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5年历史年表 公元1165年历史大事 公元1165年大事记
- 中文名
- 1165年
- 中国纪年
- 公元1165年,南宋乾道元年
- 通鉴记载
- 春,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 历史大事
- 金设边堡
- 金纪年
- 金大定五年
1165年中国纪年
公元1165年,南宋乾道元年
1165年通鉴记载
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圜坛行礼,大赦,改元。
乙卯,金主命于泰州、临潢接境设边堡七十,驻兵万三千。
丁巳,淮西安抚使韩璡,勒停,贺州编管,以部将孔福、顿遇弃城逃避故也。福伏诛,遇刺配吉阳军牢城。
己未,通向使魏杞等赍国书至金,书式为“侄宋皇帝冲,谨再拜致书于叔大金圣明仁孝皇帝阙下”,岁币二十万。金人复书“叔大金皇帝”,不名,不书“谨再拜”,但曰“致书于侄宋皇帝”,不用尊号,不称“阙下”,自是为定式。
辛酉,召杨存中还。
丁卯,起居舍人王稽中言:“臣每念国朝罕有世家;惟将家子能世其家,有曹彬之子玮,种世衡之子谔,谔之子师道,皆世为良将。近日将臣子弟,皆以武弁为耻。”帝曰:“此言甚合朕意。”稽中曰:“今国家闲暇,正当选将。万一用武,仓卒不可得之。”帝曰:“卿言甚当。”稽中请于大将之家,选武勇能世其家者尊显之,万一用武,不至无将;若其无虞,不妨阴壮国势。帝曰:“此论深得今日之切务。”稽中又言:“陛下留意北人,然北人皆负陛下。如贺允中老不知退,遭陛下简罢;王之望谋国,前后反覆异词;尹穑好邪,与汤思退阴结死党,使季南寿往来传递言语,士大夫目之为‘肉简牌’,其为欺君误国,弛去边备,钩致敌人渡淮,几危社稷!”帝曰:“如尹穑尤可罪。朕切以腹心待之,乃奸邪至于如此!”稽中又曰:“如王逨虽未甚有施设,然多与尹穑屏人切切细语,士大夫皆谓之邪奸,赖陛下先知其奸,乃并逐之,士大夫尤服圣聪。”
以王拚使金有劳,加五官,拚由是见知于帝。后与曾觌、甘昪相结,时论恶之。
庚午,诏曰:“馆职所以招延天下之英俊,以待显擢,苟不亲吏事,知民情,则将来何以备公卿之任!今后更迭补外,历试而出,以称朕乐育真才之意。”
辛未,立两淮守令劝民种桑赏格。
金以和议成诏中外;复命有司,旱、蝗、水溢之处,与免租赋。
壬申,诏两浙振流民;以绍兴流民多死,罢守臣徐喆及两县令。
癸酉,蠲沿边残破州军赋一年。
金命元帅府诸新旧军,以六万人留戍,馀并放还。以宋国岁币赏诸军。
甲戌,贬刘宝琼州安置。
乙亥,罢两淮招抚司及陕西、河亦宣抚招讨司。
召提举太平兴国宫陈俊卿入对,帝劳抚之。因极论朋党之弊,且论人材当以气节为主,气节者少有过差,当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帝善其言。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
二月,庚辰朔,朝德寿宫,从太上皇、太上皇后如四圣观。帝亲扶上皇上马,都人欢呼,以为所未尝见。
癸巳,移濠州戍兵于藕塘。
庚子,以杨存中为宁远、昭庆军节度使。
壬寅,金罢纳粟补官令。
甲辰,以久雨,避殿,减膳,蠲两淮灾伤州县身丁钱绢,决系囚。
命镇江、建康、鄂州、荆南都统并兼提举措置屯田,两淮、湖广总领、淮南、湖北、京西帅漕兼提举措置屯田,守臣兼管内屯田事。
丁未,尚书左仆射陈康伯薨。
绍兴末,有与子之意,康伯密赞大议;及行内禅礼,以康伯奉册。帝即位,礼遇优渥,但呼丞相而不名。尝谓辅臣曰:“陈康伯有气量,朕扈从太上在金陵,其从容不迫,可比晋谢安。”至是奏事出,至殿庐而疾作,舆至第,薨。赠太师,谥文恭,御书“旌忠显德之碑”表其墓。
