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敦煌壁画在人体比例和绘画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敦煌壁画在人体比例和绘画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日期:2023-04-12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敦煌壁画在人体比例和绘画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一内容。

敦煌壁画在人体比例和绘画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借鉴西方解剖学知识准确绘制人体比例

敦煌壁画在造型上也借鉴了西方对人体的认识,人物造型的画法更接近人体的真实比例,而不是中国画某些部位的拉伸和夸张。北魏敦煌壁画也有相当厚重的中国人物风格,画时佛菩萨的耳朵和手都是人为拉伸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唐朝的建立,丝绸之路开始兴盛,西方的人体知识传入敦煌,使得这一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更加写实、典雅。如敦煌飞天这一象征元素,流畅苍劲,文笔婉转,既符合西方文化的现实主义审美,又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实现了审美的统一。

敦煌壁画受龟兹壁画的影响,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吸收了一些西方艺术的影响。[2]当时的中国壁画中,人物的造型还是宽袖宽带,对于人体的整体造型比较简单。在敦煌壁画中,菩萨等人物比例适中,体态婀娜,身材修长,充分展现了人体之美,恰当地补充了中国人物画中的不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建模中使用了适当的夸张和变形技术。

敦煌壁画造型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了恰当的夸张和变形手法,对形象进行了再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敦煌壁画中,适当的造型夸张不仅可以达到形象的丰满,还可以动态的表现静态的物体。比如《九色鹿王本生》中,嘴薄颈歪的白马,显然不符合生物特征,但正是这种夸张的形象,使白马雄浑婉约,从而实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

敦煌壁画还运用适当的变形手法,对不同形象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进行夸张,从而达到使形象生动、立体的目的。如北魏菩萨增加衣长、颈长,口部形似花瓣,塑造出端庄慈祥的形象;至于莱克丝,它横向夸大体型,缩颈鼓眉,表现出一种强壮有力的形象。变形也和不同时期的审美有关。早期敦煌壁画中,变形的想象趋于浪漫,隋唐以后则趋于写实。

本文总结了关于敦煌壁画在人体比例和绘画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