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历史架构:不足500字 朝代未遗漏(2)
《资治通鉴》在今天都已经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经典,其实,当时司马迁在编撰它时,是作为干部历史读本来编的,是给读书人省麻烦的。曾国藩给子弟的读史建议也如此,前四史必须读,后面的就靠《资治通鉴》这样的“简明读本”了。
当然,今天的孩子,是不太可能要求他们系统阅读学习前四史和“资治通鉴”了,该怎么办?
怎样消化袖珍通史?
靠故事讲述
来填充历史大框架
我们的家长、老师,都会通过讲述故事来给孩子树立历史观点。这样的方式有它的长处,但也有局限,主要就是很难培养整体有序的历史观,可能小脑袋里记住的历史故事会打架,不知道岳飞与唐太宗孰前孰后,几个朝代间互相扯皮。
所以,很有必要撑开一个编年式的历史大结构,在这个结构下给孩子讲历史故事,这不只是准确掌握历史信息的问题,也是培养清晰逻辑思维的必经之道。
诸如我们可以按照“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的框架,将秦统一天下、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十面埋伏等故事有序地讲述下来,让孩子心中有一个有序的历史观念,有了有序的历史观念,也就有了有序的人生观念,不要轻视这个过程,将来有大格局的人,都是有大历史观的人。专题撰文/记者刘黎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