三月,庚申,以虞允文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同知枢密院事。
癸亥,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卒,谥庄定。
壬申,金群臣上尊号曰应天兴祚仁德圣孝皇帝。
乙亥,太白经天。
诏举制科。
是春,湖南盗起,入广东,焚掠州县,官平讨平之。
夏,四月,丙申,诏庐州兵马都监郭璘,特令再任,以金人渡淮,保守焦湖舟船无虞也。庚子,金报问使完颜仲等入见。
癸卯,金西京留守寿王京,以谋反安置岚州。
京妻公寿,尝召日者孙邦荣推京禄命,邦荣言:“留守官至太师,爵封王。”京问:“此上更无有否?”邦荣曰:“止于此。”京曰:“然则所官何为?”邦荣察其意,诈为图谶,作诗以献于京。京曰:“后诚如此乎?”遂受其诗,再使卜之,邦荣诡称得卦有吉兆,京复使邦荣推金主当生年月。家人孙霄格,妄作谣语诳惑京,如邦荣指,京信之。公寿具知其事。
至是邦荣上变,诏刑部侍郎高德基等往鞫之,京等皆款伏。金主曰:“海陵无道,使光英在,朕亦保全之,况京等哉!”于是京夫妇特免死,杖一百,除名,岚州楼烦县安置,以婢百口自随,官给土田。诏谕京曰:“朕与汝皆太祖之孙,海陵失道,翦灭宗支。朕念兄弟无几,于汝尤为亲戚。汝亦自知之,何为而怀此心?朕念骨肉,不思尽法。汝若尚不思过,朕虽不加诛,天地岂能容汝也!”
乙巳,金都无帅完颜思敬罢。
吴璘来朝,寻进封新安郡王,判兴元府。
五月,己酉朔,帝谕辅臣曰:“今边事少宁,卿等当为朕留意人材。”钱端礼言:“人主之职,惟当辨君子小人。若朝廷所任纯朴厚重之士,则浮伪自革,实效可成。”帝曰:“固知如此。君臣之间,须相警戒。”
庚戌,中书舍人洪适进对,帝曰:“卿所缴秦埙差遣甚当。向后有合缴事,不须札子,但批敕以进。”又曰:“如有出自朕意,事不可行者,卿但缴进。”
初,奏埙陈乞宫观,适缴奏:“秦桧藏奸稔恶,金珠充牜刃其家。埙乃其不肖之孙,华屋后藏,辄称累重仰禄。公然欺世,玩侮朝廷”故也。
辛亥,帝谕钱端礼等曰:“早朝,与卿等每不从容。今后晚间少暇时,当召卿等款曲论治道。”端礼等既退,又遣中使传旨,每遇晚,召于东华门入,请选德殿奏事。”
甲寅,臣僚言:“唐任刘晏二十载。今之户部,始用也未必择之精,即用也未必任之久,多不一岁,少或半岁,已徙职而去矣,孰能为国家周虚实、究源流而图善后之计哉!望陛下略依唐故事,博选中外之臣,其材之可用者,而试以财计之任,又观其稍有所成,而付之版曹之职。苟称其职,虽数迁而至乎二府,职固不徙也。勿夺其权,使之得以号令州县,而趣督倚办焉;勿拘其制,使之得以权衡低昂,而通融流转焉。夫然后国之有无,军之裕乏,民之利害,皆得而责之。彼亦将朝思夕计,毕精竭虑,自任而不辞矣。”从之。
金元帅布萨忠义朝京师,金主劳之曰:“宋国请和,偃兵息民,卿之力也!”丁巳,以忠义为左丞相,赫舍哩志宁为平章政事。
辛酉,中书舍人洪适进仁宗久任许元故事。帝曰:“洪适所进故事,切当今日之弊。今后非因昏懦不职,不得遽有迁易。其兴利除害,绩用修举,并依故事旌擢显用。”
乙丑,金以平章政事宗宪为右丞相。
壬申,诏:“法令禁奸,理宜画一。比年以来,傍缘出入,引例为弊,殊失刑政之中。应今后犯罪者,有司并据情款,直引条法定断,更不奏裁。内刑名有疑,令刑部、大理寺看详,指定闻奏,永为常法,仍行下诸路遵守施行。其刑部、大理寺见引用例册,令封锁架阁,更不引用。”
癸酉,金罢山东路都统府,以其军各隶总管府。
丙子,遣李若川使金,贺上尊号。
是月,宗正丞林邵言:“祖宗《玉牒》昨缘南渡,散失不存。前后修纂为太祖一朝事迹,已经安奉;《太宗正牒》虽已成书,尚未进入;《太上》、《今上玉牒》,自今见修;自真宗至钦宗凡七世,并未下笔。缘近来体例,每修一朝《玉牒》,必取旨开局,方始修纂,十年方许一进,则是列圣之书,虽百年而未备。臣今自修《真宗玉牒》十年,计四十卷,望令出牒馆安奉。”从之。
