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洛阳万安山简介

洛阳万安山简介

日期:2021-07-27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万安山在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与洛阳市伊川县吕店镇交界处,海拔937.3米。山在层峦叠嶂中巍然耸起,东接嵩岳,西达伊阙,共同构成洛阳南面的屏障。

万安山隶属河南省洛阳市,是伊川县和洛阳市伊滨区(原属偃师市)的交界线,由洛阳市政府、洛阳市旅游局联合伊川县政府和洛阳市伊滨区委会联合开发,万安山北麓的野生动物欢乐世界和郁金香花海、七彩大峡谷属于洛阳市伊滨区开发,万安山南麓的南山公园属于伊川县开发,万安山山顶公园属于洛阳市人民政府开发。

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当地人又称南山。在洛阳东南侧,位于洛阳、伊川交界处。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为洛阳东南之要冲。魏文帝尝猎于此山时有虎超乘舆,孙礼曾拔剑刺之。今山坳有魏明帝的高平陵。

万安山又名石林山。每于冬天雪晴之后,平地及其它山上的雪已化净,而石林山顶还是一片白皑皑的积雪,映着阳光,分外夺目,为旧时洛阳八小景之一,名“石林雪霁(指雨雪后转晴)”。山南麓伊川县吕店镇铁李沟村一带盛产长寿石“麦饭石”,故村子被誉为长寿村。万安山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十二、十月十五有庙会,游人如织。地址: 洛阳市伊川县吕店镇掘丁路正北。

万安山是一个嶙峋耸立,冰雪覆盖,风霜酷寒,别有天地的景致,其位于洛阳东南约30公里伊滨区寇店镇水泉石窟以西的万安山上,这里海拔937.3米,是洛阳附近较高的山峰,为古都之南的天然屏障。这座山巍峨入云,林木葱茏,所谓“皇宫对嵩顶”,“云收中岳近”的诗句,便是指洛阳皇宫遥遥与万安山相对的形势。

万安山又称“玉泉山”,《名胜志》说:“玉泉山在洛阳东南三十里,上有泉,水如碧玉色。泉上有白龙祠,祈祷甚应。”今山腰间不仅白龙祠依旧存在,祠侧还有一座玉泉寺,宋代欧阳修就曾游于此寺,并特撰文以记。祠,寺之前有一潭池,水清见底。

山顶建有全石结构的祖师庙,其势雄奇难至。不过万安山上最令人惊叹的还是那峻极连天的峰峦,有的挺拔林立,犹如刀削斧劈一般,有的则象斜生的笋尖,可攀缘而上。每至冬季山巅积雪颇厚,犹如批上了一层银白的素装,而当雪住天晴,暖阳的光辉洒遍满山的时候,石林就会反射出绚烂的光彩,与壮丽的古都互相辉映。如果三伏炎夏季节,等上峰顶会使人立刻有“清凉到此顿疑仙”的感觉。

万安山南山公园于2016年9月30日正式试营业,10月1日盛大开园迎宾,南山公园坐落于河南省伊川县吕店镇樱桃沟村上廊,景区交通方便,从任一高速公路行驶郑少洛高速公路吕店收费站出口沿掘丁路北行至拉马店村,公园道路四通八达,从拉马店村是万安山旅游区的主要通道,辅道从拉马店村右转进入樱桃沟村,然后按照景区行驶路线行驶,进入万安山旅游区南大门就可以看到万安山南山公园的景区牌坊。

景区特色

万安山南山公园首届采摘节篝火晚会从9月30号持续到10月7号,每晚有大型文艺演出和篝火晚会,您可以免费参观。

山上石怪林密,果木尤多,清泉涌流,曲径通幽。山北坡较缓,从李村镇苇园村登山,山腰依次有白龙王庙、玉泉寺、朝阳洞、磨针宫等古建筑。山东坡稍陡,半坡处有自然山洞“仙姑庵”,山西侧脚下为寇店镇水泉口村,古有名关“大谷口”。

水泉村有著名的水泉石窟,窟内二主佛并立的结构在北魏造像中尚属罕见。山南坡最陡,高处山崖壁立,人须绕行。山西边峰峦连绵,有“南天门”险景。山最高处,紧临南边崖嘴建有祖师庙,山因此又称“北金顶”,与南边武当山金顶相对而言。

门票

万安山南山公园(伊川万安山)法定节假日洛阳本地持有身份证免费。

②樱桃沟特别自然村、老庄行政村、梁沟行政村、翟沟行政村村民携带身份证即可免费领票。

③万安山行宫庙会节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和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及传统节日即可免费参观。

④夏季夜游万安山南山公园18:00-20:00全天开放、法定节假日开放

万安山旅游区南山公园行车路线

洛阳方向从任一高速公路行驶至郑少洛高速公路吕店镇收费站出口沿掘丁路伊川县吕店镇段至拉马店村进入景区通道,辅道从拉马店村右转行驶至樱桃沟村,樱桃沟至万安山旅游区通道行驶至万安山旅游区南大门,进入景区牌坊。

偃师市方向行驶至伊滨区掘丁路伊滨区寇店镇段南行进入景区道路,河南省内从任一高速行驶至郑卢高速公路吕店镇收费站出口按景区路线行驶。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