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秘闻 > 历史之谜:北京的中轴线“跑偏了”?

历史之谜:北京的中轴线“跑偏了”?

日期:2019-02-1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由烟花制成的大脚丫,从天安门广场燃起,沿着北京的中轴线前行,将北京奥运会带到了主场馆鸟巢。可以说,奥运的脚步能够象征性地穿越一个城市的中轴线,在奥运开幕式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北京中轴线不仅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同时也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北京独特的古都风貌。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北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传统的思想认为北京中轴线呈正南正北的走向,与地球子午线重合,而地球本身是围着南北的轴心,自西向东自转,北京中轴线就代表了地球上最原始的标准。

北京的中轴线“跑偏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城的一次施工当中,人们在后门桥的河泥里发现了一个石老鼠,在前门附近的河里,发现了一个石马,在我国古代的纪念中,老鼠代表子,马代表午,根据北京城的建筑特点,人们认为石鼠和石马是北京中轴线的标志物,从而更加确信,北京中轴线与地球子午线重合,呈正南正北走向。

然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在一次对北京航空影像图的观察中却惊奇的发现北京中轴线好像和子午线有一些偏离:

“当我看这条线由南向北延伸的时候,我就不知不觉地头有点歪,这才发现这条线不是正南正北的,和正南正北的线有一个夹角。”

北京的中轴线“跑偏了”?

这个惊人的发现让这位专家觉得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北京中轴线呈正南正北与子午线重合的观点古来有之,汉字“中”从甲骨文开始就从字形上以中间的轴线为标准,左右对称,暗合了儒家思想“居中为尊”的传统观念。虽然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以“中”字为国号的朝代,但是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称为“中国”,以表示“至中至正”来源于上天的授命,自已因为处于天下之中而得到统治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中”、“正”的观点也一直贯穿了各个历史阶段,三国时期,曹操建的邺城里,首次出现了城市中轴线的概念,古代的开封城同样延续了这个建筑特点。这位专家的发现,势必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人们最先质疑的不是中轴线是否偏离,而是这位专家的测量是否准确。

这位专家买了好多版本的北京市地图,当中包括北京交通游览图,北京各种样的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的地图全买到了,结果一看,都偏一点,那就证明了这条线确实和子午线有一个偏角,并且方向向逆时针方向偏了一点点。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这位专家与国家测绘局卫星观测站的专家一起进行了一项名为“立竿见影”的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北京中轴线是否偏离子午线。

专家们选择了在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进行实验,他们根据2004年的天文日历,以及世界时分区,当地时间差和当日时间差等因素,确定了太阳经过永定门正午的时间。在永定门的甬路中央,他们立了一根两米高的竿子,这个竿子在正午时分投下的影子,就是地球的子午线,而这条黑色的胶带,正好与北京的中轴线重合。正午时分,太阳将竿子的影子投射到地面,专家们赫然发现,这条代表地球子午线的影子,与代表北京中轴线的黑色胶带之间,真的出现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和地图上测定的夹角相似,为两度十几分。

北京的中轴线“跑偏了”?永定门

这个实验证明,北京中轴线真的不是呈正南正北走向,和子午线重合,而是和子午线偏离了两度多。经过计算,中轴线到达钟楼的时候,已经和子午线偏离了三百米。

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逆时针偏离两度多,经过一系列考证,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的测绘专家,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对外公布,在几十年之后,人们才得以知道这个真相。然而,北京城自元大都到今天,已经有730多年的历史,北京中轴线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偏离的呢?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元大都开始说起,下图是元大都规划复原图:

北京的中轴线“跑偏了”?

元大都规划复原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早在元大都建成时期,北京中轴线就已经基本形成。到了明代,北京古城向南移动,而东西城墙,仍然沿用元大都的城墙,中轴线并没有改动,清代沿用明代城墙,中轴线也未动,可以明确的是,北京现有的中轴线是沿用元大都时的中轴线,在它刚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就不是呈正南正北走向,和子午线重合了,那么,为什么北京的中轴线,会在其修建的时候,就和子午线偏离呢?

有人认为是当时的汉族修建者故意为之,还有人认为是古代的测量技术导致的误差,或是地球极移导致北京中轴线偏离,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呢?

查阅元大都修建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汉族人从历史中浮现出来,这个人就是刘秉忠,他被称为“元代的设计者”。

有人认为,北京城中轴线的偏离正是这个叫刘秉忠的人故意设计的。因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在统治生活中形成了四等民制,列为第三、四等的是汉人、南人,其主体多为汉人,他们在政治和法律上都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当时担任“监筑”之职的汉族人刘秉忠,正是出于对这种民族政策的不满,而故意将元大都的中轴线偏离子午线。如果说是刘秉忠故意为之,那么,他犯下的将是欺君之罪,偏离的中轴线也将象征元朝的即将灭亡,刘秉忠会这么做吗?

北京的中轴线“跑偏了”?

刘秉忠

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人,刘秉忠,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官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元朝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元朝的年号“元”也是他确定的。1264年,刘秉忠受忽必烈之命,设计修建元大都,这可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辉煌成就。他遵照蒙古人不在烧过的土地上建城的习俗,放弃了金中都,而在金中都的西北面重新建筑新城。

他设计的元大都都以皇宫为中心,皇城围绕皇宫,最外面则是老百姓居住的外城,处处体现皇权的至尊地位,整个元大都历时二十几年,终于修筑成功。同年八月,刘秉忠去世,他去世之后,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在元代,汉人有这样尊贵荣誉的仅刘秉忠一人,他在世时,不光受到元世祖忽必烈信任与重视,还在元代之初,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如果要说他故意将元大都的中轴线设计偏离似乎有一些牵强。那么,北京中轴线的偏离,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呢?

在修建元大都的时候,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致使中轴线偏离子午线。这种说法也很快被推翻。在地理测量方面,早在唐代中国就已经能够准确地标记子午线了,从河南考古复原的宋代皇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呈南北走向的城市中轴线。

到了元代,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元代通过观星台人们可以准确地测定夏至、冬至等季节的日期。《元史》中的《授时历》已经记载了一年的长度为365日24分25秒,这个记载比起当今使用的《格里历》要早三百年,元代发明的简仪可以简便地观测天体的准确位置。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