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赵高身世之谜

赵高身世之谜(2)

日期:2017-04-08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这些言论均不同于传统说法,其观点则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都认为赵高是赵国公子,痛恨其国为秦所灭,决心亡秦而为赵国报仇。不同的是,有的认为赵高是在被秦人抓住后,迫其受了宫刑,从而产生雪耻报仇之心;有的则说赵高是“自宫乃进”,制造打入秦中枢的条件,实施自己的报仇计划。

以上这些说法尽管有些出入,但总起来,也有各自的道理。因为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和《蒙恬列传》等史料看,确实可以找到有关证据,而这些证据足以说明,赵高是在有目标、有步骤地实施他的乱政计划:他将易于操纵的胡亥推上帝位;乱言诱骗秦二世,使其不理朝政;怂恿秦二世享乐,推进严刑峻法乃至喋血政策;大力排除异己,剪除股肱重臣;诱使秦二世屠杀宗室子弟。到了这个地步,大秦帝国已经成了空壳,中央政府也仅仅是个摆设,秦帝国焉有不亡之理。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司马贞、赵翼、吕星垣等人的说法,那么他们所说的赵高乱政是欲为其故国报仇的观点其实是靠不住的。

查《史记》三家注中的“索隐”部分,找不出他们所说的赵高“报仇”内容。如果他们根据的是什么“孤本秘籍”,那也让人难以相信,毕竟这种说法和《史记》的有关原文相差太大了。应该承认,唐代司马贞和清代赵翼都是很有名的史学家,但是《史记索隐》和《陔余丛考》的史料价值与《史记》相比毕竟还不可同日而语。况且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序》中明确宣称“探求异闻”,这就有些猎奇的味道,其史料价值就应打折扣。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为“诸赵疏远属也”,并不能理解为“赵诸公子”。这里的“赵”是姓氏,而不是原先的赵国。而“诸赵”是指秦国王室,因为秦王室虽姓嬴,却又以赵为氏,这是古代的姓氏习俗。这一点在《史记·秦本纪》中说得很明确:“秦之先为嬴姓……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更明确说:嬴政“及生,名为政,姓赵氏。”这样看来,“诸赵疏远属也”即是说赵高是秦王室的远支,并不是说他是什么赵国的公子,他也就没有什么报仇复国的任务,因而所谓“赵高乃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大多数学者都认定赵高是个“宫人”,但他是怎么变成“宫人”的,“为秦擒乃宫”和“自宫以进”显然与《史记》中明确说的“生隐宫”是不同的。既然赵高不是赵国的公子,复仇之说不存在,那么“为秦擒乃宫”和“自宫以进”应该说都是靠不住的。赵高之所以成为宫人,完全是受刑犯父亲的连累,这也就成为他仇恨秦朝政权,要杀尽嬴姓子孙,进而推翻这个大帝国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新鲜,认为赵高并非是“宫人”,理由是京剧传统剧目《宇宙锋》中有赵高逼女嫁给二世皇帝为妃的情节。若赵高有女,则非“宫人”无疑。但仅仅根据一出京剧传统戏为凭,根据不足。而京剧《宇宙锋》是根据什么来编写赵高逼女嫁给秦二世的情节,这恐怕也是鲜为人知的。或者,它就是文学作品,完全是作者虚构的,并无历史依据。

据上述可知,赵高并非赵国公子,并非“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而乱秦政。关于赵高乱秦政,历史上还流传有不少故事,但只能供参考。如《拾遗记》中记载一则故事说:“秦王子婴立,凡百日,郎中令赵高谋杀之”,子婴梦见秦始皇的鬼魂对他说:“余是天使也,从沙丘来。天下将乱,当有同姓欲相诛暴。”子婴于是“囚(赵)高于咸阳狱”。这故事具有天道轮回的意味,荒诞不经,当然不足为信。但是从中却可证明,此则故事的作者是将赵高作为秦始皇的“同姓”的。

其实,无论赵高是否是赵国公子,也无论他曾是否为“宫人”,他与秦二世胡亥加紧盘剥百姓,又任意诛灭异己,滥用刑戮,这就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起来,刚建立不久的秦王朝于是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