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的一流将相

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的一流将相

日期:2019-04-23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扪虱轻桓温,雄才佐苻坚

一日,同朋友聊天,说到这南北朝时的王猛,朋友疑惑这王猛到底是相还是将,理论依据是郑观应是将其同韩信,李靖和徐达这一众人列在一起,曰大将。

其实这个一点都不冲突,这将和相可相互间转换的,为将者,并不一定非要上阵厮杀,想那韩信上阵未必能敌得过几人,但却是名副其实之大将,再如那一生只打了一仗的虞允文,正宗书生一枚,想当年不是带着一帮文工团去前线劳军,紧急之时,指挥三军,大破金主完颜亮,是吧。

不过,这王猛按说也还是文臣,他是以智谋辅佐符坚成就了中原之霸业,只是很可惜,天不假年,如日中天之时辞世,使得后来的符坚违背王猛临终的嘱咐,纠集了一堆地人去进攻东晋,于是我们就了解了南北朝时不多的战例,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王猛,字景略,山东潍坊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呈现小康景象。

王猛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因而有淝水之败。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终年51岁。

王猛出身很贫穷,早年卖簸箕为生,即“以鬻畚为业”。但他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同志,有很高的学问,他“博学好兵书”,先如诸葛亮一般隐居,“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静观时局,伺机出山,“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

这个是很多文章和史籍的介绍,我是有点小疑问的,一个卖簸箕之人,哪儿能有多少书看,即使那编草席的刘皇叔,也没有说他是博览群书吧,他靠的是人格魅力成其事;再者,这卖簸箕之人,定是要去那人烟密集处才有好生意,他在山中隐居,靠编几个簸箕就能维持生活?这个我是不太相信的。

待价而沽,伺机而动,自然想要货售识家,王猛开始想投靠的人叫桓温,是东晋权臣,当时中原已被外族蹂躏得一塌糊涂了,建立了大大小小很多的国家,这就是被称作“五胡乱华”之时,作为以正统自居的东晋自是要以统一为大旗,而号召力最有力的当然就是北伐。

桓温曾三次组织北伐,而王猛一开始也很是看好他,感觉是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在第一次北伐时,他面见了桓温。穿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同桓温交谈时,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滔滔不绝,一边却在捉虱子,我不知他真是穷困潦倒还是作秀,抑或是魏晋遗风所致,反正,交谈的结果是把桓温弄得是一楞一楞地,称王猛为奇才,称赞他说:“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这评价好高哈。

桓温在退兵回江东时,三番五次地邀请王猛同行,还要把自己心爱的马赠送给王猛,但此时的王猛已很敏锐地嗅到了东晋内讧将起,而通过同桓温这些时日的接触,也觉得其并非是能成事之人,于是便又回去隐居起来了。

王猛拒绝桓温的盛情其实应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中,他对晋朝的门阀制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如他这样出身寒门之人,想要在东晋出人头地,无异于痴人说梦,即使桓温对他不错,但如果卷入一场血腥的政治斗争,前途很是堪忧,所以他只能弃桓而去。

但通过这一通地折腾,王猛虽未能达到出仕之目的,但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及至符坚接管了前秦,便将王猛礼迎入朝,二人相见恨晚,王猛很快就就成了苻坚股肱之臣。后来苻坚当了大秦的皇帝,王猛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了。

符坚明显是一位被后世低估了的皇帝,柏阳先生把符坚称为最杰出的中国古代皇帝之一,是与李世民、康熙齐肩的一代圣君。但可惜的是一个“淝水之战”,使他的丰功伟绩全部付了流水,现在留下关于他的成语几乎都是负面的,如“投鞭断流”说他狂妄;“草木皆兵”说他被吓破胆等等,以至于电脑输入的词组中都没有他的名字了。

在王猛辅佐符坚的十八年中,功绩多多。他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任始平令,以明法峻刑禁勒豪强;为京兆尹,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在军事上;助符坚统兵消灭前燕;留镇邺,都督关东六州军事,这一切,都为前秦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

他选贤任能,法简政宽,使燕民各安其业。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前秦的国力也越来越强大,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是,王猛太累了,他为了前秦的繁荣和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于大病不起,临终前,他给符坚留下遗嘱,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消灭内患,二是不要进攻东晋,即“勿以晋为图”。

有人推论,王猛之所以不让符坚攻打东晋,是不忍心看见汉人打汉人的局面出现,我认为这个有点想多了。作为一位辅助帝王成大业之人,统一天下当是努力之最终目标,历来帝王没有不想独霸天下者,那缩居一隅的东晋,不也不常常弄点北伐的动静出来吗。所以,王猛坚持不攻打东晋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条件不成熟。

不攻打东晋是因为王猛早已看出,东晋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以正溯立世,人心向背不言自明。而更深一层次的是,一旦战事起,本来结构松散的统一,立马会被一些人利用,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反应。但可惜的是,符坚后来没有听从王猛临死前的谆谆告诫,进攻东晋,从而有了惨败的淝水之战,并进而亡国。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淝水之战成就了谢安,也是将凝聚着王猛毕生的智慧和心血造就的前秦断送,也是王猛九泉之下的遗憾。现在世人只知谢安,几无人知这符坚,更何况王猛了,悲哉。

王猛是被人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但其实在人们心中,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虽然二人都是超一流智士,且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诸葛亮效力的是“准”正统的蜀汉;而王猛却是帮异族打本民族,似乎是有点难逃汉奸之嫌,这也是后世对他诟病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觉得这事不能这么武断地就作出王猛是汉奸之定论,早在王猛仕前秦之前,中原早已被众多的少数民族弄得来不成个样了,他们建立了许多的国家,汉人被大量地屠戮,已是十不存一,所以,以汉族为正统的观念在此时的中原,早已不复存在,由此推论,王猛为汉奸已失去了理论基础。

即使是被国人引以为豪的大唐王朝,本身也融合了北方胡族的血统,几位皇后如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都是鲜卑人或其后裔。而且李唐之先祖,一样有效命胡族政权如北魏、北周的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自宋以后,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汉奸时,风向是有所转变的,程朱理学倡导的封建君臣观念,在品评人物时占了主流,判别忠奸不再看其效力于那个民族,更多是看他是否忠于主君,不仕二主。因此,如张弘范,范文程等人,在正史中并没有当作贰臣来看待。

再有,如果汉人帮异族打汉族就是汉奸的话,那元清两朝所有出仕的汉人就都可称为汉奸。不过,把这罪名戴在张养浩,林则徐,于成龙等这些大忠臣,廉臣头上,于心何忍。

后世对于王猛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唐时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这“前秦丞相王猛”;及至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也有这王猛的一席之地。

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的范文澜先生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王猛也曾赞赏有加,他说:“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