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裴行俭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文武双全的裴行俭精于慧眼识英才,经他举荐的唐朝名士数不胜数,大都成为当世名将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文武双全的裴行俭精于慧眼识英才,经他举荐的唐朝名士数不胜数,大都成为当世名将
裴行俭字道德,唐代文臣武将。他出生于上元三年(676年),先后担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了抵御吐蕃的战斗。调露元年(679年),他策划俘获了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因此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兼任文武两职。次年,他大破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完全平定了东突厥的残余势力。
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在世后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太尉,并被谥号为“献”。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擅长观察辨认人才,提拔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包括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他还擅长书法,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他有一部文集共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以及兵法秘诀共四十六条,现已失传。
裴行俭担任西域都护期间,成功吸引了西域各国的归附。后来他回朝担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一同负责选拔官员长达十余年,名声卓著。他还创立了长名姓历榜,并引入了铨注等铨选之法,对后世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裴行俭以他的才能和贡献成为了唐代一位杰出的官员。
裴行俭任西域都护时,西域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始创了长名姓历榜,并引铨注等铨选之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制度。
上元三年(676年),裴行俭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等来降,尽平东突厥残部。
裴行俭善于鉴别人才,其在军中所提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大都成为当世名将。
裴行俭擅长草书、隶书,是位书法名家。唐高宗曾经赐裴行俭白绢,命他书写《昭明文选》。高宗观赏之后,喜爱其用笔的法度(规矩),赏赐颇为丰厚。裴行俭常常说:“如果不是精美的笔和墨,褚遂良还不曾经常写。不选择笔、墨的好坏而能写得机灵敏捷的,只有我和虞世南而已。”他撰写《选谱》、《草字杂体》等书,有好几万字。
史称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每次行军作战,都能预知胜期。他曾就安置军营、阵势摆列、预料胜负、识别人才等问题编写了四十六条经验诀窍。武则天后来让其侄武承嗣上门将其取走,此法于是失传。
唐高宗曾赏赐给裴行俭骏马及珍贵的马鞍,裴行俭属下的令史私自骑马奔驰,马跌跤摔坏了马鞍,吓得逃跑了。裴行俭叫令史回来,并未追究。
唐军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匐(阿史那都支)时,缴获无数贵重的珍宝,各国的首领、将士希望看看。裴行俭乘机设宴,全部拿出来让他们观赏。有一个直径两尺的大玛瑙盘,错杂艳丽的色彩闪烁光亮,军中小吏脚步太快跌了一跤,盘子被摔碎了,惶恐惊怕,跪在地上头叩出了血。裴行俭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怎么吓成这个样子?”没有一丝舍不得的颜色。
之后,高宗赏赐给裴行俭从阿史那都支那儿缴获的金银、器皿三千多件以及众多的骆驼、马、牛,裴行俭将其分送给亲戚、朋友直至部下,几天时间就送光了。 正是裴行俭人事能力出众,识人功夫厉害,且自己的品行足够端正,心性足够大度,才让他获得世人的敬佩和赞扬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文武双全的裴行俭精于慧眼识英才,经他举荐的唐朝名士数不胜数,大都成为当世名将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