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朱元璋祖坟:大明皇帝朱元璋祖坟在哪?

朱元璋祖坟:大明皇帝朱元璋祖坟在哪?

日期:2017-09-24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皇帝自称天之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一般会造一些异象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开国皇帝,史书里多有奇异现象,不是梦日入怀,就是吞月而孕,要不就是金身罗汉来投,观音送子,再就是两手及漆,两耳坠肩,目能顾背。作为历史上出身最贫贱,曾当过和尚,做过乞丐的朱元璋,除了有梦日如入怀、长相怪异外,对于朱元璋祖坟的风水也有很多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葬在南京钟山,一批开国文臣武将的陵墓也集中于钟山和雨花台地区,朱元璋养子沐英家族墓地位于现在的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自1949年起,将军山已先后发掘了黔宁王沐英、定远王沐晟、黔国公沐昌祚、黔国公沐睿、沐英曾孙沐瓒夫妇墓以及沐英第8代孙沐朝弼及其夫人的合葬墓。

其一

朱元璋父母死后,朱元璋兄弟把父母遗体抬到山上安葬,一出门就下大雨,来到山下的时候,遇上山洪爆发,朱元璋兄弟为了逃命,把父母遗体放在地上就跑,等雨停回来,发现放父母遗体的地方已经被山洪带来的泥沙堆成了一个坟包。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派国师刘伯温察看自家祖坟,刘伯温回朝后对朱元璋说:“圣上父母葬在龙窝里,怪不得能做皇帝!”

其二

朱元璋祖父一日外出放牛,见两风水先生远远走来,在离其不远处停下,师傅对徒弟说:“此处穴气很盛,如葬下祖先其后代必出皇帝。”“师傅是怎么看得出来的?”“你要不信的话,去折一枝树枝插在这里,过十天后一定会生根发芽。”徒弟于是折了一根树枝插在上面。这时两人才注意到朱元璋祖父就在身边,想起天机不可泄露,就装着问路,朱元璋祖父指着自己的耳朵表示自己是个聋子。于是师徒两人放心的走了。朱元璋祖父天天观察这棵树枝,果然过了几天真的生根发芽了,于是在第九天换了跟枯枝插在上面,师徒两人看见树枝枯了就叹息着走了。后来朱元璋祖父死后就葬在这地方,其后代朱元璋当了皇帝。

其三

传说朱元璋祖父水性很好,能在水下伏得一天一夜,人称“下得水”。一风水先生从江西赶龙到此地,发现龙就在山前的水潭里,幻化为一头大水牛。回家背了祖先骨殖想下葬,但水深下不去,于是找来“下得水”,朱元璋祖父听先生说后,知道是块好地,也想把父亲葬在这里。风水先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风水先生用红布把祖先骨殖包好,朱元璋祖父穷,没有红布,用几张青菜叶子包了骨殖就下水,谁知牛喜青,一口就吞了朱元璋祖先的骨殖,吞下口就不再开口了。没办法,只得上来告诉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见天意如此,就叫“下得水”把自己祖先骨殖挂在牛角。朱元璋祖父上来后问风水先生祖先葬在此处有何好处,风水先生说“左角为臣相,右角为臣相,牛口出和尚。”朱元璋祖父听了大怒,风水先生于是改口说“左角左臣相,右角右臣相,朱家天子刘家相”。

其四

朱元璋攻占南京后,称吴王,与陈友谅在江西一带激战,战事不利。刘伯温跟他说:“陈友谅的祖先葬得一个真龙穴,大王如想取胜,必须找一个与之相抗的龙穴下葬祖先才能取胜。”但找到龙穴后却发现没有祖先可以下葬,因为朱元璋为山上一野猪与其母交配所生。回府后朱元璋唉声叹气,其母听见后,就问朱元璋有何事,朱元璋说:“孩儿与陈友谅争天下,但因其祖坟风水好,孩儿屡次失利,军师说要与其斗风水,如今找到了龙穴,却没有祖先可以下葬。”“孩儿莫忧,你先营好墓穴,到时我给你找一个先人给你下葬就是。”朱元璋大喜,派人搞好墓穴。到了下葬那天,其母拿着一红布而来,说是其父亲的一根骨头,其实什么也没有。吉时到后,其母走向墓穴,就在上面坐化了。朱元璋大哭一场,但没办法,就吩咐手下把坟墓堆好。其后,朱元璋得其母保佑,打败陈友谅,北上灭了大元,做了皇帝。

