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国庆节吗,国庆节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盛行的
说到“国庆节”,你会想到什么?
“国庆”的本义
严格来说,古代没有“国庆节”。什么是国庆节?当然,当这个国家在XX年前成立时,全世界都在庆祝。在古代,没有什么比皇帝的登基、结婚和生日更重要的了。因此,当时皇帝登基、生日等庆祝活动相当于今天的国庆节。通常,在这一天,皇帝会大赦世界,奖励官员,庆祝整个世界,并与执政党和反对党一起庆祝。一般会举办盛大的宴席、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这也被认为是春晚的鼻祖。
皇帝的生日始于唐朝,始于唐太宗。虽然唐太宗是一个非常重视生日的君主,但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出生日期,也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大惊小怪。
然而,在曾孙唐玄宗上任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钱球节”的诞生
唐玄宗是一个懂得生活的大师。起初,一些大臣建议把唐玄宗的生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命名为“钱球节”,意思是几千代人。玄宗自然很喜欢这个想法,可惜只有一个人推荐,但由于缺乏说服力,没有被批准。第二年,在满清文武官员的呼吁下,唐玄宗终于将八月初五定为“钱球节”。这一天生日,唐玄宗下令全国放假三天,并在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邀请大臣们一起喝酒庆祝,整个皇宫灯火通明。
这一天,女性出门前会在脸上画各种图案进行装饰,图案多样:化妆内容以“斜红哑光”为主;嘴唇上有“万金红、大洪、内家院”等。所以大街小巷的年轻女孩们都穿着亮色的衣服,场面非常抢眼。
钱球节流行后不久,又进行了修订升级,改名为“永远的节日”。唐朝的铁杆粉丝日本也在这个时候漂洋过海,将“永远的节日”带回中国,为明治天皇庆生。
钱球节如此受欢迎有两个原因。一是离中秋节很近,再就是两个节日的合流更加热闹;第二,从那以后,皇帝们效仿唐玄宗,把生日作为节日来庆祝。所以从唐玄宗开始,就有了很多“国庆日”,比如肃宗的地平节、景宗的庆节、武宗的青羊节、玄宗的寿昌节、宗彝的延庆节等等。,甚至末代皇帝赵总和艾迪也设立了嘉会节和干和节。
唐朝以后,五代两宋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举国欢庆皇帝生日。到了明清时期,由“钱球节”演变而来的长寿节更加受到重视,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日。这样,皇帝的生日就像节气和新年一样被庆祝和纪念,这使得“长寿节”更加庄严和神圣。
与人同乐到底
中国人总是特别注重“逢十”的生日,这是连康熙皇帝都避不开的习俗。在他60岁生日那天,他大吵大闹,下令全国为他60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在这个生日,官员们特别在宫殿里设立了五颜六色的棚子和金色的大厅来展示生日礼物。金色的大厅里充满了生日祝福,舞台上上演着吉祥的戏剧、赛马和比赛来庆祝皇帝的生日。多么和平的气氛啊!当圣主到来时,臣民们磕头庆祝生日,等待太监们分发糕点,举国欢腾。“如果国王快乐,人民也快乐;”全国的欢腾叫做“国庆节”。
街道也热闹!表演、游行、踩高跷...大师在民间,自古以来就真实存在。艺术家们丰富多彩的表演往往令人惊叹和惊叹。
真正的国庆节始于民国。
但是,上面提到的“国庆”只是皇帝的“私人聚会”,客观来说,与百姓无关。真正上升到“一国一梦”高度的“国庆”,要从民国算起。
民国国庆节是哪一天?许广平在给鲁迅的信中曾说:“南方的双十节很热闹。家家放鞭炮,工会演讲,宣传革命,舞狮,到处打鼓。”所谓“双十节”,即当时的“国庆日”节日,是为了纪念1911年武昌起义而设立的。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方的“国庆”节和现在一样热闹,但北方的“国庆”节却和现在大不相同。
“10月10日,天气晴朗,有假期。早上上来,下午李兰青就来,晚上刘半农和宋子佩就来。”——鲁迅日记
1927年北洋军阀被推翻前的民国第一个十年,北方的“国庆日”节日非常冷清:每年十月初十,从北洋政府到利民百姓,几乎没有人太关注这一天。当时因为南北分裂,南方被国民党收割,北方被北洋军阀控制,他们认为武昌起义的胜利与北洋军阀无关。
如果不是五色旗让街上的商店在这一天挂起来留作纪念,那简直就像一个普通的周末——政府机关休息一天,学校休息一天,完全不像南方的热闹。
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内忧外患,分裂国家下的社会动荡,让百姓苦不堪言,没有时间庆祝。直到南北统一,北方的国庆佳节才终于得到重视。
有句古话:“天下之下,是王的土地领导土地,是王的大臣?”当时中国地大物博,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地点和地点,却没能诞生一个真正引起全国共鸣的“国庆”。相反,它只是作为皇帝生日“派对节”的“表演”出现。后来有无数的皇帝,有无数的“国庆”。
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在享受国庆福利的同时,感觉国家越来越强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认识到国家强大人民强大,国家富裕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国庆节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也有着更深更自豪的内涵。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故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