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李清照三瘦词人的由来

李清照三瘦词人的由来

日期:2022-02-28 编辑:风音 来源:网络

自古以来,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会赢得后世的雅称别号。比如,以写梅花出名的林逋,被称作“梅妻鹤子”。以写“影”闻名的张先,被称作“张三影”。当然,还有我们的千古第一才女,宋代话题女王李清照,她被称为“三瘦词人”。

“三瘦词人”这个雅称是指李清照喜欢写词时用“瘦”字,来形容花容人貌,使词作生动而形象。可是,你知道李清照是因为哪三首词而获此雅号的吗?

一瘦:《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写于其少女时期,词中既有人物,又不乏场景描写,更难得的是还有人物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如梦令》借词人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而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惜花伤春的感受,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这首词是李清照传世的不朽之作。词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谓是传神之笔,流传度甚广。2019年甚至还有以这句词为剧目的电视剧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

“绿肥红瘦”一语,以“绿”指代叶子,以“红”指代鲜花,写出两种颜色的对比,色彩鲜明。而“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的样子,一派生机勃勃的气息;“瘦”字则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零稀少,一肥一瘦写出了叶子和花朵在风雨之中不同的两种状态,对比鲜明。

李清照不愧是词作高手。本来普普通通,稀松平常的四个字,在她笔下,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我们更不妨由这四个字引发出想象:“红瘦”不正是暗示着春天的悄然消失吗?而“绿肥”不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所以说,这四个字,既有词人惜春之情,又暗含了对充满生机的夏天的向往。

二瘦:《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可谓美得令人心醉。这首词作于崇宁二年的重阳节,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远在他乡,李清照在重阳节,眼看着其他人一家团圆,而她自己只能独自一人守着闺房,不禁黯然神伤,于是写下这首《醉花阴》,寄给了丈夫,希望丈夫明白自己的心意。

说起重阳节的诗词,不得不提到唐朝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原本以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已经是描写重阳节诗作中的天花板了。珠玉在前,没想到数百年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另辟蹊径,以居人身份,怀念远游他乡的丈夫赵明诚,写下这首《醉花阴》,毫不逊色于王维。

通读全词,无一字提及词人念远怀人,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寞、凄凉惆怅之感。读罢全词,从词境中走出一位因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损的女子。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位因思念远行的丈夫,而长吁短叹面容憔悴的少妇,感受到她淡淡的哀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写得尤为精妙。秋天的菊花(黄花)的花瓣细长而纤弱,在那一片浅浅的黄昏中,在那一阵阵萧瑟的秋风中,菊花摇曳飘零,惹人怜爱。词人将此情此景观照到自身,想起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清瘦憔悴,比菊花更甚。

这就是李清照的高明之处。她不直接写情,写相思,而是借着写西风,写黄花,将人与花作对比,蕴藉含蓄、余韵隽永。

三瘦:《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笔者第一次读到李清照的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还是学生时代,当时就觉得这首词写得很美。

《凤凰台上忆吹箫》和《醉花阴》一样都是李清照婚后写给丈夫赵明诚的。这首词没有一句直接表达的句子,而是委婉含蓄的表达,一唱三叹,充分体现了一个女性词人的细腻和深情。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首先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她自己呢?却是因为伤心离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一个“瘦”字,写尽了新婚不久,李清照受尽的别离之苦。

笔者喜欢李清照的词,也恰恰是从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开始的!同样写新婚离别,已经有了《醉花阴》这么隽永意境深刻的表达,李清照还能再次挑战自己,借用“武陵人远”、“烟锁秦楼”的典故,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又写出了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夫妻情深意真,跃然纸上!

这三首词无不体现出李清照超高水准的词作水平,用字精准,用词精练,意境悠远。大家喜欢李清照的哪一首词呢?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