郴州盗李金复作乱,诏以刘珙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抵境,声言发郡县兵讨击,而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曰:“擅兴之罪,吾自当之。”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署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又代其负任,至则犒赏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党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追至莽山,贼党执金以降。
六月,癸未,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卒,谥恭简。
刚中在成都日,以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因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蜀人久而思之。
丙戌,以翰林学士洪适签书枢密院事。帝谓钱端礼、虞允文曰:“三省事可与洪适共议。”自是东西府始同班奏事。”
王辰,淮南运判姚岳,奏蝗自淮北飞度,皆抱草木自死,仍封死蝗以进,帝曰:“岳取以为嘉祥,更欲寻付史馆,可降一官,放罢,为中外佞邪之戒。”
甲辰,罢湖北、京西制置司。
丙午,臣僚言:“科举之制,州郡解,额狭而举子多;漕司解,其数颇宽。取应者往往舍乡贯而图漕牒,至于冒亲戚、诈注籍而不之恤。且牒试之法,川、广之士用此可也,福建密迩王都,亦复漕试;见任官用此可也,而待阙得替官,一年内亦许牒试;本宗有服亲用此可也,而中表缌麻之亲亦许牒试。或宛转请求,或通问属托,至有待阙得替官一人而牒十馀名者,请申严诈冒之禁。其见行条法,付有司重详损益,立为中制。”从之。
又言:“国家三岁科举,集草茅之士,亲策于庭,其间岂无一事之可行!然有司考试,多以文采为止,考在前列者,始经御览。其间有言及诸郡军民利害实迹,偶文辞不称,置之下列,往往壅于上闻,诚为可惜!请自今,有论及州郡军民利害事实,令初考、复考、详定所,各节录紧要处,俟唱名日,各类聚以闻。”从之。
是日,金中都地震。
秋,七月,戊申朔,金中都地复震。
金罢陕西都统府,徙陕西元帅府于河中。
庚戌,知池州鲁誉申称本州管下竹生穗,实如米,饥民采食之,仍图竹实之状,缄裹其物以献。臣僚论:“歉岁饥民食其不当食之物,诚出于饥饿迫切而已。今池之民采竹实而食,其亦迫切甚矣。誉任在牧民,顾以为美事,不谓之奸谀不可也。较其罪与姚岳同科,望予罢斥。”诏从之。
辛亥,王大宝言:“理财宜务本抑末。农者,天下之本也;而边贾逐末,竞利日繁,宜抑之以助农。如前日免行之令,偶因曹泳建言废罢,请讲明损益以复前制。”帝曰:“曹泳所行,唯免行一事,至今人以为是。民不可忧,难以施行。”
臣僚言:“守臣之弊,重内轻外;宜更出迭入。若未历州县,不得居清要;未任监司,不得居郎曹。外有治效,擢之内职;内有实绩,擢之外任。庶几官宿其业,人效其职,无因循苟简之意矣。”诏令中书省置籍。
癸丑晚,御选德殿。御坐后有金漆大屏,分画诸道,各列监司、郡守为两行,以黄签标居官者职位姓名,常指示洪适等曰:“朕新作此屏甚便,卿等于都堂亦可依此。”
乙丑,临安府奏结断铺翠、销金事,帝曰:“闻外间翠羽甚多,若由严指挥,未必禁得。治一足以警众。”钱端礼曰:“今宫禁既不用,自然外间可革。”
