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你知道春联起于何人定于何人吗?

你知道春联起于何人定于何人吗?

日期:2018-02-07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中国人过春节,无论人在何方,都会要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也有人泛称其为“对联”,是中国人用以辞旧迎新,抒发对新年美好企盼的重要载体,有极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

春联是对联中的节庆联,因此,春联既有对联的文学性,又具备增加喜庆气氛的民俗性。所以,春联的撰写,在符合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当、声律相对”要求的同时;作为辞旧迎春使者的新年宣言,它还须强调内容的吉祥喜庆、生机勃发。譬如:一则传统春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又因春联是用来新年祝福祈愿,从事某些行业的人家,也会在内容中体现自身职业特质,譬如:“日子红火腾腾起 财运亨通步步高”,通常是经商之户使用;而“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就适合于耕读之家了。

你知道春联起于何人定于何人吗?

春联的起源

也有说法认为:我国的第一副春联,出自后蜀孟昶之手。孟昶,字保元,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末代皇帝。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劝农兴教,后蜀经济发展良好,但又生性奢侈,好大喜功。宋乾德二年除夕夜,孟昶在宫中大宴群臣,虽然身边有妃嫔、臣子团团簇拥,他还觉得不够热闹,就令学士幸寅逊在桃符上题联语以志喜,准备挂在自己寝宫的门口。

然而,幸寅逊思来写去,孟昶总觉得不满意,由是,索性自己提笔挥毫,于桃符上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句。孟昶的题词,改变了传统中桃符的辟邪驱秽的内容与性质,转而成为抒发对新年的愿语。根据《蜀梼杌》记载,这件事发生在“蜀未归宋前一年岁”,也就是说,孟昶最终并没有实现自己“纳余庆”、“号长春”的愿景;但是,即便再来一次,他在桃符上所写的联语,想来,也必然是喜庆吉利,而不会是沮丧绝望。

通观我们所见的春联,如:“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句式字数不同,使用者生活状态各异,但内容的倾向性惊人的一致:皆表达着对美好的向往,而且放眼高远、态度坚定,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

“春联”的正式命名,也源于一个皇帝。清代学者陈云瞻《簪云楼杂记》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洪武时,除夕,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悉加春联一对,帝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定都金陵后,为庆贺开国,就在除夕传旨,要求公卿士庶门上都须张贴春联,自己则在大年初一清早微服出行,赏联观景。“春联”由此得名。同样是《簪云楼杂记》中记载说,当朱元璋走到一户劁猪人家,得知他们因无人会写而正在发愁,便命人取来纸墨,当场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这一联对得工整,亦符合室主人的职业特征,端的是妙趣横生。

无论真实与否,让至高无上的皇帝,在大年初一和最底层的劁猪匠,共话新年,显然体现了人们对君臣得宜、政治清明的社会期许,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封建制度下,不能不说是十分浪漫的理想了。

由春联喜庆吉祥的这个特质中,还衍生出一件趣事。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某个年终岁尾之时,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闻名于世,这春联是贴一副、就被偷揭掉一副,眼看已是除夕,左邻右舍都贴上对联,唯独自己家门上空空如也,王家人急得团团转,王羲之却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联:“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让家人放心去贴上。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可借着月色一看,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根本不能用,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自出门将昨天的对联又分别补上半截,大家一看,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围观众人看了,齐声喝彩。

且不说王羲之的时代有无这样成熟的春联样式,单就除夕夜根本看不到月光而言,这个故事也是后人托名伪作的可能性大。但老百姓们并不在意,反而对此津津乐道,大概就是春联精巧的文学形式,和借“福至”“祸离”等词所表达的欢喜、期盼的心情,让人们宁愿乐呵呵地相信。

所以,无论现实中境遇如何,春节贴春联中的浪漫主义必定是坚定不可动摇的了。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