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李善长朱元璋为何要将李善长灭族

李善长朱元璋为何要将李善长灭族

日期:2023-09-01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李善长朱元璋为何要将李善长灭族的相关内容。

李善长朱元璋为何要将李善长灭族

李善长朱元璋为何要将李善长灭族

李善长:一位冤死的功臣

李善长曾被誉为“位极人臣”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卓越的战功使他广受赞誉。然而,当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大部分功勋卓著的将领都经历了不幸的命运,而李善长更是被朱元璋夷灭三族,导致全家70多口人全部被处死。李善长并没有犯下滔天大罪,他的死是基于朱元璋根据胡惟庸案对他的报复行动,可以说李善长的死非常冤枉。然而,这并不令人意外。当时,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因驸马的身份免于一死,他们一家被流放到了江浦,保住了一线生机。

李善长(1314-1390年),字百室,出生于安徽定远,家境富裕且具有文化底蕴。从小聪明伶俐的他,勤奋读书,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才子。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进入官场。然而,残酷的现实击碎了李善长父子的美好梦想。元朝的统治者实施了对汉族的歧视政策,将读书人视为社会最底层的存在,排在第九位,甚至连乞丐都被排在了他们之上。

尽管李善长具备卓越的才华和品德,但他所出生的时代却无法给予他应有的机遇和尊重。尽管遭受了巨大的不公平对待,李善长并没有放弃奋斗,而是投身于民间活动,为民众尽力解决一些问题。

李善长以其才华和反应灵敏而为人所称道。后来,他积极参与到红巾军起义的活动中,为推翻元朝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斩获多位元军高官,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这些胜利使他享受到一时的荣誉,但最终却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元朝灭亡之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成为了朝廷的首领。然而,在这个政权的建立过程中,朱元璋对曾经的功臣们采取了残酷的手段。胡惟庸案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迫害开始的导火索。这个案件被朱元璋用来打压李善长,从而清除他的威胁。

朱元璋将李善长全家夷灭三族,将他们的名声和生命彻底抹杀。然而,李善长并没有犯下重罪,他成为了朱元璋权谋的牺牲品。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完全忽视李善长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幸运地因为成为驸马而得以免于一死,这个家庭被流放到江浦,保住了性命。李祺后来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和才能。他为朱棣(明成祖)的亲自封为亲王,成为了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尽管如此李善长的死亡仍然是一部分功臣命运的缩影。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历史往往是由强者书写的,无论才华和贡献如何,当权者的决策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李善长的冤死是对一个英雄的不公正待遇,也反映了当时政权腐败和权谋的黑暗面。

“东方不亮西方亮”,受徽州商人社会的影响,李善长弃文经商。真格是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会闪光哟,他来往于家乡与凤阳之间做生意,很快就发了财。不久他娶定远王家之女为妻,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他的“策事多中”本事,为以后给朱元璋经商、理财,当大管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25岁的云游和尚朱元璋投奔在濠州的郭子兴。郭子兴不久就把精明强干的朱元璋瞧上眼,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郭子兴手下的几员大将争财产争地盘闹得你死我活,朱元璋认为这些人成不了大气,就率徐达、汤和一班铁杆兄弟自谋发展,不多久就在定远组建了一支3万人的部队。

李善长一直密切关注朱元璋的动向,很佩服他的胆识和智慧,认定他是“真龙天子”。至正十四年,李善长在朱元璋去滁州途中请求其召见。朱元璋在定远时就闻李善长大名,如今来投奔自己心中大喜,马上安排会面。李善长给朱元璋讲当前的形势与秦末有些相似,如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五年就能平定天下。两人你问我答,谈到天黑时,秉烛对坐,谈兴更浓,蜡烛换了一支又一支,一直谈到第二天凌晨。

朱元璋认定李善长的到来,是“萧何”转世,即刻任命李善长为记室(秘书官),请他参与一切机密谋议,认真听取他的建议和意见后再做决策。

在以后的日子里,仗越打越多越打越大,且部队兵力也在不断增加。在饥荒战乱频繁的淮河流域,要保证十万多军人及大量马匹填饱肚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善长夜以继日工作,殚精竭虑安排,给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

李善长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不仅出色地解决了眼前的问题,确保了前线的需要,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巩固后方、建立有效军需补给的办法。朱元璋全盘采纳下令执行。一是像当年萧何一样,每当攻下一座城池,首先封锁府库,掌握册籍档案,为以后的征兵筹饷等找到依据。

