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考古发现将陶瓷涩圈叠烧工艺上溯至宋代
                日期:2017-09-2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涩圈,指碗、盘类陶瓷器物内底刮去一圈釉后形成的露胎环状圈。碗、盘叠烧时,为避免釉液粘连,故将碗、盘内心刮釉成圈,在入窑时,将上件器物圈足(未施釉)直接置于下件器物的涩圈上,依次叠置,进行烧制,可以节省空间、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涩圈的出现摒弃了依赖支架、支钉、垫饼、垫环等窑具实现叠烧的传统做法,在陶瓷制作工艺上是一个新突破。
	  涩圈叠烧工艺,盛行于元、明时期瓷器,从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业界形成了涩圈叠烧工艺可能出现于金元时期的观点。河北磁县磁州窑博物馆馆长赵学锋说,在冶子磁州窑遗址宋代地层中发掘出土了较多白釉涩圈、黑釉涩圈和棕黄釉涩圈的陶瓷碗盘,用实物推翻了业界以往说法,即涩圈叠烧工艺应该起始于宋代甚至更早时期,而不是金元时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精彩文章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疑现四千年前粮仓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疑现四千年前粮仓
                         琅琊台考古有罕见发现 两千年前排水系统等亮相
琅琊台考古有罕见发现 两千年前排水系统等亮相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又获新成果——对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布局演变的认识更加细化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又获新成果——对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布局演变的认识更加细化
                         江西考古发现东吴周氏士族墓园
江西考古发现东吴周氏士族墓园
                         国家文物局发布四项“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成果之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国家文物局发布四项“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成果之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