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敦煌名称的由来

敦煌名称的由来

日期:2021-07-31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

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

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

月氏

月氏(旧读rùzhī或ròuzhī)是匈奴崛起以前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游牧民族,亦称“月支”“禺知”。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一带,后又败于匈奴支持下的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种人(即在亚洲的斯基泰人),迫使塞种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朝,建立大夏国。

后来月氏复占大夏,最后在公元1世纪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说明月氏的语言很可能属于汉藏语系。

说起来这个月氏也是生活在中国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势力非常的强大,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在西域众多国家中属于非常强大的一个。月氏曾经击败它的邻国乌孙,占领了乌孙的土地,杀了乌孙王难兜靡,他儿子列骄靡逃匈奴。正是这一举动导致了月氏后来的迁移。

月氏内部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可以理解为内部有五个诸侯国,也可以理解为有五个部落,月氏强大的时候,匈奴都不敢招惹他,当年冒顿曾经在月氏做质子,后来回到匈奴,鸣镝弑父,当了匈奴单于,匈奴在冒顿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冒顿开始征服西域。

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后来老上单于即位,再次大败月氏,月氏王都被杀死,月氏没有办法被迫西迁,从河西走廊一带迁移到了伊犁河附近,当然也有一部分没有迁移的留下来了,这部分没有迁移的被称为小月氏,迁到伊犁河附近的主力称之为大月氏。

大月氏本以为在这里可以好好生活了,但是没想到,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乌孙在其带领下逐渐强大,猎骄靡为了给父亲报仇,率兵攻打大月氏,再次把大月氏打败,大月氏没有办法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

迁移到这里的大月氏渐渐稳定下来,后来还打败了阿姆河南岸的大夏,大月氏的势力逐渐扩张,而大月氏的五部中贵霜一家独大,由贵霜统一五部,建立了贵霜帝国,定都为高附(今阿富汗的喀布尔)。贵霜帝国最强大的时候,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都城迁至白沙瓦。

贵霜帝国的强大,主要还是因为贸易,迁到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是汉武帝联合的对象,他听说了大月氏的遭遇,认为大月氏是可以联合的伙伴,共同对付强大的匈奴,于是招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来报名,带领百人出使西域,可是当时如果要到达西域,必须经过匈奴,果然在过境的时候,张骞被匈奴骑兵抓住,带到匈奴单于面前。

匈奴单于听说张骞要去西域非常的愤怒,就把张骞扣留了,张骞是乘看守不注意的时候跑出来的,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大月氏,对大月氏说明来意以后,大月氏的人表示,我们生活的很好,这里水草丰美,最关键的是这里的人不是我们的对手,而且大月氏离汉朝太远了,不想在去打匈奴了,张骞没办法,待了一段时间就回汉朝了,但是张骞的这一举动,却铺垫好了后来的贸易之路,从此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而贵霜帝国也因为比较好的地理位置而繁荣起来,在中国甘肃发现多枚贵霜帝国的铜币,可见当时候的贸易有多繁荣。

由于贵霜帝国疆域靠近印度,因此佛教由此传入贵霜帝国,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国王的使者伊存,把『浮屠教』等口述经典传入。两汉三国时,外国僧人半数以上来自贵霜领地,他们在首都建立起极其壮丽的寺院和佛塔。

月氏这个民族不经意的一些举动,改变了亚欧的格局,甚至还奠定了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其经历真是非常的传奇。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