其五

风水大师赖布衣在广东找到一座出天子的尊龙穴,其龙气已经结成一颗明珠,写成了风水书《青鸟序》。玄天上帝派白猿使者把书和明珠都拿走,百年后交白石老人把这两样东西传给了刘伯温,同时吩咐其北上寻找真命天子辅佐之。刘伯温找到了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并把明珠埋入朱元璋家的祖坟,从此,朱元璋就面涌紫气,有天子气量。五年后,刘伯温指点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朱元璋在其辅佐下打下了大明300年江山。

朱元璋出生地和祖坟

朱元璋是凤阳人,今天在这个节目中,给大家更正一下,朱元璋其实并不是凤阳人。他家老家原来是江苏省句容县,在那儿是一个淘金户,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的压榨,后来就举家迁徙,一直迁徙到淮河边上。也就是现在盱眙县。

这座风景秀丽的小城就是盱眙,为什么叫盱眙,是因为我们眼前的这座山。我们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这座山不高也不大,但它出现在一马平川的苏北平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显得异常奇特了,也许正是这种原因,这座山自古就被往来于这里的文人墨客称之为“第一山”。在这座山上人们能登高望远,张目为“盱”,举目为“眙”,长此以往盱眙就渐渐地变成地名了。

在距离盱眙县城西北二十公里处有两个小村,一个叫明陵村,一个叫祖陵村,这两个村落和明祖陵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两个村落的村名来理解总觉得应该和明祖陵有关系,为了解开疑惑,我们摄制组专程到明陵村采访了这里的村民(一个姓朱的老人):“在明祖陵没有发现以前,这里就有明陵村、祖陵村,这两个村的村民基本上都姓朱,至于为什么都姓朱,为什么叫明陵村、祖陵村我自己也不了解,不清楚,但离我们村不远,有个地方叫‘大墓头’”。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1962年的5月,南京博物馆考古部一个组进行洪泽湖周围的考古调查,在经过洪泽湖边上的孙大庄时,发现了古代遗址,这个庄上老百姓早就迁走了,因为这儿是经常淹水的,但是除了古遗址之外,庄上遍地是黄色的琉璃瓦,都是破的,这种瓦(古代)只用在皇家的宫殿,一般人是不能用的。看了这个瓦以后,就可能有重要的发现。沿着洪泽湖边上向东去找,大概走了五六百米,发现了那个湖边上一排石刻,大概有两百五十米长,前面两对麒麟还在水里,泥土把它遮着,石狮子后面有两对华表,华表的后是石马,再往北面去,有石人,再往北去,是祭殿,一座大殿。这个大殿的石柱杵,稍有移动,基本上完整地摆在了原地。

这个是帝陵的规制是没有问题了。天安门前还有两对华表,一对在故宫里面,一对在外面,一个盼君出,一个叫望君归。这是劝戒皇帝的。但是华表的体制是帝王莫属,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敢立这个。从我们的发现,可以证明它是明祖陵,为什么证明它是明祖陵呢?一个在孙大庄的南面有一个叫明陵村,这个村上的人都姓朱,可能是守陵的陵户,这是一个情形。根据《泗州志》上的记载,泗州城外就是盱眙县有祖陵,朱元璋祖父的陵墓,所以确定它就是祖陵所在。祖陵志所在《明史录太子史录》里面有记载的。

