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任峻和枣祗被曹操低估了么?他们的贡献可能不比荀彧低

任峻和枣祗被曹操低估了么?他们的贡献可能不比荀彧低

日期:2023-07-25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任峻和枣祗被曹操低估了么?他们的贡献可能不比荀彧低这一内容。

任峻和枣祗被曹操低估了么?他们的贡献可能不比荀彧低

任峻和枣祗被曹操低估了么?他们的贡献可能不比荀彧低介绍

《孙子兵法作战篇》开篇中提到了保障军用物资充足的重要性。在曹操的统治下,出色的谋士和将领围绕在他身边,为他的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要想打赢一场战争,保障军用物资的充足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古代的战争中,军队的行动离不开马匹、车辆、粮食和装备。《孙子兵法》中描述了准备出征所需要的庞大物资: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其中包括了内外费用、宾客物资、胶漆和车甲等,每日消耗千金。只有在这些物资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军队才能发起战争。

这也符合俗话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保障军队的物资充足对于打赢战争至关重要。曹操深谙这一道理,他率领的军队在出征之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战时物资。

在曹操身边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谋臣和勇猛的将领。他们协助曹操在正面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这些英勇的将士和智慧的谋士,他们的努力和奋斗,都必须建立在军队物资供应充足的基础之上。

因此,曹操身边的两个人,枣祗和任峻,在保障曹操后勤补给稳定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三国志》中评价了他们的贡献,称:“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意思是说,曹操军队能够保障军用物资充足,主要要归功于枣祗和任峻的贡献。

枣祗和任峻仿效《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理念,从战争的角度出发,做好军队后勤补给的准备工作,确保曹操的军队在遭受战争考验时能够有足够的物资供应。他们的努力让曹操能够专注于战场,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和领导力。

总之,军队的成功离不开充足的军用物资。曹操在战争中的胜利,除了他自身的才智和军事能力,还要归功于曹操身边的贤才和枣祗、任峻等人保障了军队的后勤补给。他们的贡献为曹操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曹操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辉煌的胜利。

《三国志》里对枣祗和任峻的贡献评价为:“军国之饶,起於枣祗而成於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曹操军队之所以军用物资充足主要归功于枣祗和任峻。

枣祗是早期追随曹操的旧臣,当初曹操占据兖州的时候任命枣祗为东阿令。在兖州发生叛乱时只有范、东阿两城还听命于曹操。枣祗在东阿组织兵力抵抗叛军为曹操保住了东阿城。不久曹操的军队缺少粮食后来得到东阿城的补给才得以重振旗鼓。枣祗最大的功劳就是首倡“屯田制”,东汉末年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许多流民迫于生计加入了黄巾军。枣祗向曹操提议资助流民工具开垦荒地,曹操于是便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具体负责此事。“屯田制”的影响是深远的,据《魏武故事载令》记载:“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屯田制”的实施保障了曹操军队军用物资的需求,为曹操铲除群雄提供了物质保障。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枣祗在当时为曹操立下的功劳绝不亚于郭嘉、荀彧等人。枣祗大约在官渡之战前便去世,魏武故事载令》记载:“祗兴其功,不幸早没,追赠以郡,犹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过也。”枣祗英年早逝没能见证曹操成就辉煌的时刻,后来曹操感念枣祗的功劳对其进行了追封,枣祗儿子萌受父恩也被曹操加官进爵。

任峻曾和枣祗一起为“屯田制”的实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据《三国志 魏书任峻传》记载:“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可以看出任峻在曹操身边一向都负责军用物资筹备事宜。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之时,任峻在后方不仅要为曹操筹备粮食还要保障粮草的安全。当时袁绍派出军队向切断曹操的粮道,任峻于是将一千辆辆车编为一个单位并在外围又布设军队来防卫致使袁绍的军队不敢逼近曹操的粮草。

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三国志魏书 任峻传》

任峻在官渡之战出色的表现是曹操能获取官渡之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后曹操因为任峻劳苦功高于是表封他为都亭侯,建安九年任峻去世,曹操得知任峻病逝的消息后哭泣良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任峻和枣祗被曹操低估了么?他们的贡献可能不比荀彧低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古宫历史网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