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百年前的香港曾是人贩子的“天堂”

百年前的香港曾是人贩子的“天堂”

日期:2017-12-12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我很感激记者这份工作,逼迫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脚丈量这座城市的长与宽。有时候信息量太大,以至于我会忘记一些细节。比如,我忘记了那天是去干什么,只记得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汗流浃背,匆匆地走在铜锣湾的街道上,于某个红灯前低头躲避刺眼的阳光。不经意间抬望眼,忽然看见一座古典的建筑。好奇地趋步上前,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保良局”,一家有超过130年历史的慈善机构——香港就是这样一步一风景。


百年前的香港曾是人贩子的“天堂”


我也感激记者这份工作给了我不少勇气。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我于第三天奔赴灾区,与已经在那里的香港公益组织“无国界社工”会合。在雅安的一周时间,我跟随他们做志愿者,感受香港公益组织的办事风格。他们低调、务实、公开、透明,真心让人佩服。了解他们后,你会知道为什么香港市民总是那么热衷于慈善事业,香港更有“慈善之都”的雅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也不是。今天的香港,治安可谓在全世界的城市中也首屈一指。反正我在香港十年,从来没有丢过一次钱包或手机,也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亲眼见过盗窃行为。但是时光回溯一百年,情况就大相径庭了。

19世纪末,香港拐卖人口的案件严重(香港人称人贩子为“拐子佬”),逼良为娼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当时的东莞县驻港客商卢赓扬、冯普熙、施笙阶等人,可谓是“绅商”,主动担当起社会治安的责任。他们于1878年11月8日联名上书时任港督轩尼诗爵士(Sir John P. Hennessy,1834-1891,今日湾仔、铜锣湾一带的“轩尼诗道”,即为纪念这位港督),要求批准集资悬赏,惩查拐带,以除拐匪而安善良。在清末民初,中国还是士绅阶层举足轻重的社会。

全港绅商闻讯后,纷纷响应,召开会议,促请政府顺应民情,批准设立“保良公局”,专责防止诱拐,保护妇孺。很快,一周后便起草了成立方案,交由轩尼诗本人核阅,继而成立“保良局”,开始慈善工作。1882年8月5日,修订之后的“保良局条例”终获批准,刊于《宪报》,局址起初在上环普仁街。但随着收容人数日增,原址不堪应用,随后迁入现在铜锣湾礼顿道66号地址。前文所说,我一抬头看到的,便是近百年的香港史。

或许由于香港的民间公益组织,从一开始便是抱着明确的目标而成立,也没有什么“杂念”,所以显得尤其务实,有时候甚至显得过分低调。

香港的慈善团体,所有的账目都是要公开的,包括在募集来的资金中,有多少成分用于行政开支。香港慈善团体要随时准备接受传媒、民间的质疑,并完全透明地公开所有涉及账务的细节。有个着名慈善组织,前几年就曾因为行政费用在所有开支中的比例过高,而遭到各方面的质疑。然而,好在每笔钱都可以查到去向,不是糊涂账。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