本来张正祥等专家,准备上报国家文物局,想把这个文物给修起来,这个时间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然后是一场大水又把它淹没了。这一段期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这是一块1974年在盱眙西汉古墓中出土的两块墓葬顶板,在顶板上刻有两幅星象图,这两幅星象图考古学家经过考证发现,它与汉元帝初元五年,也就是公元前44年4月一颗彗星运行记录吻合。在这以前,世界上一直把公元66年耶鲁撤冷出现的彗星图,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图,盱眙彗星图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认定,把人类研究彗星的历史提前了100多年。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盱眙环境幽静又处在交通要冲,因此自古就成为来往行人停留之地,文人墨客路过盱眙“例游第一山,酌玻璃泉,题诗石壁”。在第一山,大大小小的石刻和碑碣就有198块之多。在这里我们如果不是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这些国宝,而是从人文与历史的交融去理解盱眙的文化积淀,无疑这里是一块古老文明的沃土。

从盱眙历史发展轨迹来看,陈胜、吴广、刘邦、韩信、项羽、项良等英雄豪杰,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揭竿而起”。

盱眙的“风水”成为朱元璋“肇基帝运”“钟祥孕秀”的圣地,洪武18年朱元璋命懿文皇太子朱标率文武群臣到盱眙,选定杨家墩修建祖陵。一方面能够寄托对先祖的哀思,同时也可以达到他“承天命,治国家”,巩固大明王朝的目的。它是一个风水宝地,为什么又被淹了,这个其实就是跟“黄河夺淮”有关系。做历史,做考古的人,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事件。

在苏北平原淮河、运河、黄河有多年纠缠在一起的悲剧历史,黄河决口南下之前,只有运河穿越淮河水道,北上而行,但在南宋建炎二年,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阻金兵”。结果黄河、淮河汇集在一起形成洪泽湖。“斗水六泥”的黄河水,又使泥沙大量淤积,不仅使河、湖高于地上,而且造成河水倒灌,引发水患。一时间淮河两岸鱼游城关、船行树梢、浮尸遍野。明朝诗人张养重就在他的诗中形容当时的情景“洪水倒注势可骇,桑麻到处成沧海,尸骸遍野无人收?数口牵绳逐乱流”,“呜呼,城郭人民尔莫舞,而今四境无干土”。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块块条石砌成的大堤,叫高家堰。高家堰长67公里,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从什么地方采集来的,至今是个谜,但封建王朝修建这条“水上长城”的目的却非常明确,就是一保祖陵,二保漕运,三保民生。然而高家堰似乎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倒了高家堰,淮扬两府不见面”,虽然统治者不惜工本、耗尽民力,但最终也没有能挽救明祖陵被洪水淹没的厄运。

高家堰至今还竖立在洪泽湖畔,明祖陵却在1680年被一场大水淹没了,成了一座“龙宫”,直到300年后才再次露出水面。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专家把朱元璋出生之谜,包括明祖陵整个情况,其中不外在手头能够掌握的《泗州志》、《泗洪合志》、《明万历西民县志》等这些史料都找来了。这个时候突然从北京传到明祖陵一个好消息。 就是有一套书,是专门研究明祖陵的史料,这套史料,是明万历11年,写当时的事情, 这套书当时是北京图书馆的一批专家在香港书市上,在一个地摊上面发现的。 这本书的名字叫《帝乡纪略》,就是皇帝家乡的记载。主要写明祖陵的情况,总共有13卷,他们当时就把这套资料买回来了,并且对这套书又追踪溯源,结果一查这本书原件,还在日本。是日本侵略中国给掠去的。

由于淮河和洪泽湖水患的影响,使得明祖陵和我们的泗州城,沉沦泽国,淹没于淮河水下,让我们看一看《帝乡纪略》是怎么记载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帝乡纪略》中的一个祖陵形胜图,在这个祖陵形胜图上,可以看出这儿是祖陵,离它不远的是泗州城,泗州城下面就是千里长淮,长淮另一侧,就是盱眙的诸山,由于淮河泛滥,洪泽湖水倒灌,使得泗州城和明祖陵全部沉沦于淮河水下,使明祖陵变成水下皇陵,使得泗州城成为中国水下庞贝城。实物跟文献两者结合,这个在史学界和考古界认为是最好的一种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到这个时候,朱元璋出生地的问题,完全解决了,朱元璋,严格意义上讲,是泗州人,因为祖陵就在泗州附近,第二个就是说他在元朝出生时候,这个地方是泗州的盱眙县。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95年5月10号,《报刊文摘》有一个专家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中国封建皇帝写自传的有多少。答一人,这个人是谁呢,叫朱元璋。我们看到朱元璋写的文章,有的非常口语化。另外在一些博物馆,比如像江苏的博物馆里面,还收藏着朱元璋的手迹,写的字相当漂亮。朱氏世德碑记,实际上就是朱元璋写的一个自传,在这里面,谁出生了,谁在哪儿出生了,都交代的非常详细。

