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清朝末年的买办是好人还是坏人?

清朝末年的买办是好人还是坏人?

日期:2017-10-1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买办”一词,国人肯定不会陌生。但能确切说出该词具体含义的人,恐怕也不多。简而言之,买办乃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殊职业,他们同外商订立契约,交纳保证金,以外商名义和华商做生意,从中赚取薪水及佣金。

自清末诞生之日起,买办这个特殊群体即饱受非议。其后世形象,可谓大起大落。

与买办群体同时代之人,大多对买办持否定立场

买办主要存在于清末民初。同时代之人,对买办群体大多持否定看法。跟随小编回顾历史故事,看看当时大家是如何评价买办的。

1、林则徐:买办等本系汉奸

晚清时,国人在“华夷之辨”的观念下,极瞧不起帮洋人做事的买办群体,称他们为“二毛子”或“洋奴”,林则徐甚至说过“买办等本系汉奸”的话。经济上富起来的买办,为提高社会地位,大都花钱捐官,如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怡和洋行买办祝大椿等,都捐得道台头衔。20世纪初,买办们开始自称华经理,以摆脱买办这个惹人厌恶的名号。

2、陈独秀:买办帮着外国资本家掠夺中国人

受以上社会观念的影响,早期研究买办的学者,对买办多无好感。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所谓中国资本家都直接或间接是外国资本家的买办,只能帮着外国资本家来掠夺中国人,只希望他们发达起来能够抵制外国资本家,能够保全中国独立,再过一两世纪也没有希望”。不久后,瞿秋白较早地使用了“买办阶级”一词。

3、马寅初:买办的存在有客观原因,但“害多利少”

此外,1923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中,很准确地指出买办存在的原因:“中外通商,语言不同,习惯各异,不得一能代表两方意思者,介于其间,欲求交易之成,必不可得”,但在他看来,买办制度“害多利少”。

4、沙为楷:买办使中国的工商业凋零

1927年,沙为楷着《中国买办制》一书,持相同观点,且列举买办在外交、内政、国政、工商业、经济5个方面的危害。如外交方面,在国人抵制日货、英货时,买办代日人、英人出面,销售商品,此种买办“缺乏爱国热心”,甚至是“国家之蝥”;又如工商业上,外商原有优势,加之买办“随时参谋指使”,使“我国之工商业日渐凌夷,外商之经营日渐隆盛”。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