是月,诏:“诸路监司、帅臣,将见任老疾守臣,限一月公共铨量闻奏。知县,守臣体访,申取朝廷指挥。如监司、守臣互为容隐,御史台觉察以闻。”
铸当二钱。
八月,己卯,帝曰:“永丰圩见隶建康行宫,藏收米三万馀石,其拨付建康军中以助军食。”
金杀前宿州防御史乌陵呵喇萨,谓其与李显忠交通也。
钱端礼等奏:“前日面得指挥,减省权摄使臣及额外人吏。有承旨司谢褒,再三须要存留王兴祖等四人,盖有谢梓是其子。”帝曰:“吏何得如此!可重作行遣。”乃诏:“谢褒送处州编管。”
乙酉,立邓王愭为皇太子。大赦。
丁亥,参知政事虞允文罢。
金使完颜仲来,有所议,偃蹇不敬,允文请斩之,廷有异议,不果。全钱端礼受李宏玉带,事连允文,为御史所论,奉祠而归。
己丑,以洪适为参知政事,并权知枢密院事;吏部侍郎叶容签书枢密院事,并权参知政事。
庚寅,诏:“应今后文武知州军、诸路厘务、总管、副总管、钤辖、都监见辞,并令上殿,批入料钱文历。如托避免对,并不得差除赴任。委台谏、监司常切按察,以违制论。”
癸巳,臣僚言:“去岁江西湖口和籴,其弊非一:不问家之有无,例以税银均敷,此一弊也。州县各以水脚耗折为名,收耗米什之二三,此二弊也。公吏斗脚,百方乞觅,量米则有使用,请钱则有糜费,此三弊也。以关、会偿价,许之还以输官,然所在往往折价,至输官则不肯受,此四弊也。”诏:“逐路委漕臣并提举,往来巡按,务尽和籴之意以革四弊。”
参知政事钱端礼罢。时久不置相,端礼以首参,窥之甚亟。邓王愭夫人,端礼女也。侍御史唐尧封论端礼帝姻,不可任执政,坐迁太常少卿,馆阁士相与上疏排端礼者皆被斥。端礼遣人密告陈俊卿,言己即相,当引共政,俊卿叱之;会进读宝训,因言本朝家法,戚属不预政,最有深意,陛下所宜谨守,帝纳其言。端礼憾之,出俊卿知建宁府。至是王立为太子,端礼不得已,乃引嫌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宫。
乙巳,洪适等言:“近来士风奔竞,争图换易旧制,已有差遣人,不许入国门,新授差遣人,限半月出门。今请令宰执不许接见已有差遣之人。”帝曰:“如此则失之隘,但在卿等力行。”
洪适奏浙东盐司久阙官,请用宋藻,帝曰:“卿等曾谕宋藻支还亭户钱否?闻盐司所至,又要掊敛钱物送胥吏,至有六七百升,首须丁宁钤束。”
九月,戊申,金主秋猎。
时有献书者,洪适等言系编类之书,举子所用,欲与免一解,叶容言献言者大率图侥幸,帝曰:“亦无如之何。若不采纳,便塞献言之路。”
癸酉,洪适等言:“近有湖南漕臣任诏,均州守臣戴之邪,皆自请讨贼。臣等不识之邵,陛下尚省记其人否?”帝曰:“其人亦诞妄,今不须留在极边,可召赴行在,别与差遣。”
甲戌,金主还都。
金,十月,丁卯朔,金地震。
甲申,臣僚言:“私盐之不可禁者,其弊三:亭户煎盐入官,官不以时给直,往往寄居,为之干请而后予之,至有分其大半者,一也。煎炼之初,必须假贷于人,而监司类多乘时放债,以要其倍偿之息,及就场给直,往往先已克除其半,而钱入于亭户之手者无几,二也。盐司及诸场人吏,类多积私盐以规厚利,亭户非不畏法,以有猾胥为之表里,互相蒙庇,三也。请申严禁戢。”从之。
戊子,刘蕴古伏诛。
蕴古之始降也,辨舌泉涌,廷臣多奇之。吴山有伍员祠,蕴古妄谓祈祷有验,新易扁额,刻其官位姓名于旁。市人莫测其意,有右武大夫魏仲昌者,独曰:“是不难晓。他人之归正者,侥幸富贵而已,蕴古则真细作也。夫谍来不止一人,榜其名,欲使后至者知其已至耳。”至是遣仆北归,有告者,搜其书,皆刺朝廷阴事也。乃诛之。
乙未,金主冬猎,旋还都。
丁酉,金遣王衎等来贺会庆节,以后每岁如之。
乙巳,淮北红巾贼逾淮劫掠,立赏格讨捕之。已而知楚州胡则,遣巡尉击杀其首卢荣。
十一月,丙午朔,金主谓宰臣曰:“朕在位日浅,未能遍识臣下贤否。今六品以下,殊乏人材,卿等何以副朕求贤之意?”
