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民族文化:东乡族的男女服饰有什么特点?

民族文化:东乡族的男女服饰有什么特点?

日期:2023-04-01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民族文化:东乡族的男女服饰有什么特点?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民族文化:东乡族的男女服饰有什么特点?

东乡族是当今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甘肃一个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它的历史和民俗非常悠久,融合发展了各种文化,也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东乡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东乡族的习俗是什么。

连衣裙

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相似,但特色相当明显。男性常戴无檐平顶帽,黑白相间,白衬衫,黑马甲,蓝裤子,老年人则穿黑灰白。冬天穿羊皮大衣,不挂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东乡族的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并流行起来。年轻人喜欢穿新时装,一些旧服装正在逐渐消失。

女装

在古代,妇女喜欢穿有衣领、大翻领和宽袖子的刺绣服装,袖口上有花边。穿裤子,裤腿有两个绣花边,裤腿后面有个小叉,裤腿有飘带。在喜庆的场合穿绣花裙子。高跟鞋绣花鞋。那时候没有盖头,只有头巾。后来,女人的衣服逐渐改变了。女性通常戴盖头,盖头长至腰部,头发完全遮住,只露出脸部。封面大致分为三种颜色:绿色、黑色和白色。和新婚妇女一起戴绿丝绿缎盖头;年轻女性和中年女性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着白色头巾,穿着深蓝色或黑蓝色的衣服。年轻妇女穿红色或绿色,有一件宽大的外套,后面有一条大裙子,还有一件马甲。裤子拖到脚上,裤腿也不是很宽,7寸左右。冬天穿棉袄裤子和单衣风格一样。在寒冷的天气里穿毛皮大衣。

东乡族妇女穿的袜子是黑布的,鞋子多为蓝黑两色。年轻妇女经常在脚趾上绣一些花。在更早的时候,女性也喜欢木底2英寸高的黑色高跟鞋。木底高跟鞋,用黑布缝制,缝在鞋面上,称为木底鞋。

以前的年轻女性,除了银耳环和手镯,很少有头饰和胸饰。出嫁的新娘不仅有头饰、银簪花、五枝扇缎制成的簪,还要佩戴胸饰、银牙签、银质奖章。银牌都是圆形的,大的像菜,小的像银圈。当一个贫穷家庭的女孩结婚时,没有这些头饰和胸针,她从一个富裕的家庭借来。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会归还给原来的主人。现在,新娘在婚礼上只插几朵绢花,原来的首饰和胸饰都成了过去式。

女孩子年轻的时候剃一圈左右的头发,中间扎两个小辫子。她8岁开始留头发,并梳成辫子。婚后,她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遮住了头。现在的年轻女性大多喜欢戴6寸到7寸高的圆柱形白帽,时尚的西装,高跟鞋,也很吸引人。

结婚时,新娘穿“太美”。“郭美”是一种前后开叉的袍子和裙子,上面穿着一件带假袖子的斜跨外套。一些短外套叠在袖口上,用许多假袖子来显示他们的财富。新娘通常穿裤子,称为“西谷”,配有绑腿。

男装

男人的衣服比女人的差很多。夹克衫中间有个开口,一排整齐的纽扣用布绑着,领子一寸左右高,裤子长及脚踝,和汉族男人穿的小裤夹克衫没什么区别。在寒冷的季节,穿上一件羊皮夹克,这种夹克一般没有面夹克。毛皮大衣有两种:长大衣和短大衣。长被毛类似于大被毛,短被毛类似于短被毛。裘皮大衣都是斜的。穿一件短皮衣,系一条粗布做的腰带,工作起来就轻松了。

男人喜欢戴帽子。帽子是一种白色或黑色的平顶软帽。大多是布做的,有钱人是丝或线做的。平时穿的袜子都是用布缝的袜子。它们是自制的布鞋,麻鞋的,麻鞋的,用晒干的亚麻草织成的,还有用牛羊皮做的皮鞋,叫“亓航”。鞋掌的鞋面缝了一整张皮,冬天用草填充暖脚。

