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祁钰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历史上朱祁钰的帝位是怎么来的?他登基之后有何作为?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朱祁钰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一场名为土木堡之变的事件,这场变乱几乎将大明王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除了五十余万大军全军覆没,还有66位重要官员如英国公张辅等殉难,就连大明王朝的君主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大军俘虏。瓦剌首领也先将明英宗当作宝贝,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俘虏是可以换取丰厚赎金的。途经大同府时,也先骗取了一万五千两银两,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朱祁镇被迫“叫门”,军队浩浩荡荡地向着北京进发。这时朝堂上陷入了混乱之中,国家事务无人主持,权力出现真空。一些朝臣如徐有贞等人主张南迁避难,他们认为这是命运所赐。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于谦站了出来,他不仅指责南迁派的观点,还提出了坚守的主张。然而,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太久,这时大学士王文的奏疏也得到了于谦等朝臣的支持,在孙太后的同意下,明宣宗的次子邺王朱祁钰被封为皇帝。同时,朱祁镇也被远尊为太上皇。
在确立了新君以及对敌策略之后,如果度过眼前危局,便是重中之重。于是,明代宗朱祁钰将兵部侍郎于谦擢升为兵部尚书,负责统领京畿防务。
在这场北京保卫战中,也先的目的十分明确——北京已立皇帝,要领人马来交战,终无讲和之意。我今调军马再去相杀,令彼南迁,与我大都。
至于大明王朝,自然是全力备战,最终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之中,明军在瓦剌攻城时,已经达22万之众。经过几天的交战,在于谦的调度之下,石亨、杨洪等将领戮力同心将瓦剌大军打的大败而逃,北京保卫战胜利。
次年,明代宗朱祁钰正是改正统年号为景泰元年,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那么,他的政绩如何呢?
有鉴于明朝精锐的三大营(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殆尽,而瓦剌的威胁并未消除,军事上他命于谦重新组织戍军,并且从景泰元年到景泰三年时,戍军也从10万人扩编到15万人,十营建立;还统一了指挥制度,由此京师无虞,而且还利用瓦剌内讧爆发,也先被杀机会,不断蚕食。对于当时便已经显现端倪的吃空饷行为,实行核丁法,加之整饬。
在经济上,面对黄河泛滥的情况,他量才而用,起用了徐有贞治理黄河。虽然徐有贞曾主张南迁也导致了名声甚差,就连徐有贞之名也是因为原名徐珵时提出的南迁动议,被人指摘,无奈才改的。当然日后徐有贞也是谋杀于谦的主谋,罪不可恕。但就其治水之策,也当属潘季驯之外无出其右者。在他疏浚结合之下,黄河泛滥区终于恢复安宁,经济获得了发展;对于一些受灾的地区,明代宗还实行舒恕政策,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即便是他本人也是身体力行,停止采办。
在文化上,在他在位时期主持修订了《寰宇通志》。该书包含甚众,博采舆地事迹,乃是明代的地方总志。闻名天下的景泰蓝,也是自其治下,达到了极盛。
可惜的是,就在景泰八年,年仅30岁的他便病情沉重,此时在他召见石亨时,被意欲投机的石亨利用机会,纠结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
最终,被放归大明后便被他幽禁南宫的朱祁镇复位。在诛杀于谦等人获得夺门之变缘由的基础上,病重的朱祁钰也被朱祁镇废黜帝号、幽禁,但不出一个多月朱祁钰便莫名死亡。作为长兄,朱祁镇为了掩盖其功,下诏称他"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至于在《大明风华》中被塑造的高大上的孙若微太后,不仅有以上言论,还真如朱祁镇那句湿棉袄一般,贴心的加上了一句“不知反省,拒绝进谏、文过饰非”之语,不过这话貌似说她儿子更合适。
好在,人可能作伪,历史却不会。在明英宗朱祁镇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也是朱祁钰的侄子,朱祁钰甚至有废朱见深太子位之举),明宪宗上位便恢复了明代宗的帝号,还说了一句公道话——"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而后 沈德符、谷应泰这些明朝的史学家更是直白:景泰帝,一代英主。
本文涵盖了关于历史上朱祁钰的帝位是怎么来的?他登基之后有何作为?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