己未,诏:“后省抽上书可采者,撮其枢要,断章取义,立为篇目,缮写进呈,以牙牌一面,镌吏、户、礼、兵、刑、工、赃吏字,疏事目于下方。”帝曰:“朕已令制造数副,记朝廷事。省部亦当依此以备遗忘。”
癸亥,金立诸路通检地土等第税法。
金主之初立也,事多权制,至是诏有司删定,谓宰臣曰:“凡已奏之事,朕尝再阅,卿等勿怀疑惧。朕于大臣,岂有不相信者!但军国事不敢轻易,恐或有误也。”布萨忠义对曰:“臣等岂敢窃意陛下,但智力不及耳。陛下留神万几,天下之福也。”
辛未,遣龙大渊抚谕两淮,措置屯田,督捕盗贼。
十二月,戊寅,以洪适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汪澈为枢密使。
庚寅,以叶容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近习梁俊彦,请税江、淮沙田、芦场,可助军饷,帝以问容。容对曰:“芦场臣未之详。沙田者,乃江滨出没之地,水激于东则沙涨于西,水激于西则沙复涨于东,其田未可以为常也。辛巳兵兴,两淮之田租并复,至今未征,况沙田乎!”帝大悟,即罢之。容退至中书,召俊彦,切责之曰:“汝言利求进,万一淮民怨咨,为国生事,虽斩汝万段,岂足塞责!”俊彦惶恐,免冠谢,始释之。
起居郎、权中书舍人蒋芾奏曰:“中书政本之地,舍人之职,不特掌行词命而已,故事,亦许缴驳。臣虽暂时兼摄,亦不敢以承乏而怠于职事。倘政令之有过举,除授之有失当,不免时犯天听,尚赖陛下容纳。”帝曰:“正欲卿如此,不特政事与除授之间,虽人主有过失,亦何论奏。”
是岁,遣方滋等贺金主正旦。金亦遣乌库哩忠弼来贺正旦。以后,岁如之。
1165年本年年表
大事记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庚申日,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以参政虞允文权提举国史。
乾道元年1165年八月,丁亥日,被罢免参知政事,奉祠西归。
宋金之间自大定五年(1165年)议和,双方一直保持和平友好往来,相安无事,没有军事上的冲突。宋孝宋让位给宋光宗又由韩健胄拥戴宋宁宗。韩健胄乃宋皇室外戚,其母是宋高宗吴皇后之妹,是北宋重臣韩琦五世孙,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韩健胄陈奏北伐,追封岳飞为王。开禧元年(1205年)七月,韩健胄为平章军国事,立班丞相之上,大权独揽,拟定北伐计划,这就是历史上的"开禧北伐"。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知宋人背盟,章宗任仆散揆为宣抚使河南军民使。章宗谕仆散揆说:“朕即位以来,任宰相未如卿久者。若非君臣道合,一体同心,何以及此。先丞相(指仆散揆父仆散忠义)亦曾总边南事,效力先朝,今复委卿,谅无过举。朕非为大喜功,务要宁静内外。宋人屈服,无复可议,若仍不改,可整兵渡淮,扫荡江左,以继尔先公之功。”并以上等名马、玉束带、御药等赐仆散揆。仆散揆即到开封,训练将士,军威大振。
出生
马内斯手稿(folio 6r.)里亨利六世的肖像亨利六世(1165年—1197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西西里国王。
亨利六世 Heinrich VI (1165年11月—1197年9月28日),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德意志国王(1190年—1197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91年加冕)。他自1194年起也是西西里国王。
亨利的外表忧郁,苍白,严肃。他个子不高,身体瘦弱,和父亲的高大英俊完全不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个伟大的情人,同时又为爱情写下了诗篇,是当时宫廷抒情诗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大约留下了三首诗,其中“Rîtest du nu hinnen”,以一女子的口吻述说对情人离别的忧愁和伤感,成为德语文学上的佳作。在他的情诗里亨利是个感情深沉细腻的骑士情人,而做为统治者他却显现的却是面对敌人冷酷无情的态度。日后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形容他“亨利六世如北风怒吼,肆虐在玫瑰园般的西西里”。
