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王抟:唐昭宗时期宰相,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王抟:唐昭宗时期宰相,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日期:2023-06-06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王抟:唐昭宗时期宰相,最后为何含冤而死?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王抟:唐昭宗时期宰相,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出身琅琊王氏。晚唐进士及第,授滑州节度使幕僚,迁苏州刺史。唐昭宗乾宁初(894年),拜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出任检校右仆射、两浙宣抚使,受到钱鏐抵制。入朝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司空,封鲁国公。明达有度,时称良相。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受到宰相崔胤和宣武节度使朱全忠陷害,累贬崖州司户参军,含冤而死。

人物生平

王抟(?—900年),字昭逸,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宰相王导后裔。出身琅琊王氏。

进士及第后,先到滑州节度使幕府中任幕僚,累迁为苏州刺史。久之,以户部侍郎判户部。

唐昭宗乾宁初年(894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董昌被诛后,王抟出任威胜节度使。未行,加检校尚书右仆射、浙东浙西宣抚使。此时,浙东、浙西为割据势力钱鏐势力范围,王抟再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度支。唐昭宗建谪后,拜其为右仆射,迁司空,封鲁国公。其时,朱全忠据中原及汴、兖、郓、滑、魏诸镇,李克用据河东,刘仁慕据幽州,杨行密据淮南,王建据四川,李茂贞据凤翔,马殷据楚,王审知据闽,钱鏐据两浙。而宦官权盛,昭宗欲裁抑之。王抟认为宦官专权,势力很大,未可猝除,当慢慢以计去之,而事急,“且有变”。

崔胤与王抟同时为相,崔胤平常忌王抟明达有谋,便弹劾王抟为宦官外应。恰巧此时崔胤被罢相,崔胤怀疑是王抟挤斥自己所致,便勾结朱全忠推荐自己辅政,诬陷王抟与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交私,将危及社稷。

唐光化三年(900年),王抟罢为工部侍郎,贬溪州刺史。继之,又贬崖州司户参军,赐死蓝田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王抟:唐昭宗时期宰相,最后为何含冤而死?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古宫历史网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