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化 > 《风起陇西》中五仙道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风起陇西》中五仙道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日期:2022-05-07 编辑:lg 来源:网络

《风起陇西》中的“三国”只是一个便宜行事的壳,他与真正的“三国”并无太多关联。除去一些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之后,几乎所有的人与机构都是作者马伯庸杜撰出来的。但这个“五仙道”(原著为“五斗米道”)却似乎倾注了作者许多的心血。不仅将历史上真实“五斗米道”的历史融入了《风起陇西》中,还别出心裁地引出了大祭酒黄预与蜀汉人马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风起陇西》的设定中,“五仙道”是郭淮将陈恭推上司闻曹最高权力的一枚棋子,也是他获取蜀汉民间情报和搞间谍活动的得力助手。为了稳住大祭酒黄预这枚棋子,郭淮甚至向其许下了“封为国教,也为可知”的承诺。

另一方面,“五仙道”在蜀汉地界潜伏存在了数十年之久,除了司闻曹对他的睁一眼、闭一眼之外。就连“七擒七纵”孟获的诸葛丞相,竟也没有展现出丝毫招安“五仙道”的想法。直到朝会之上,众人意识到“五仙教”与曹魏勾结,很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才正式下令清剿。

这样的设定,如果对三国那段历史不了解,其实是很难明白“五仙教”为何如此执迷于归顺曹魏的。从《风起陇西》对“五仙教”和大祭酒黄预的设定来看,这个黄预应该是借用了刘备生前“汉中王”张鲁的身份。而这个“五仙教”很可能是三国时期西南地域的“五斗米道”,他与早前“黄巾军”起义时的“太平道”有着相似或同源的属性。所以说,郭淮那句“封为国教,也为可知”并不是信口开河。

因为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当佛教还没有正式传入华夏之前,三国时期的“五斗米道”与“太平道”等宗教,慢慢成熟并演进成为当时的“国教”:道教。

另外,黄预如此执着于归顺曹魏,还与三国前期被剿灭的“黄巾军”有关。“黄巾军”起义失败之后,当时的曹操便将青州地区的30余万黄巾军纳入了自己麾下。并借此成立了与刘备的亲卫部队“白耳兵”(也称“白毦(ěr)兵”)和吕布的精锐部队“陷阵营”齐名的“青州兵”。同时曹氏一族早在东汉桓帝时代,便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因为曹氏一族对道教有着如此深的了解,让曹魏再为一方霸主之前,便不断吸入纳降道家与方士。

所以,才让这个与“黄巾军”同源的“五仙教”,对曹魏有了特别的亲切感。同时,黄预在历史上的原型人物张鲁,也有蜀汉有着许多的私人恩怨。

当时还在汉中一代称王的张鲁手下有名将马超。而刘备却私下策反了马超,让马超背着张鲁抛妻弃子,仓皇间投奔了刘备。正因为这样一层私人恩怨,才有了张鲁那句“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名言。而这句一捧一踩的话语,可算得上是今天粉丝界“捧一踩一”的鼻祖了吧?

而在《三国演义》中那位一身道家打扮的诸葛亮,其实是一位标准的儒家信仰者。看看他的《出师表》,再看看他那逢事必亲力而为的做派,怎么看都不像是道家这一学派的作风。只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太过厉害,才有了这样一个仙风道骨的“神仙”形象。也因为诸葛亮的儒家思想,让他对于道家这一学派并没有曹魏那般的重视。也没有看透道教这一宗教力量的强大之处。

要知道当时的张角,在“太平道”的庇护下,仅仅用了数年的时间,便成为了拥有数百万众的一方霸主。可见“太平道”与“五斗米道”这些道教分支,在当时百姓间的影响力有多大。而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司闻曹在数十年间,都无法彻底将其根除的原因所在吧。

另外,从历史文献来看,黄预和“五仙教”并非《风起陇西》中所描绘的如此不堪。他在救济穷苦百姓等方面有着许多积极作为,而这也是为什么张鲁能在汉中成为一方霸主的原因。因为张鲁与他的“五斗米道”,是实实在在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所以曹魏的纳降之策,实则要比蜀汉的剿灭之策来的高明许多。曹魏更明白像黄预这种,在民间备受崇敬的大祭酒,与其费力剿灭,倒不如放在自己身边多加利用来得好。也因为张鲁归顺了曹魏,并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方针。这才有了之后曹操从汉中迁出大半人口,用以填补长安等地人口的可能性。

在那个年代,大祭酒的一句话,实则要比什么太守之类的官员好用百倍、各倍。虽然从历史到小说,再从小说到电视剧,《风起陇西》有着许多必要的改编与杜撰。但从大体的历史架构上来说,基本上还是算是遵从了历史本来的样貌。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