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化 >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说徐凤年只要喊一声小妈和师娘天下都是他的

《雪中悍刀行》为什么说徐凤年只要喊一声小妈和师娘天下都是他的

日期:2022-01-04 编辑:lg 来源:网络

徐骁身边有两位谋士,一位是赵长陵,一位是李义山。赵长陵出身贵族,擅长阳谋,但是李义山却恰恰相反,擅长阴谋。赵长陵早死之后,李义山也逐渐展露其才华,为北凉(椋),为徐凤年下了一盘大棋。

李义山因为其绝户计,被称为毒士。为了抵挡北莽的侵犯,李义山主张在北凉和北莽之间用流民组成一道防线。数年间,这里成了三不管区域,但是生活在这里的流民却毫无安全可言。作为一个谋士,为主而谋,李义山是合格的,但是方式却有些残酷。从徐骁灭楚之后,李义山就开始了他的谋划,目的就是让世子登上皇位。

为了打消朝廷的顾虑,徐骁让徐凤年藏拙,十年不握刀,并外出游历三年。众所周知,徐凤年不会武功,纨绔好色,不可能成为北凉王。

其实这一切都是在按李义山的谋划进行着,没有习武没关系,徐骁与武当王重楼做了一把交易。王重楼的大黄庭就是专门照着徐凤年的穴位练的,所以才会如此契合。

李义山谋划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洪嘉北奔,此举主要有三个目的。洪嘉北奔主要针对的是春秋国战中的遗民氏族,这一部分人的迁入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北莽的实力,让离阳忌惮。

北莽是游牧民族,擅长马上作战,居无定所。中原想要攻打北莽,他们可以直接北逃,等你走了又可以继续回来骚扰。氏族北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入侵,其中不乏许多工匠。所以北莽逐渐有了更多的城池,这等于拴住了马腿。最后的一个目的就是,李义山在这些人中埋了许多关键的棋,必要时候可以里应外合。

随着徐凤年的成长,李义山看到了世子身上背负着太多东西,如果他当上了皇帝,所有属于他的亲情、友情可能就不复存在了。李义山放弃了,因为当皇帝不是徐凤年心中想要的。后来李义山病逝,徐凤年曾说:如果师傅还活着,他会为师傅争一争那个位子。但是李义山已死,徐凤年也对皇位彻底没了牵挂。

一声师娘能让徐凤年当皇帝?

年少的时候,李义山和纳兰右慈曾一起外出游行。李义山当时曾把自己仅有的两本书之一赠给了纳兰右慈,纳兰右慈保留了那本书二十多年。纳兰右慈是有点喜欢李义山的,纳兰右慈曾说世间女子豪杰只恨自己是女儿身,我却只恨自己是男儿身。

李义山是徐骁的谋士,而纳兰右慈成为了燕敕王赵炳的谋士。不过纳兰右慈可以对赵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外出的时候坐在马车里的也是纳兰右慈。李义山谋划洪嘉北奔的时候,大家都惺惺相惜加入棋盘,不过却各有所谋。纳兰右慈是想壮大北莽,引起战争,自己黄雀在后。

纳兰右慈的很多谋划,其实都是想压过李义山,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引起他的注意。所以在李义山死后,纳兰右慈说:你李义山才是最聪明的那个。李义山生前曾为徐凤年当皇帝谋划过,虽然李义山已经死了,纳兰右慈却想为其完成这个心愿。

纳兰右慈曾和法显和尚聊天的时候,透露过想让徐凤年当皇帝的想法。法显和尚直接大呼纳兰右慈疯了,而纳兰右慈却说了一句“李义山的唯一弟子,怎就当不得皇帝了”。

徐凤年自然不想当皇帝,最后纳兰右慈辅佐赵铸当上了皇帝。所以说,徐凤年想要,纳兰右慈可以轻松帮其拿下天下。

一声干妈又是谁?

徐骁认识北莽女帝甚至比吴素还要早,年轻的时候他们相遇,慕容当时就喜欢上了徐骁。离别的时候,慕容对徐骁说了很多,但是徐骁没理她。慕容曾两次回头就等着徐骁回心转意,她怕自己再回头会看见徐骁做鬼脸,心一狠彻底走了。

慕容回到了北莽嫁给了北莽皇帝,在北莽皇帝死后,慕容逐渐掌握大权,成为北莽女帝。在徐骁临终前,北莽女帝曾专门来见徐骁,而徐骁却讥笑道:慕容,当年那么惨,一哭着喊着跟我要饼吃的女子,如今可真是气派了啊。

两人互相讥讽嘲笑,最后北莽女帝说了来意,此次就想在看一眼活着的徐骁,等徐骁死后,就打残北凉,南下进攻离阳。即使人到暮年,北莽女帝依旧没有释怀,心中挂念着徐骁。吴素才是最适合徐骁的女子,善良温柔,肯当一个贤惠的妻子。

如果换成北莽女帝就不一样了,她是一个有权力欲望的女子,并不是徐骁的最佳另一半。北莽女帝对徐骁说:你肯低我一头,来北莽谁敢给你脸色看,就算是我也不能。

所以才有了徐凤年只要肯叫一声小妈,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这个梗。

结语

答应顾剑棠,找纳兰右慈,找北莽女帝,甚至身边的人都能将徐凤年推上皇位,只是他不想要罢了。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