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故宫文渊阁的历史

故宫文渊阁的历史

日期:2021-09-17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文渊阁,位于北京市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北京故宫中一座清代皇家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观看上去重檐两层,实际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文渊阁面宽33米,进深14米,面阔6间。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阁前凿一方池。文渊阁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以冷色为主,其建筑结构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对于研究中国清代藏书文化和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历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下诏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渊阁正式动工。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12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缮写告成,入藏文渊阁内。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接管文渊阁藏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天,日寇侵略热河,北平(现北京)地区形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连同所藏其它历代文物装箱南迁,运至上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准备逃亡台湾,文渊阁本《四库全书》随同故宫博物院的其他文物共1680箱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3年04月30日,文渊阁开放,游客不能进入室内,可以在殿外参观。

建筑特点

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但实际情形却多有异同之处。天一阁上下两层,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观看上去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层楼板之下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一夹层,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

文渊阁面宽33米,进深14米,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之绿色檐柱,苏式彩画,具有园林建筑风格。阁前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图案。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势如屏障,其间植以松柏。阁的东侧建有一座碑亭,盔顶黄琉璃瓦,造型独特。亭内立石碑一通,正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背面刻有文渊阁赐宴御制诗。

文渊阁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以冷色为主,陈设布置复原乾隆时期状态。一层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它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明间设御榻,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

文物遗存

青玉交龙纽

青玉交龙纽,文渊阁宝,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篆书;面12.7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时,乾隆帝谕:自四月四日始,每册用御宝二。前曰“文渊阁宝”,后曰“乾隆御览之宝”。说明此宝是专门钤盖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的宝玺。

御制四库文阁诗墨

御制四库文阁诗墨,套墨5锭,形状各异。央锭为一圆形十二辰墨,直径7.6厘米,厚1.6厘米。正面中心描金圆圈内为螭纹,纹饰中央篆书“御制”二字,圈外一周楷书十二地支名,再外环以楷书乾隆帝御制七言诗。背面雕十二生肖。

上边锭为一磬形墨,长15.6厘米,宽4.9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渊阁诗。背面镌刻文渊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渊阁墨”。

左边锭一长方云头形墨,长13.8厘米,宽6.2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津阁诗。背面镌刻文津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津阁墨”。

右边锭一牛舌形墨,长13厘米,宽5.8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源阁诗。背面镌刻文源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源阁墨”。

下边锭一扇形墨,长15厘米,宽4.9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溯阁诗。背面镌刻文溯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溯阁墨”。

后四锭墨正面的御题诗后均有“臣彭元瑞敬书”字样,墨左侧面均有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套墨色黝黑,墨质细腻,其正面御题诗均为描金小楷,背面所雕亭台楼阁画面纹路清晰。墨上所题“四阁”,即四库全书贮存之所,分别为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热河的文津阁、圆明园内的文源阁、沈阳的文溯阁。  

机构设置

文渊阁入藏《四库全书》后,设置领阁事、提举阁事、直阁事、校理、检阅等职位进行各项管理工作。领阁事上传下达,总司其责;提举阁事直接管理一般事务,并督率所辖内务府司员具体从事看守、收发、扫除等各项杂务;直阁事、校理、检阅各员则每日轮流入直,负责书籍的查点检阅等事宜。

历史文化

四库全书

清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就下诏搜访遗书,并下令儒臣校勘《十三经》等经典。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正式批准大学士刘统勋等人议定的辑校《永乐大典》章程,并下令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随后,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等三人被任命为总纂官,并从翰林中选了数人组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班子——四库馆。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第一部《四库全书》编撰并抄录完成。全书共收书3461种、79309卷、36381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贮藏于文渊阁。《四库全书》共抄录七部(分藏于北四阁: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南三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文渊阁《四库全书》是七部书中最先抄写完成,誊录、校勘、装潢也是最为精善的。

书阁轶事

文渊阁《四库全书》从编制完成后在紫禁城内度过了130余年。清王朝灭亡后,安放在紫禁城文渊阁内的《四库全书》开始了书阁分家的生活。

根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编写的《北平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概况》一书记载“文渊阁《四库全书》十九年十月,曾按照四库总目分部逐项检查至十一月方始竣事,昔年曾有残缺后由清内务府以文津阁本抄补者计经部1种、子部7种、集部1种,此外并无缺少。”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建成,运至上海的《四库全书》等文物又转运至南京新库房储存。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藏书西迁到贵阳。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藏书又迁到贵阳以西的安顺县,贮存于南门外的华严洞内。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以后,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书文化

文渊阁在书籍的典藏方面,为便于使用和保存,还专门制作楠木书函,每若干册书置入一函,衬以夹板,束之绸带,书函的一端可以开闭,函面端楷刻写全书名称、书函序号以及所属部类和具体书名,并饰以与该书所属部类及书册封面相同的颜色。书册装函后,即按部类顺序放入专门制作的书架,安置阁中。

计经部书20架,每架48函,凡960函,分贮下层两侧;史部书33架,每架亦48函,凡1584函,藏于中间暗层;子部书22架,每架72函,凡1584函,安放上层之中;集部书28架,每架亦72函,凡2016函,分置于上层两旁。总计103架,6144函,36000册。为便于查找翻阅,还另外绘制了《四库全书排架图》,一并庋置其中,需要时按图索骥,循架取书。

文物价值

文渊阁是北京故宫中最大的一座清代皇家藏书楼,阁制仿自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对于研究中国清代藏书文化和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