过去,男人们穿着长袍,腰间围着一条粗糙的羊毛腰带和一把刀。解放后,他们逐渐换上了短衣服。

“钟白”是东乡族男人喜欢使用的一种服装。“钟白”式类似于维吾尔族的袢,是一种暗扣低领的开叉上衣,通常用黑色和灰色的布料缝制。“钟白”必须始终保持清洁。如果不小心被污物污染,包括人和动物的尿、血和酒,必须立即清洗。因为“钟白”是星期五清真寺聚会的服装。老年人也喜欢在结婚、葬礼或走亲访友时穿“钟白”。

东乡的中老年人去清真寺做礼拜,一般都是头上戴着头巾。这种头巾叫“泰斯达里”,长九寸半,从手指到手肘一寸。“泰丝达里”一般是用白纱、黄纱或白丝、黄丝制成。

建设

改革开放前,一般都是四合院,房子坐北朝南,北屋为上院。有一扇门和两扇窗户的平房是一个理想的家。还在山区挖窑洞,冬暖夏凉。

室内陈设简单,靠墙的地上有木板和柜子,用来放食物和衣服等。柜台喜欢放置钟表和茶具等。,还有阿拉伯对联挂(贴)在墙上,避免贴人像。如今,东乡族的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大多数人盖的是砖木结构的瓦房,有的家庭建的是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有电视机,桌子,椅子,衣柜等。,有些房间有沙发、电话等。,都是现代家庭,可以和城里人比。

庄客

东乡族人称自己的家为庄科,大多建在一座山上。房子外面有10多英尺高的土墙,里面有空地。有的房子四面修建,有的房子三面修建,有的房子朝南朝西朝阳,有的房子一排修建,多为土木结构的双面房屋。除了门、窗、梁、椽是木头做的,其余的建筑都是粘土做的。

东乡族人在村里建房、玩耍,一般不讲究风水。但由于汉族的影响,立树时用红布包裹横梁。除了少部分木匠,家里邻居和亲戚朋友都帮忙做墙泥工作。先打村里的墙,再盖房子。上梁时,主妇拿出红布、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包在梁上,用一些散麻系住。之后,不理解,放了很久。一般家里上面的房间都是朝南的,三个房间,里面大概八九尺,一明两暗。上面房间的设备比其他房间好,而且是长辈的住房,平时都是爷爷奶奶住。富有的人,如果他们的长辈去世,通常会把他们的上层房间空出来,打扫干净,以接待尊贵的客人。除了长辈住的上房,家里其他人都住在“乔”里。“乔”比第一套房子更简陋,以两室居多。如果家里人口多,“乔”就会用泥炕隔成一个单间。东乡是西北山区,常年烧炕,炕都在屋外。燃料主要是牛、羊和驴的粪便,他们中的一些人用荒坡上的草屑和枯叶作为炕的燃料。厨房位于上房与Joyeg连接的角落,与住房分开。厨房除了做饭,一般都是用来当澡堂打扫卫生的。牛羊圈和厕所大多盖在门口的角落里。另一些被放置在一个小石头花园里,周围有一堵矮羊墙,远离日常生活的卧室。厕所在房子的后面。三面墙形成一个开放的坑,然后后面用泥土覆盖,有的另建一个小屋作为厕所。

清真寺

东乡族的宗教建筑有清真寺(东乡语称“麦池”)和拱北两种。清真寺通常建在人口密度高的城镇或村庄,或者村民住宅的中间。在居民区修建清真寺,有利于附近的信徒进行宗教活动。也有利于经常参拜,激发神圣的宗教感情。同时说明清真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中心。一座清真寺的布局一般是“三堂合一”,即礼拜堂(正殿)在中间,两侧是水堂和经堂。其中礼拜堂地基较高,需要加紧。大门正前方还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尖塔,用来召唤人们朝拜。正殿的外部建筑有两种,一种是花园穹窿,其中升起一个小尖顶,上面配有一弯新月,宏伟的中央穹顶和一弯新月,表现了天空的肃穆气氛。花园拱顶给人庄重感,小尖顶的月牙给人向上的气势。另一种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表现出宗教与政治相结合的威严感。正殿内部简单朴素,没有雕塑和绘画,象征着伊斯兰教不崇拜偶像,只崇拜真主的宗教。为了方便朝拜西方,所有的大殿都是从西方朝东。

