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中国的盗墓祖师爷是谁?曹操是盗墓的祖师爷吗?

中国的盗墓祖师爷是谁?曹操是盗墓的祖师爷吗?(2)

日期:2017-07-20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这篇文章肯定是有过的,但当时是作为“对敌宣传”和“战争动员”用的,立场有严重的偏颇,所以不能当“信史”看。这篇檄文大揭曹操的“黑史”,比如说曹操曾派700名精兵包围皇宫、拘禁皇上,还说曹操平时住在皇宫里,“当御省禁,卑侮王室”,都是无稽之谈。

当然这些不足以证明关于曹操盗墓这件事是假的,要辩明这个问题,还要将檄文中的具体记载与历史史实进行对照。

檄文没有说曹操发掘梁孝王墓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但即然是官渡之战前发布的檄文,这件事肯定发生在官渡之战前,也就是200年之前,这是时间的下限。时间的上限应该在曹操起兵反董卓之后,即189年的年底以后,如果说曹操干过这件事,只能在这10年之中。

曹操是在已吾起兵的,该地属陈留郡,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一带,当时曹操在这一带募兵,活动范围较为有限。梁孝王墓在芒砀山,即今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由宁陵到永城有150公里,合汉朝420多里,是一个很远的距离。

汉末永城属梁国,不属陈留郡,曹操在老朋友、陈留郡太守张邈的关照下来己吾募兵,活动范围不会超过已吾县,更不可能跑到梁国去,更别说去盗墓了。

再往后,曹操带着召募来的数千人马参加了酸枣会盟,之后与董卓的军队激战于汴水,失败后渡过黄河投奔袁绍,在袁绍的支持下曹操去兖州发展,活动范围越来越往北,距芒砀山越来越远。

曹操与吕布在兖州激战了多年,期间形势异常紧张,不可能分身去盗墓。后来曹操在兖州完全站住了脚,被朝廷正式确认为兖州牧,196年汉献帝由长安东归,曹操由兖州来到洛阳迎接汉献帝,之后迁都许县。

官渡之战前曹操曾三次向东面用兵:一次是征袁术,是东南方的淮南方向,不过芒砀山;一次是征吕布,是徐州的下邳方向,此战过梁国,并在梁国与刘备会合,但为了抓紧战机,在梁国只是匆匆一过,不可能放着吕布不管北上芒砀山去盗墓;还有一次是征刘备,也是徐州方向,有可能过境梁国,但这一仗更匆忙,当时官渡前线已形成对峙,曹操打的是“时间差”,每一分每一秒都得争,更不可能去什么芒砀山。

而且,曹操迎天子之后已身为朝廷三公之一的司空,百官之总、众目所视,绝不可能公开去盗掘皇家陵园,说曹操亲自领人盗掘了梁孝王的陵墓,他得有时间、有机会去那里才行。

在这10年间,唯一可能的一次是曹操首征徐州期间,当时曹操已在兖州立足,传来父亲等一家数十口在徐州被害的消息,曹操认定是徐州牧陶谦所为,于是率兵南下进攻徐州。曹操攻击的重点是陶谦控制的豫州刺史部北部一带和徐州刺史部的彭城、下邳等地,双方曾在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市展开激战。

芒砀山在此战范围之内,但据史书记载,曹操对这一战能否打赢并没有把握,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出发前还叮嘱妻子卞氏,如果自己失败了就去投奔老朋友张邈。曹操使出了全部力气对付敌人,首战的焦点就是彭城,他肯定会全神贯注,不会临时有兴致去玩一次“盗墓笔记”。

彭城被拿下后,曹操立即将兵力推进到陶谦的大本营郯城,所以也不会回过头来去盗墓。曹操后来还有过二征徐州,但走的是东线,也就是今山东和苏北靠近海边的一侧,没有从芒砀山路过。

没有机会,这是曹操不可能盗掘梁孝墓的主要原因。同时,陈琳檄文所记还有其它漏洞,檄文说梁孝王是“先帝母弟”(还有的写为“先弟母昆”),这有些莫名其妙,“先帝”通常指在位皇帝前一任的已故皇帝,应该是汉灵帝,他的母亲姓董,这里是说董氏的弟弟呢还是说汉灵帝的同母兄弟?无论哪一种都与梁孝王八杆子打不着。

梁孝王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二人倒是同母,如果檄文是这个意思就扯得太远了,一个是西汉初、一个是东汉末,有点儿不太符合行文的习惯。

檄文还说,梁孝王墓被盗掘“至令圣朝流涕”,也就是汉献帝大哭了一场,这如果是东归后的事,那就尴尬了,因为曹操就在汉献帝的眼前,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是东归之前的事,汉献帝彼时身处长安,形同傀儡,一天到晚估计盘算的都是如何活下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皇帝,在那种种情况下还能为一个数百年前的亲王墓被人盗掘而大哭,不可思议。

而且,在那段时间里天下既有战乱又有严重自然灾害,粮价暴涨万倍,平时数十钱一石的粮食涨到了数十万钱,到了有钱也买不来粮食的地步,不断出现人相食的惨剧,在这种情况下,墓里面的那些金银财宝还有什么用?真要有把子力气,还不如组织大伙去种地呢!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