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

日期:2023-02-28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刊登靳友成的署名文章,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全文如下: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告老还乡就是老病不堪厘务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准许。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岁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恩准后,便雇用小毛驴,直奔山东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

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经过二十余年卧薪尝胆之后,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此时范蠡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境界。但此时的范蠡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可谓极具聪明之举。

2、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

此时官员已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此种情形下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告老还乡提前退休的想法,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主动请辞告老还乡。

其实,根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朝大司马张翰,字季鹰,更是由于一日,秋风乍起,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浙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突然领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告老还乡。

3、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

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准的情况。如《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但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

从某种角度讲,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从人才资源流出到人才资源流入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故宫历史网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