二是每当在一个地方立稳足后,礼请贤能名士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尽快恢复文官治理,把安定民生、发展生产、保证军需供应放在首位。采取供给耕牛种子、招徕流民回乡从事耕作,收编小股农民武装等办法,使社会生产秩序迅速稳定下来。

三是建立江南行省后,设立营田司,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疏浚整修工作,促进了农业的丰产丰收。四是在地方驻军中推行军屯制,使部队战耕结合,争取做到粮食自给或半自给,努力减轻农民的负担。为了有效地推行这些办法,李善长多次到基层检查,表彰做得好的,严厉批评那些敷衍塞责的……可以这样说,这些办法的认真贯彻落实,是朱元璋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

李善长做的事并不惊心动魄,为啥朱元璋这么看重他呢?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把李善长名列第一。朱元璋在诏书中说道:……他的功劳,朕独知之,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饷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诵。与萧何相比,善长未必过也。朱元璋封李善长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正式成为明代开国的第一任宰相。

平静祥和的日子真是太短了!李善长很快发现自己虽位极人臣,但处于了权力之争的漩涡之中,宰相之位摇摇欲坠。

原来朱元璋打天下时主要靠的是两部分势力:淮西武士集团,是征战沙场的元勋;江浙文士集团,有知识、有计谋,但入伙晚,没实力。李善长具备两方面的特长,在打天下时,朱元璋靠他协调诸将的关系。

朱元璋到开封视察时,命令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基做京城留守,由李善长全面负责。刘基打击权贵的不法行为时,其中就有李善长的亲信李彬。两人闹翻了,官司打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下令处死李彬,扫了李善长的面子。李善长咽不下这口气,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说刘基的坏话,朱元璋把刘基贬官外放。如此一来,江浙文士集团联合起来攻击李善长,说他肚量小,不配做宰相,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讨好朱元璋,大有取代李善长之意。

老奸巨猾的朱元璋对各派政治力量的明争暗斗其实看得十分清楚。打天下时,李善长这种人大有用处,一旦天下定了,就担心具有两种优势的李善长成为自己的威胁,因为知道的事太多,掌握的权力太大。另外,李善长对权力的热衷和对同僚下属的骄横,也使朱元璋觉得反感。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将他安置在凤阳,赐予了他丰厚的物质待遇,算对他几十年出力的报答。

朱元璋营建中都凤阳,工作很多,原来的负责人难以招架,于是朱元璋就派李善长去处理。李善长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很快就搞得井井有条。朱元璋很高兴,提升李善长的兄弟李存义为太仆寺丞,又将大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大儿子李祺,并在京师为李善长大治府第。还给了李善长“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议军国大事”等极荣誉的头衔。

可叹的是,在明初的政坛上,朱元璋为保大明江山万世一系,想方设法斩杀功臣宿将,使得宦海风波更为险恶。其中最大的案子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受牵连而死的有四、五万人之多。李善长就是受胡惟庸案的牵连被杀的。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同乡,得到了李善长的提拔,胡的女儿嫁给李的二儿子,两人还成了儿女亲家。胡惟庸当宰相时飞扬跋扈,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了胡惟庸集团。因是亲家,又曾立过大功,当年朱元璋放过了李善长。

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为儿孙置办产业,跑到卫国公汤和那里借兵士来修房,汤和怕受牵连,马上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大骂李善长“真不知好歹”。不久李善长到朱元璋那里,为因犯罪即将发配边疆的老部下丁斌说情。朱元璋下诏严刑拷打丁斌。受不了酷刑的丁斌吐出了当年胡惟庸拉拢李善长谋反的事。御史们也纷纷出面揭发李善长的过失……墙倒众人推哟,就这样把李善长推到了刑场!

文末感言:李善长和萧何比,办事能力方面可谓伯仲之间,但从政治谋略方面看,却有天渊之别也。萧何感到刘邦开始怀疑自己时,就用“自诬”的办法来消除刘邦对自己的戒心,一生可以说是两袖清风,工作兢兢业业,最后得到了善终。李善长是名、权、利迷糊了心智,一步步滑向深渊,遭到如此报应!

以上就是关于李善长朱元璋为何要将李善长灭族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古宫历史网。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