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发现 >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日期:2017-09-28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2017年4月至6月,为配合蒙华铁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李家屋场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第一次发掘在遗址东南部发现一处壕沟及疑似墙体(图1),并在遗址东北部也钻探出类似遗迹。本次发掘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在第一次发掘和钻探的基础上,在遗址东北部发现并确认了一条早期壕沟(HG1)和两期墙垣(Q1、Q2)。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图一  东南部壕沟及墙垣南壁剖面(局部)
  一、早期壕沟(HG1)及一期墙垣(Q2)
  早期壕沟(HG1)位于发掘区东北部,靠近台地边缘,略呈半环状。在HG1南侧(靠近遗址中心的一侧)发现有低矮的墙垣。该墙垣揭露得较为充分,编号为Q2。该组沟、墙遗迹与汤家岗遗址HG2及“土垣”极为相似[1],这种“墙垣”应是开挖壕沟之时顺势将土堆筑在壕沟一侧或两侧形成的。该墙垣除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外,还增加了壕沟的深度,从而也提升了壕沟的防御作用。
  受发掘面积影响,本次发掘仅在T64、T65、T66、T67四个探方内发现了遗址北部壕沟,其中,在T66、T67内揭露了HG1局部全貌。从已经揭露部分看, HG1可能在T66北隔梁有个转弯(图2)。HG1沟口被④层(屈家岭文化地层)叠压,沟底打破生土。沟口距地表0.3~0.4米,沟口宽6.5~6.9米,沟底宽3.5~3.8米,沟深1.8米。壕沟较为规整,弧壁较陡,壁面光滑,沟底平而光滑。
  以T67东壁剖面为例,沟内堆积可分5层(图3):
  HG1①:分布在整个沟内,呈凹面状堆积,厚0~1.07米。棕黄色土杂大量黑色铁锰结核颗粒,致密,与沟底部生土相似。较为纯净,仅包含极少量陶片。
  HG1②:分布在沟内北部,大致呈坡状堆积,厚0~0.5米。灰黄色土杂少量黑色铁锰结核颗粒、大量似白膏泥的灰白斑块,较致密。包含物很少,仅见极少量陶片。
  HG1③:分布在沟内中部及南部,呈坡状堆积,厚0~0.14米。灰黑色土,较疏松。包含有大量草木灰和陶片,少量砾石和碎骨。
  HG1④:分布在沟内中部,大致呈坡状堆积,厚0~0.37米。黄褐色土,较疏松。包含有较多陶片,少量砾石、红烧土颗粒。
  HG1⑤:遍布壕沟,大致呈坡状,厚0~0.62米。红褐色土,较疏松。包含少量陶片、砾石、红烧土颗粒。
  这5层堆积可以明显地区分出使用堆积和废弃堆积。其中①、②层为废弃堆积,是壕沟废弃后一次性将壕沟填平的堆积,其来源当为遗址外围开挖出的生土。③、④、⑤层为壕沟使用期间的堆积,均为水相沉积,伴随着人类丢弃生活垃圾形成。
  与早期壕沟同时修建的一期墙垣(Q2)位于HG1内侧,目前揭露部分主要位于遗址北部和东部(图4、图5),走势与HG1一样,略呈半环状。据遗址北部揭露的一期墙垣观察,其剖面略呈梯形,底部宽6.8~8米,高0~0.8米。堆积可分两层,第①层为灰黄色黏土,第②层为红褐色黏土,均较为纯净,土质致密。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图二  北部壕沟及墙垣(西—东)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图三  北部濠沟及墙垣东壁剖面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图四  西北部墙垣(南—北)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图五  东部墙垣(南—北)
  二、二期墙垣(Q1)与晚期壕沟
  二期墙垣(Q1)直接修建在早期壕沟(HG1)和一期墙垣(Q2)之上。Q1保存不理想,只在遗址东南部及北部有零星发现。因受发掘面积影响,我们未能完整地把它揭露出来,因此,Q1高度、宽度均不详。
  从T67揭露部分看,Q1走向与HG1和Q2基本接近。剖面略呈梯形,残高0~0.5米。Q1内部堆积在不同部位有所差异,主要为棕黄色土杂黑色铁锰结核颗粒,土质致密,包含物很少。此外,Q2在局部还杂有似文化层的“熟土”,推测其在堆筑时也使用了部分遗址内的土。
  在筑造Q1时,HG1已经废弃,而通过观察现在的地形地貌可以发现,在遗址台地的周围仍有大片的塘、洼地(图6)。因此,我们推测,在Q1修建以后,遗址外围应存在另外一条与之同时的更大规模的晚期壕沟,这条壕沟与Q1一起构成了遗址第二期防御体系。Q1的主体堆积与HG1①层非常相似,说明二者的土可能均来源于晚期壕沟的开挖,而将HG1填平的行为正是为了修建Q1。遗憾的是,当我们第二次到现场发掘时,遗址所处台地外围的低洼区域均被工程方填平,已无法对这条“晚期壕沟”开展考古工作了。
  综上所述,此次揭露的壕沟和墙垣遗迹,为了解李家屋场的聚落形态及演变、探讨遗址的性质提供了重要资料。目前可以初步判断HG1和Q2修建于油子岭文化时期,至屈家岭文化偏早阶段废弃;Q1修建于屈家岭文化偏早阶段,于屈家岭文化偏晚阶段废弃。壕沟、墙垣的发现也表明李家屋场遗址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质,而较小的遗址面积却拥有壕沟、墙垣这样的大规模工事,以及墓葬中出土较多的石钺等似乎都指向了遗址较为特殊的性质。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图六  遗址地形示意图(上北)
注释:
[1]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安乡汤家岗——新时期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1页。
(原文标题:蒙华铁路华容李家屋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壕沟及墙垣)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