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明神宗不上朝处理朝政的方法

明神宗不上朝处理朝政的方法(2)

日期:2022-02-02 编辑:风音 来源:网络

最后,获得皇帝批准之后,再由内阁大臣下发给各部门进行处理。

起初,内阁的功能就是辅助皇帝的批示以及决策,由此帮助皇帝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

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内阁权利日益攀升,因此其运作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内阁大臣的工作内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接收皇帝的任务安排,内阁已经成为了皇帝的最高幕僚,已经能够试图左右皇帝的决策。

另外,六部尚书也在内阁的监管之下,其职权不仅限于前期的执行,还拥有了监管六部的权利。这也就相当于将六部的行政职权收归于内阁之下。

明朝的内阁制度,不论是从一开始仅是服务于皇帝的私人机构,还是到了后来直接掌握实权,实际上内阁制度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对君主政治起到了制约作用,明朝中后期内阁制几乎完全制约了君主。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即便皇帝不理朝政,也有内阁大臣管理,仍然会将具体的处理方案下发到各部,所以说明神宗不理朝政二十年,明王朝却仍然存在。虽然这也为后来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所以说内阁制度是利弊矛盾的共同体,就看如何正确的使用。

明朝的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制衡”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互制约也相互共存,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阁制度是封建皇权统治的产物的同时,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强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神宗首创了“留中”以及“进呈”的方式处理朝政

奏章“留中”具体而言指的就是把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疏放在宫中,不予理睬,既不批示,也不发下。因此,民人说:“奏章即政事,停奏章即停政事,缓奏章即缓政事”。对奏章采取“留中”不发的态度,就会导致政府运作的瘫痪。

“经筵”指的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明初尤为重视,到了明神宗这里却将这种皇帝与臣僚沟通交流的途径斩断了。在这里经筵讲义的“进呈”就是指皇帝不需要参加经筵,讲官们只需要把他们的讲义送入宫中就可以了。

明神宗虽然不上朝,但是在这一时期皇帝是唯一的决策者,他决定着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朝政。而明神宗则采取了一种“不闻不问”的方式,这也是他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只是这样的政策激起了各地的民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到了17世纪初期,之前皇帝不理朝政以及对于政事的倦怠所酿下的恶果,在这时已经爆发了,当时官员空缺的现象十分严重。以万历三十年(1602年)为例,南京和北京的尚书和侍郎各缺25%和42%,就连地方上负责民政、按察的主要官员,也缺的很严重。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逝世,他在位的四十八年影响到了整个明王朝的命运,无论是从治国理政还是对整个大众社会都有不少的危害。因此后人在修《明史》的时候,委婉地“引用”别人的话来表达修史者自己的想法,即“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常言道,读史可以让人明智,大到整个封建王朝,小到明朝的兴衰成败,都能给人以启迪。

结语

明朝的内阁制度生命力极其顽强,几乎贯穿了整个明代的始终。作为“中国封建晚期产生的一种新型政治体制”,内阁制度的出现在终归古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以另一种方式肯定了众人决策的优越性。

明神宗在位时期,一方面他可以通过参与内阁会议的方式处理朝政;另一方面内阁已经直接架空的皇权,内阁里的重要成员甚至可以不经过皇帝直接处理朝政,因此朝事并非有没有人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的问题。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