拱北

是东乡旧教各派为其教主修建的陵墓,也是各派教主传教的地方。张门垸拱北葬有十几代领导人,墓室均为两尺宽、四尺长的砖砌长方形“拱门”。下半部呈圆形,有的墓背上蒙着苦涩的卑微,拱北的香烟慢悠悠,气氛肃穆而神秘。还有一些拱北建筑建在高山深谷中,多为亭台楼阁状,附几间平房。这些地方被认为是“躺着”的人明显留下“克拉蒂蒂”(圣物)的地方。

婚姻和家庭

东乡族人称他们的家庭为“格尔”(蒙古语,意为“吴佳”),一夫一妻制被广泛实行。解放前,有的有钱人家也有两个老婆。家庭通常由丈夫、妻子和孩子组成,也有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家庭。爷爷奶奶住上铺,父母住厢房,孩子住单间。大儿子结婚后才能和二儿子结婚。长子将建立新的家庭,与父母分开。分居时,父母分割儿子的财产和土地。年幼的子女可以一直留在父母身边,比其他儿子拥有更多的继承权,为父母而死。父母去世,丧葬费由儿子分摊,父母住的房子归小儿子所有。

割礼

东乡族习俗,男孩十二三岁就要割包皮。“割礼”,穆斯林称之为“训乃”,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神圣行为”之一。东乡族非常重视割礼。割包皮后,象征着受术者已经步入青年行列,可以结婚了。

在东乡族的婚姻中,男娶女。男人到了结婚年龄,就让媒人去女方家预约。女方同意后,男方会发“点茶”。男方家通过媒人给女方家送茶叶、冰糖、衣服等信物,形成“四色礼”,故名“订茶”(相当于订婚)。

给某人一份礼物

和彩礼一样,给衣服,钱,首饰等。给钱就是给女人买一些喜欢的东西,俗称“礼金”。礼物的多少取决于家庭的富裕程度。送礼是从做媒到结婚的重要环节。举行某种仪式。一般在约定的日子,媒人、男方父母、说媒的儿子给女方家送礼。女方家邀请娘家的老人为接风宴准备饭菜,这叫接风宴。

婚姻(俗称酒席)

这种婚礼当天,双方家庭都很忙,亲朋好友、隔壁邻居都要应邀前来,按照亲友关系“送礼”,表示祝贺。酒席讲究遵循传统规矩,主要有炒面食、糖包、肉包、卤菜、羊肉、鸡肉等。桌上不准放烟酒。结婚日期可以由男女双方家庭自由讨论,通常在秋收后或冬季闲暇时举行。一般来说,“马主”(星期五聚会日)是吉日。在结婚的这一天,应该举行一个简单的伊斯兰仪式。男方在女方家结婚时,由阿訇主持,在征求青年男女同意结婚后,当众吟诵“卡尼”,可见这一婚姻是在阿訇结婚后才被社会承认的。如果其中一个阿訇不愿意咨询,婚约就无效。读《卡尼》时,阿訇公开同意婚后男方给女方一定数额的“卡尼钱”。“尼卡茜”象征着男人对女人的承诺,约束着他不能随意抛弃妻子。在说出“卡尼”后,证人向围观者撒了一盘红枣和核桃,表示他们早就有孩子了。晚上,这里也是一个嘈杂的房间。第二天,新娘会见客人,称他们为“来访的客人”。下午,新娘第一次进厨房,把长长的面条擀出来,称之为“试刀面”,并邀请街坊老人品尝新媳妇的手艺。

撞到枕头了

东乡族有很多有趣的婚礼习俗,比如新婚之夜在卧室里打枕头。新婚之夜,全村的少年、亲戚、朋友都会来卧室睡觉。在这里陪伴新娘的苏焕琪和来参加婚宴的妇女们,紧紧守护着炕上的新娘。所有睡在卧室的男人都想尽办法找缝隙,扔枕头,砸新娘。因为围场里的女人防御性很强,枕头虽然飞来飞去也打不到新娘。于是争斗就一直持续到围着栅栏的女人站不起来,让新娘刷掉蒙面的面纱,站在炕上,让男人们看到新媳妇,让男人们看到箱子里的嫁妆。只有这样,双方才会结束这一切,分手。

