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玉器在古时候都有哪些用途?

玉器在古时候都有哪些用途?

日期:2017-12-13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说到玉,我们往往会莫名地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因为人们常常会说“玉是有灵性的”。古往今来,玉都是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特殊地位。《礼记·学记》中有记载:“玉不琢,不成器。”《周礼》中也有言:“共其玉器而奉之。”由此看来,这两处记载是“玉器”一词最早的来源了,最早的玉器据我们有着八千年的历史。虽然现在玉器的用途以赏玩居多,家家户户视若珍宝,但在古时候,玉器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基础必备品,且尤以汉代为甚。

那么玉器在古时候都有什么用途呢?

第一,制作成生产工具或武器。听起来真是奢侈至极,但这种情况一般是在玉器发展的初始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风胡子有言:“至皇帝之时,以玉为兵。”所以很多学者进而认为这是一个“玉兵时代”。但是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学术界的一番置疑,直到红山等墓葬群出土了一批玉器,多为刀戈,并且有些厚薄不均,坑坑洼洼,明显有使用过的痕迹,所以这一历史文物的出土,更加证明了玉器曾经以武器或生产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第二,“玉养人”的说法直到现在都存在,但这其实是玉作为装饰品的一种衍生说法。玉器作为装饰品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一直延续到清朝。作为装饰品的玉器还更细致的分为三种类型:配饰品、服饰品和镶饰品。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配饰品就是最普通的,像古人的玉珏、玉镯等;服饰品就是用来装饰衣服的玉器,比如玉环、珠璜等;镶饰呢就是把玉镶嵌在其他材质的器物上用作装饰的功用,比如商朝将绿松石镶嵌在柄形饰上,还有那些将玉嵌入黄金里面做成玉扳指的例子。

第三,玉器为何千古以来一直以一种正面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得到人们的崇敬和赞美呢?这与玉器作为礼仪器这一身份密不可分。 玉器作为礼仪器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可分为五类:祭祀器(以六瑞的琮、璜为例);权利象征器(如圭、璋、戈等);财富象征器(如玉璧);礼乐器(玉磐)等。

第四,实用。谁用这么奢侈的玉用具呢?——社会上层人士。常常将玉器做成梳子、盘子、碗之类的使用。

第五,观赏用。把上好的玉摆在室内,赏心悦目,表示尊贵的身份,还有大型玉雕,不仅玉料要选上等的,做工细看也是一流的。

第六,丧葬用。这类用途是继观赏佩戴之外的另一大用途,也是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一大用途,毕竟玉下墓,这里面往往带有很多玄妙。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仔细论述下玉器在墓中都以什么功用存在。

玉随死人进墓,我们俗称之为“葬玉”,最常见的就是玉衣、玉琀、玉握等,下面我们依次来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金缕玉衣,没错,就是玉衣的一种。关于穿着玉衣,根据史料记载,玉衣的使用是有等级的,皇帝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在汉代,这种等级制度是非常严苛的,如果有些郡县豪家违法使用玉衣下葬,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人死后穿上玉衣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直到魏文帝曹丕当权后,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原因大概是害怕穿玉衣会被盗墓人趁机盗墓,另一方面大概是常年战乱,民不聊生,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还殉葬玉衣,国家经济恐怕会承担不起,所以殉葬玉衣的制度被废除了,在考古中也未曾发现过汉代以后的玉衣。

还有一种非常神奇之玉:玉九窍塞。因为古人都认为“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所以通常有权使用玉衣的死者,往往都带有玉九窍塞,这属于高级丧葬习俗,比如中山靖王的玉九窍塞。

除了玉九窍塞,还有一种随葬玉称为玉琀。玉琀的形状多种多样,西汉以前,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自西汉中期后,玉琀开始流行蝉状造型的。有史学家分析汉代为什么流行以玉蝉形状作为口晗,是因为汉代人看到蝉的一生,周而复始的循环,似乎生生不息,幼虫在地下生活多年后又钻出地面蜕变成虫,所以将口晗做成蝉的形状,寄托一种美好的希冀,象征死者的灵魂得以蜕变和复活。

除了穿的含的戴的,古人还发明了玉握,就是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最常见的握玉大概就是玉猪,盛行于西汉,直至南北朝时期。富贵多金者除了玉猪,还会选择龙形玉握和凤形玉握,以此来显示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有一些死者为了在死后保护自己的形象,还发明了一种叫玉覆面的东西,是覆盖在死者脸部的缀玉织物。

除了人身上的这些玉葬品,有钱的死者往往还会在生前为自己打造玉棺材,因为当时有人认为将尸体置于玉棺之中可以使灵魂升天,而且还可以保得尸身不朽。

古往今来,历史上从不缺乏对玉器的研究,但是无论何种说法,玉器一直以来,都是美好、通灵的象征,并且还能给佩戴使用者带来灵运,有些妙玉还能够入药,治疗顽疾。虽说玉的很多功用现在都是一个谜或者说还未探究到底,但无疑的是,玉所象征的美好永远不会被抹去。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