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日期:2023-08-21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

李林甫是唐朝的一位宗室宰相,他是唐太祖李虎的五世从孙。然而,李林甫能够得到唐玄宗的宠信,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背景,更与他的个人品德有很大关系。不幸的是,李林甫并非一位名相。在他独揽大权之后,他排斥贤才,导致朝纲紊乱,给唐朝埋下了许多隐患。

有一次萧炅和严挺之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客厅里有一本《礼记》。萧炅看到了这本书,便开始读了起来。他读到的是一句话:“蒸尝伏猎。”然而,萧炅由于从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教育,不太懂得其中的意思。在他的误解下,他把“腊”读成了“猎”,误将“伏腊”理解为“伏猎”。

严挺之看到萧炅读错了,便戏问他:“省中岂有‘伏猎侍郎’?”这里的“省中”是指中央政府,而“伏猎侍郎”则是严挺之刻意编造出来的一个官职名称,意在讽刺萧炅。萧炅并不知道自己读错了,“伏猎”之后的“侍郎”二字他一点也没有怀疑,仍然坚持自己的错误。

严挺之笑着向九龄书信,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省中岂有‘伏猎侍郎’。”这句话让九龄明白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九龄知道李林甫非常不喜欢萧炅,便利用这个机会把萧炅调到了岐州做刺史。这样一来,李林甫便再也无法对萧炅进行排斥和打压。

这个小小的误读,让萧炅失去了一些机遇,但也为他摆脱了李林甫的打压,获得了一次转变人生的机会。萧炅以后在岐州刺史的职位上表现出色,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学识和字面理解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萧炅因为读错一个字,整个命运都发生了改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细节,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萧炅[jiǒng]与严挺之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萧炅看见一本《礼记》,于是读到“蒸尝伏猎。”萧炅把“腊“读成了”猎“,伏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一指伏祭和腊祭之日。

这件事,深深得罪了李林甫,因为萧炅是李林甫一手提拔上来的。俗话说,物以类聚,这个贵为宰相的李林甫自己也是一个白字先生。

李林甫不是科举出身,但是也一步步登上了独揽大权的宰相之位。最初入相时,他仅仅排在三个宰相的第三位,不过李林甫善于揣摩圣意,后来设计把张九龄逐出了京城,自己专权将近二十年。

当年,李林甫拜相以后,越发受到唐玄宗的喜爱,因此在朝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一年,李林甫的表弟姜度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祝贺,引以为荣的表弟打开一读,尴尬万分。《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

“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诗经《小雅·斯干》传下了一个弄璋之喜的成语,表示生了儿子。李林甫在贺信中写成了”弄獐之庆“。王字旁的璋,是玉器,反犬旁的獐是一头小鹿。

诗人之工,未有不自识字读书始者。即以唐初四子论,年仅弱冠,而所作《孔子庙碑》,近日淹雅之士,有半不知其所出者。他可类推矣。以韩文公之俯视一切,而必谆谆曰:「凡为文辞,宜略识字。」杜工部,诗家宗匠也,亦曰「读书难字过」。可见读书又必自识字始矣。弄獐宰相,伏猎侍郎,不闻有诗文传世,职是故耳。

唐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亲自写诗相赠。当时太子领百官送贺知章,其中也有李林甫,他还假惺惺地了写这首诗为贺知章送行。

应制诗,是遵循皇帝要求作诗。这首送贺知章的诗,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白字先生未必不能作诗,不过,这类诗也很可能是前一天早就写好了,第二天拿出来即可。

楚国龚舍、汉逢萌均有解衣冠、挂城门的故事。后以"挂冠"指辞官、弃官。汉疏,汉朝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同时辞官。前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来说贺知章辞官之事。

在送行贺知章的队伍中,除了李林甫以外,还有一位文学史上光芒万丈的人:诗仙李白。他也写了一首送别,《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可惜,唐玄宗并没有听信张九龄的劝诫,执意让李林甫入相,李林甫一步步攫取大权的时候,正是唐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时候。

天宝十一年 ,李林甫病逝,不久遭到杨国忠诬告, 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一代英主李隆基狼狈逃奔入川,大唐盛世拉下了帷幕。

本文总结了关于李林甫靠什么当上宰相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吗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