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唐朝坐部伎是什么

唐朝坐部伎是什么

日期:2022-01-06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坐部伎是中国古代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舞者3~12人。以歌颂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万岁为内容。

坐部伎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两大类别之一。因演奏者坐于堂上,规模较小 ,舞者 3~12人,故名。等级比立部伎高,技巧难度也较高。坐部伎创于唐太宗时,玄宗时重新整理前代传统节目,并创制新舞,正式定下坐部伎之六部:《燕乐》(包括太宗时创制的《景云》、《庆善》、《破阵》、《承天》四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以上武后时创),《龙池乐》,《小破阵乐》(以上玄宗时创),一般演于朝廷宴享、朝会之时,但不象九、十部乐那样整套演出,而是由皇帝钦点,每次仅演其中几部。坐部伎舞者大抵三至十二人,舞姿典雅,服饰清丽,技艺精湛,用丝竹细乐伴奏。安史之乱后,艺人流散,坐部伎渐趋衰亡。

介绍

中国唐代宫廷宴乐。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舞者3~12人。以歌颂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万岁为内容。形式华美富丽,技巧要求很高。据《通典》及新、旧《唐书》记载,坐部伎舞名为《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月》、《龙池乐》、《小破阵乐》。

由来

唐玄宗 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其乐工皆戴平帻,衣绯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亦省称“ 坐部 ”。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历史意义

从唐开国以来,宫廷燕乐用《九、十部伎》,后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有了自己的创作,名之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坐、立部伎》的产生,对唐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和演奏者“音声人”的业务水平来划分的,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堂下立奏为《立部伎》。立部贱,坐部贵,等级分明,最低的是雅乐演奏人员。《立部伎》动辄上百人,而坐部伎则三数人最多十二人。此后杂技进入《立部伎》中,那已是代宗和德宗(763~804年)中的事了,白居易在一首诗中有这样的描述:“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嫋巨索,掉长竿……”这里所列的全为杂技节目。 《坐部伎》共六部:《燕乐》(《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坐、立部伎代表性的节目首推大气磅礴、名振中外的《破阵乐》。

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在山西为秦王时,民间已有歌颂李世民打败刘武周的《秦王破阵乐》诗歌,李世民曾说:“朕昔在藩邸,屡有征伐,世间遂有此歌。”贞观七年(633年),李世民绘制舞图,太常丞吕才加工编制。而舞蹈形式是摆出各种阵式(队形)的变化:“左圆右方,先偏后伍,”(前面有战车,后面有队伍)。鱼丽,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护,以像战阵之形。鱼丽阵像鱼儿咬尾的纵队,而鹅鹳则为横队。舞蹈由三段组成,每段有四个变化,共计十二个阵式。我国古代一贯讲究阵法,贯串着战术思想,诸葛武侯在四川奉节城与白帝城之间沙洲碛坝以八阵图推演兵法,因有当地谚语:“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并有人日(正月初七)踏碛纪念诸葛的遗风。

李世民的《破阵乐》也表现出他的战术思想,前出四表,后缀八幡,左右折旋,趋走金鼓,各有其节,正是四头八尾的“八阵图”,是根据兵法而来的,和诸葛武侯一脉相承。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所制歌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该舞由120人披甲执戟、战斗击刺而舞,充满战斗气氛,再现了李世民百战百胜的气势。敦煌217窟北壁“未生怨”壁画,一般称为“演习图”,十人分两组,一方五人执矛,另一方五人执盾,正在激烈搏斗,从中可以想见《破阵乐》的风貌。

《破阵乐》曾传到日本,名《秦王破阵乐》或《皇帝破阵乐》。日本正仓院藏有《破阵乐》道具,名“破阵乐太刀”;为唐代赠品,可见唐代演出《破阵乐》时用刀。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