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各国历史 > 1945年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945年的历史事件有哪些(2)

日期:2017-04-23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1945年的历史国内大事

  4月20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总结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大会通过《对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草案)》等决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增加“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等以及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和特点。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

  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关于受降和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日、伪军陆续开展了全面反攻。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下旬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接受蒋介石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

  8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成立。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还成立(或重新成立)了晋察冀中央局、冀热辽分局、冀察热辽分局、东北局、北满分局、西满分局、辽东(南满)分局、东满分局、华东局、华中分局、华中工委、山东分局、鄂豫皖中央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局、华北局、南方工委、重庆(南方)局、南京局、上海分局、上海局、香港分局、华南分局;西北局、晋绥分局的组织机构继续保持。

  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台湾结束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在全国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至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共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民兵发展到260万;领导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有19块,即陕甘宁区、晋察冀区、晋冀豫区、冀鲁豫区、晋绥区、山东区、冀热辽区、苏北区、苏中区、苏浙皖区、淮北区、淮南区、皖江区、浙东区、河南区、鄂豫皖区、湘鄂区、东江区、琼崖区,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9月19日中共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强调全党全军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发展和控制东北。为此,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部队挺进东北,包括10名中央委员(其中陈云、高岗、彭真、张闻天为政治局委员)、10名中央候补委员。

  9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通过编组野战军或野战兵团,从组织体制上完成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并确定召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和平建国方案。11日,毛泽东等由重庆返回延安。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