当时因为明祖陵是一片水,都在洪泽湖水里面,如何找解决水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第一步,请所在的公社利用冬春搞水利的时候,把洪泽湖的水,跟明祖陵的主体隔离开来了,石护坡打起来以后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内部积水,因为这个地方是比较洼的,后来就搞了一个排水站,在玄宫的北部,安了两台机子进行抽水排水,凡是有点水就给排掉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明祖陵神道两旁的石像生共有21对组成,在配置顺序上以四尊雄性麒麟为首。麒麟是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祖陵石像生之首设置麒麟,就更进一步表明明祖陵的“肇基”地位。在祖陵石像生中,令人叹绝的是拉马侍,整个石雕和青石底板连为一体,重23.4吨。让人们难以想象的是,在当时运输条件下这么大的石块是怎样运输到建陵工地的。祖陵石像生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神兽石像生,形体都十分高大威武,充分体现了“子孙不能欺祖”的威严。祖陵有两对华表。华表是“皇权”的象征,其寓意着皇权顶天立地,统治着四面八方。石像生当中,每个动的形象,很有动感,比如说马,马脚下踩着祥云,飞在天上,那是天马啊。好像在别的陵墓当中,没有见到过这种情形。马在帝陵前面,在唐朝的时候,成了一个制度了。在唐朝马也让它飞,但是给它(按)了翅膀,叫野马。宋代帝陵前面也有,到了明祖陵,给它脚下加了云,不给它翅膀,给它一个形象,它就是在云里飞,非常有想象力。

明祖陵跟其他的明朝时期的皇家陵寝相比较,有什么样的特点。

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区别,明祖陵石刻形体高大,在我们全国明陵中,应该说形体最大了。它建这么大,可能就是“子孙不能欺祖”,只能建得比它小,不能建得比它大。第二个区别,就是明祖陵石像生总的比较单一化,它区别于皇陵,区别于孝陵,也区别于十三陵。它品种除了麒麟以外,就是狮子,其它的就是拉马侍和天马。第三个区别,明祖陵整个神道,总长度,从洪门到地宫,全场只有360米。很短。它从这个洪门到金门整个石刻像生,只有148米,非常短,排列起来非常紧凑。第四个区别,就是明祖陵所有的石刻,全都是雄性。无论是狮子、麒麟,还有另外的马,全都是雄性。当然,这里面有这么几种说法,像狮子,如果用母狮子,那么就不威武了。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皇帝陵墓是阴宅,需要用这个阳性的东西来调和。这样他的祖先,才能在这个墓葬里面住得安稳。

