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真实容貌:不妨看看郎世宁的画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乾隆真实容貌:不妨看看郎世宁的画这一内容。
乾隆真实容貌:不妨看看郎世宁的画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位君主,也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他在位时期,尽管时局艰难,但他治理能力出众,国家繁荣稳定。在乾隆的时代,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也逐渐增多,这为乾隆皇帝引入了外国宫廷画师郎世宁提供了契机。
郎世宁作为一名西洋画师,被乾隆皇帝相中,并被任命为宫廷画师。他擅长人物肖像画,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容貌特征,使画像栩栩如生。这使得乾隆的肖像画成为非常珍贵的艺术品,也为后世了解乾隆皇帝的形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郎世宁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为乾隆皇帝画了许多画像,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乾隆皇帝的肖像画《直观志诚图》。这幅画以乾隆皇帝端坐于宝座上的形象为主,表达了乾隆皇帝聪慧睿智,深思熟虑的领导风范。这幅画描绘了乾隆皇帝的俊朗容貌、深邃的眼神和英武的气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皇帝的肖像画逐渐传至民间,成为了人们对乾隆皇帝形象的重要参考。乾隆的统治时代虽然离我们有些遥远,但通过这些肖像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容貌特征和仪态风度,感受到他作为一位杰出统治者的气度和卓越领导能力。
当然作为绘画艺术作品,肖像画是有其局限性的。虽然郎世宁的肖像画给人们呈现出乾隆皇帝的真实形象,但无法完全还原他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因此,只有结合历史文献和其他史料,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乾隆皇帝的真实面貌。
乾隆皇帝的肖像画不仅展示了他的容貌,更彰显了乾隆时代的文化繁荣和外交交流的重要性。乾隆对于西洋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引入了诸多外国文化和艺术,使得中国文化得以融合和发展。乾隆时期的肖像画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展示了中国皇帝的开明与包容。
乾隆皇帝的肖像画不仅在影视剧行业中频繁出现,也成为了人们对乾隆皇帝的记忆和想象的重要来源之一。虽然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可能与真实有所出入,但乾隆皇帝作为历史人物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对于乾隆时代的集体记忆。
乾隆皇帝的肖像画在现今仍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示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统治者的形象和个性特征。这些画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乾隆时代文化交流的象征。通过这些画像,我们不断缅怀乾隆皇帝的功绩,也更好地理解了他作为一位伟大君主的魅力所在。
看过《新还珠格格》的人一定记得里面有个角色叫“班杰明”,他是一名西洋宫廷画师。虽然这个角色纯属虚构,但乾隆帝在位时(1735年—1795年)宫中确实有外国来的传教士成为了乾隆重用的宫廷画师,他的名字叫郎世宁。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出生于1688年,比乾隆大了23岁。当郎世宁跨越千山万水、作为修道士来到中国时,乾隆还只是个4岁的孩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已经在中国待了5年的郎世宁,终于获得了康熙皇帝的接见。
打那以后,郎世宁慢慢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收获了康熙赏识。他精通丹青,但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跟中国人不同,中国许多画家作画偏好“写意”,主张强调事物精神实质,而郎世宁早期学的,却是西洋油画写实技巧。
不过,郎世宁还是“入乡随俗”,摸索出了融合中西画法的“郎世宁新体画”,既突出西式的写实风格,又吸纳了中式的笔墨趣味。郎世宁在中国待了整整51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很受重视。
乾隆登基之前是宝亲王,他非常喜欢诗画艺术,所以跟郎世宁来往很多。1735年,乾隆继位。之后郎世宁常常被乾隆叫去画这个、画那个,他的作品不仅有乾隆后宫妃嫔群像《心写治平图》,还有乾隆本人的画像《乾隆皇帝大阅图》等。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幅《乾隆皇帝大阅图》,这幅图画的是乾隆登基4年后去南苑检阅八旗军的英姿,乾隆毕竟是皇帝,所以郎世宁做了很多美化处理,将他画得十分威武。而乾隆的真实容貌经过美化后,也有些虚浮不真了。
跟《乾隆皇帝大阅图》比起来,《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对乾隆容貌的刻画要准确得多。《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画的是乾隆侧身的样子,这幅画大约创作于1757年,当时乾隆帝已经46岁,步入了中年期。
画中的乾隆穿着厚实的冬季便服,留着八字胡和长髯。为什么说《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真实再现了乾隆容貌呢?很简单,这幅画是郎世宁私下所作,画作尺寸、纸本材质以及画中的服饰都符合乾隆时期特点,而且郎世宁画出了乾隆的面部重要特征:断眉。
乾隆的左边眉毛中间有些稀疏,注重写实的郎世宁,将这一特征如实搬到了纸上。这幅画中的乾隆长相颠覆了不少清宫剧粉丝的认知,毕竟电视剧中作为男主角出现的乾隆往往剑眉星目、英俊非凡,但画中的乾隆,看起来却有点“平平无奇”。
不过乾隆帝在位60年,开创一代盛世,也不是靠容貌换来的,对皇帝而言,长相并非重要指标。如今《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藏于银川当代美术馆,多亏有郎世宁,后人才能看到一代帝王真实模样。
从郎世宁一生的业绩来看,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以其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在雍正二年(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禽献英芝图》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
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图中所绘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在中国文化中多寓意强健、长寿和吉祥。
在色彩上,鹰白、松绿、芝棕红、土坡绛色和藤萝花粉紫,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和浓重。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上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官廷画师中的地位。
以上就是有关乾隆真实容貌:不妨看看郎世宁的画内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趣闻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相关文章的话,就请持续关注古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