玩公婆

白天婚宴,我们要和公公婆婆一起玩。村民们把公公婆婆绑起来,穿上皮大衣,骑在牛背上,脸上抹上黑锅,在大门外的地里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在婚宴上,公婆要尽量小心,不能招惹年轻人,以免惹事。

惩罚新郎

新郎和伴郎去女方家结婚,岳家的邻居和青年要想方设法“惩罚”新郎和伴郎。这种惩罚的特点是土块和篙子,吓唬新郎和他的同伴的骑行,使他们从马背上摔下来。即使受了轻伤,也要向惩罚者道歉。所以新郎和伴郎到了岳家往往很紧张,怕挨罚,一出婆家大门就溜了。

禁忌与沐浴

东乡族的民间禁忌强烈地渗透着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意识。东乡族的日常生活和言语中有一些禁忌。如果违反了,就会产生误解和不愉快。避免吃猪、狗、马、驴、骡及凶猛动物的肉;避免食用自残动物和动物血液。自我禁止吸烟和饮酒。未经允许禁止进入清真寺大厅。吃蛋糕和包子时,你应该把它们分开。用语言来说,杀牛羊鸡就是杀生。

东乡族吃牛、羊、鸡,必须由伊玛目或年长的穆斯林宰杀。屠夫采取“Abdes”,即洗澡后,或禁食。被宰杀的牛、羊、骆驼的阴茎必须割掉扔掉,绝对禁食。禁食死的东西和所有野兽和珍禽的肉;禁食猪、马、驴、骡、狗、猫和所有动物的血。避免为非穆斯林使用炉灶。宰杀牛羊鸡只能宰杀,不能宰杀。

每年斋月,我们只吃两顿饭,都是晚上,白天水进不来。第一顿饭叫做“萨哈勒”,通常在公鸡打鸣后吃。第二餐是在日落之后,两餐都没有太阳出现。无论平时还是大斋节,每顿饭吃的时候,都要长辈吃一口,全家才能吃一顿饭。长辈不吃,其余的人就吃不了,在厨房做饭的人也尝不到盐的味道。

东乡族人对客人很殷勤,很尊重。当他们到家时,他们被邀请坐在桌子的上首。女嘉宾不脱鞋,男嘉宾由男主人招待,女性无法回避。当主人陪同男性客人时,他通常站在桌旁给客人倒茶。他不坐着也不吃自己来表示尊重。女主人招待客人,女主人可以和客人坐在一起吃饭。女主人不和男客人见面,客人也不允许进厨房。他们不允许自己从水箱或地窖里舀水。

水是很讲究的,忌以饮水和沐浴泉水、溪流来洗衣服、洗东西、饮牲畜;禁止非穆斯林在厨房水箱里舀水,或从井里打水或倒水。

禁止老年人在教堂、日常生活和主要房间悬挂肖像或动物形象。禁止吸烟和饮酒。你可以参观清真寺,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大雄宝殿。如果你被允许进入大厅,你必须脱鞋。

不要乱扔废纸。禁止抽签算命。不自杀,不浪费食物和水,不为男人留长发,不在别人背后议论,不说谎,等等。

洗澡

东乡族是一个整洁卫生的民族。有句俗话,“阿布德斯是人体的盔甲”。Abudes指洗澡,又可分为大净和小净。小静每天都洗,保持口腔、鼻孔、耳朵、脸、手、脚的清洁。大井一般一周洗一次。洗大井一般是在桶里。洗大的之前先洗一点。然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将此清洗3次,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拭。未婚青少年通常每40天大洗一次。每逢宰牲节、宰牲节、葬礼都要打扫卫生。在干旱缺水的东乡,水贵如油,陌生人上门,要水洗大大小小。即使是陌生人也无法拒绝。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民族文化:东乡族的男女服饰有什么特点?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