祖陵石刻群是明代帝陵石刻中最为精美的一组石刻群,祖陵石刻,在雕刻手法上运用了浮雕、半浮雕的技法,经过精琢细磨,使石刻的细部显得流畅华丽,从造型和雕功上,可以看出石刻匠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造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娴熟的技艺和细腻的功法。祖陵石刻博采历代石刻艺术的精华,经改造、创新,创造了明代石刻艺术新的技艺,使石刻在技法、造型、纹饰、华贵等方面独领风骚。成为明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石刻艺术的新成就,为上继唐宋,下开明清的石刻艺术典范。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明祖陵发现以后,对它整个的规模,文献有记载,但是考古的实证,真正做工作是九八年三月份,组织了考古钻探。那么我们钻探到什么呢?整个这个城,实际上它是三道城,外面是罗城,里面是中专城,在核心部位是王城,三道城,它中间有道中轴线,经过钻探证明,中轴线基本上正南北,稍偏七度,整个三个城的范围,因为外罗城被水淹了,东面被水淹了,西边是农田,我们没有钻探以外,中专城我们钻探了,它的西城墙还在,基础还在,王城四墙基础都还在,那么王城的钻探结果是什么?64乘以60,大概四千平方米,中专城的范围钻探的结果,大概接近20万平方米,所以中专城范围比较大,王城范围小,罗城范围就更大了。从我们现在调查勘探资料,得到的数据看起来,跟文献上《帝乡纪略》记载是相吻合的。在去年7月份,淮河又一次干枯,枯水期间,从明祖陵围堤276米远的地方,出现了1348米长、五米宽一道城墙。这一道城墙出现,所有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周围老百姓都传闻,都说水下泗州城现出来,其实这是明祖陵的一部分。这是明祖陵的外罗城。

实际上个性和特征,就是它价值所在。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更宏观背景下面来考察,首先第一个就是它三道城圈,基本是一个方形的三道城圈,这种帝陵制度可以讲,从秦始皇时代,甚至可以更早时候,可能就产生了,到了明祖陵就终结了,它是中国,可能秦汉以来一个总结。那么祖陵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标本。在科研方面,这种标本性,这种总结性,有特殊价值,第二个方面,就是英雄辈出。很遗憾没有帝陵,它跟长江流域比,跟黄河流域比,可能是它最大的遗憾,正好在明朝朱元璋皇陵和祖陵弥补了这个历史空白。那么祖陵体现这种淮河流域文化积淀,文化特点方面,就有了地位,第三个方面,为什么祖陵在洪武年间建设,它的年代是洪武18年,就在这个之前,洪武14年已经建孝陵了,孝陵完全开创了一个新制。就是明清两代用的是孝陵的制度。那么为什么它没有采纳孝陵的制度,而是更多的是唐宋时代的一些做法,可能这个里面,第一就它学皇陵更多一些,我们现在跟它的地域,就是淮河流域有关系。因为地域文化,毫无疑问会在帝陵上面反映出来,它更接近黄河流域,就是采纳黄河流域的东西,也采纳了一些长江流域的东西,形成了它一个非常独特的个性,它这种介于两河之间文化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

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在生前,为自己死后建造辉煌的陵墓,但是为自己的先祖建陵墓,而且从没谋面的,曾祖父,高祖父,全部融会于一炉,藏于一墓,这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明祖陵一大特色,第二大特色,就是水下皇陵。明祖陵跟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水,明祖陵被毁坏了。由于水,明祖陵又把它保护起来,如果不是水的话,明祖陵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动毁于一旦了。又有水,你看它地宫仍然在水下。这里就是明祖陵地下玄宫所在地,地下玄宫也就是明祖陵肇基地基的风水宝地之一,“龙穴”所在地,在1982年在对地下玄宫进行清理的时候,在享殿北部九十米的地方,发现了这座地下玄宫,它共有九个拱券、每个拱券下有一个两扇对开的大石门,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明祖陵地下玄宫是一个大的漫土堆,后来为什么形成这样一个水塘,是因为当地农民取砖头,把这儿弄成一个水塘,这个水塘的水抽不干,因为围外就是淮河,所以水抽了以后,很短时间就渗满了,明祖陵地下玄宫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下玄宫,一般情况下墓葬只葬一对夫妇,而明祖陵地下玄宫是三代祖宗的衣冠冢,像这三套墓室共为一种奇特的建筑艺术,不仅在中国陵墓史上少见,在世界陵墓史上也是少见的。

可以说我们的考古工作者经过非常艰辛劳动,把沉睡了在水底300多年明祖陵,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明祖陵焕发出一种英姿,一种文化风采。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解读的可以说只是明祖陵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未被我们所解读,比如说地下玄宫究竟是什么样子,里面又埋藏了什么样珍宝呢。这些问题,可能只能等到后人去做结论了。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