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秘闻 > 历史上谁最像穿越者

历史上谁最像穿越者

日期:2021-08-12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在历史上有人因为思想太过超前,比较符合现代文化认为的穿越者,但并没有事实依据,从而有的一个戏称,也不是真的穿越。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离不开这些古人超前思想的推动。历史上谁最像穿越者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王莽。王莽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典型的穿越者,因为他充满了神秘色彩。

王莽出生于西汉末年,上位之后颁布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但却令人无比熟悉的法令,这些法令十分现代化,显然已经超越了封建社会制度。比如说土地国有,平均分配。废除奴婢制度。修改地名和官职。改革货币。政府参与计划经济和国企专卖。政府建立贷款体系。将古代100刻计时法修改为每天120刻新计时法。修改与周边异族的关系。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项是,王莽发明了游标卡尺这种精密仪器,如果同现在的游标卡尺相对比,你会发现几乎一模一样。纵观王莽一生,不得不说王莽思想之超前,令人惊骇。因此王莽也被现代人称为典型穿越者。

王莽推行的那些带有鲜明的现代化政策并没有挽救新朝。水土不服的新政激起了强烈的社会矛盾,像刘秀兄弟那样利益受损的各个阶层联合起来反抗王莽。而王莽也缺乏善战的军队,数十万关中甲兵被刘秀的数千绿林军击败。

疑似穿越者的王莽虽有权谋,能隐忍,懂国策,但没全能到懂得指挥军队作战。后来王莽的首级一直被复国成功的东汉皇室收藏,纵观登上皇位的那些篡夺者,有此待遇的也只有王莽一人。

王莽在初始元年(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王莽为政举措

(1)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

(6)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首领称号。

(7)改匈奴为十五单于。

历史评价

有史家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社会改革家。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像胡适一样,也有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王莽通过禅让的方式代替汉朝成为皇帝,被古代多数封建儒士所否定。即便如此,王莽依然被同一时代的人们认为是胜过了那些夺取王莽政权的更始帝君臣。

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所以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事事复古,脱离现实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