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由来是什么,会有哪些气候变化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由来是什么,会有哪些气候变化

日期:2023-03-09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小寒

一、小寒节气时间:

每年1月5日至7日

二、小寒节气的由来,小寒节气的气候变化,以及小寒节气的介绍:

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经度285°时,就是小寒,小寒和大寒、小暑、大暑、大暑一样,是表示气温变化的节气。《二十四节气》:“十二月节,月初寒气尚小,故阴天。半个月是个大日子。”轻度寒冷意味着天气已经很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寒和大寒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一旦“轻度感冒”结束,要“冰上行走”三九天。

在中国古代,小寒分为三个阶段:“雁北乡第一阶段,喜鹊筑巢第二阶段,雉鸡变成雉鸡第三阶段”。古人认为候鸟中的鹅是沿着阴阳迁徙的,这时,阳已经动了,于是鹅开始向北迁徙。这时,喜鹊在北方随处可见,它们感到太阳是精神,开始筑巢。第三阶段,“雉”意为鸣叫。野鸡接近49时会感觉到阳气的增长和鸣叫。

此时北京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在-15℃以下。东北北部此时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至-5℃,下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20℃,真是一个冰雕玉雕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新疆45 N以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北部平均气温在-20℃左右,河套以西40 N附近地区平均气温在-10℃左右,是严冬的景象。秦岭至淮河平均气温在0℃左右。这条线以南没有季节性冻土,冬季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此时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虽然田野仍然生机勃勃,但有时寒冷的空气会南下,造成一些伤害。

在寒冷季节,除了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在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我们主要做好防寒防冻、蓄肥和修建水利工程。在冬前浇冻水、施足冬肥、培土留根的基础上,人工覆盖也是防止农林作物冬季冻害的重要措施。当寒潮转为强冷空气空空气时,浇稀粪肥、撤草木灰可有效降低低温对油菜的危害。露地栽培的菜地可以在冬季疏铺在菜地上作为长期覆盖物,既不会影响光照,又能降低菜株间的风速,阻隔地面热量散失,达到保温防冻的效果。当低温来临时,加厚覆盖物进行临时覆盖,低温过后及时去除。这时,温室里的蔬菜应该得到尽可能多的阳光。即使有雨雪和低温天气,大棚外的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宜连续几天不盖,以免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养分缺乏,晴好天气不盖草帘,植物就会萎蔫死亡。在高山茶园,特别是西北易受冷风影响的茶园,应在树冠上覆盖稻草、杂草或塑料薄膜,防止风吹枯梢和沙尘暴对叶片的直接危害。雪后,尽快抖掉落果树枝上的积雪,避免树枝因大风折断。

三、小寒节气习俗:

1.南京吃菜饭:

在古代,南京人非常重视小寒,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逐渐淡化,现在人们只能从生活中找到一点点痕迹。

说到小寒,老南京一般都会煮米饭,米饭的含量也不一样。用短腿黄菜和腊肉片、香肠片或咸鸭丁一起煮,再剁一些姜粒和糯米,很香很好吃。其中,矮黄、腊肠、板鸭是南京的名优特产,可谓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堪比腊八粥。

2.在广东吃糯米饭:

传统上,在广州,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了避免太粘,通常是60%的糯米和40%的香米。腊肉和香肠切碎,翻炒,花生米翻炒,加入一些葱花,拌入米饭中。

四、小寒节气养生: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补充我们的身体,防止寒冷气候对人体的入侵。日常食物中的热食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辣椒等。温带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姜、葱、蒜、杏、桃、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木、香橼、佛手、栗子。尤其是小寒时节,是吃麻辣火锅和焖羊肉的好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故宫历史网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