艾伯里克·克列芒(Albéric Clément) (ca. 1165-1191) 腓力·奥古斯都手下的第一位法国元帅,1185年被任命为那个职位。艾伯里克是加蒂讷地区(Gatinais)梅兹城堡(Mez castle)的lord。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Third Crusade)伴随菲利普,但在1191年7月3日死在阿克尔(Acre)。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法语: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法国卡佩王朝国王(1180年—1223年在位)。
耶律留哥(1165年-1220年)是金国契丹人,后来起兵叛金,依附蒙古,并建立政权。
耶律留哥早期在金国任北边千户。蒙古族成吉思汗在漠北兴起时,金人疑辽遗民有异志,下令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耶律留哥对此不满。1212年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农安县)、韩州(今吉林梨树县内)一带招集壮士剽掠其地,地方政府发兵追捕,全部被留哥击退。耶律留哥与耶律耶的合势募兵,数月之间发展至十余万人,众人推留哥为都元帅,耶的为副帅,营帐百里,威震辽东。蒙古军在此时进入辽地,遇到耶律留哥,留哥以契丹军之名依附蒙古。
静御前(しずかごぜん,1165年-1211年)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人物,矶禅师之女,源义经之爱妾,擅长跳舞,在战争中为源赖朝所获,后产生下一男子亦被杀,传说在源义经去世后,伤心而死。
她舞艺精湛,人称白拍子(白拍子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女性的一种歌舞,跳这种歌舞的舞女)。
赖朝为了追捕义经而四处追寻,最后发现义经藏于吉野而前往捉拿时,却只抓到了静,静是当时有名的白拍子,在送往京都后就被送去镰仓审问。同时也被迫在赖朝跟北条政子面前表演,静故意在诗歌中提到义经甚至称赞义经,而引起赖朝愤怒。但由于政子的劝解,赖朝只有言不由衷的加以赞美。静后来生了义经之子,却被赖朝派人杀了。
逝世 葛立方(-1165年),字常之,江阴人,南宋著名文人。
绍兴八年成了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因曾得罪秦桧,被逼退出官场。他博览群书,曾著有《韵语阳秋》、《西畴笔耕》、《方舆别志》。
王刚中(约1103-1165年),字时亨,乐平丰乐乡(今万年县大源镇灌源村)人。他自幼酷爱读书,以博览强记闻名乡里,后跟随兄长王必中进高阳书院攻读,研究经史文学。青少年时代即与同乡罗巩(曾任南宋大理寺少卿)以艺文称雄一方,20岁时,他参加乡校考试,名列第一,与罗巩同选为饶州贡士。绍兴十五年(1145年),刚中又与罗巩同登进士。据说,刚中在集英殿试对策时,“不识忌讳”,淋漓慷慨地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对略云:“法祖宗厚风俗,愿事事以太祖太宗真宗为鉴……”高宗赵构赞赏,称他是“可谓练达故事者矣”。亲擢为进士第二名,授秦国推官。
1165年历史大事
金设边堡
大定五年(1165)正月,在镇压契丹人起义、捕杀移刺窝斡余部首领蒲速越后,金世宗下令在泰州(今内蒙洮安东北),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南)接壤地区设立边堡七十所,驻兵一万三千,以加强镇慑,防止变乱再起。
金罢纳粟补官令
纳粟补官指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即可获得一定的官职。大定二年(1162)正月,金世宗因内外用兵,战事不断,农田歉收,财用匮乏,颁行纳粟补官法,许民进纳补官。五年(1165)二月,世宗又因战乱平息,财政上获宋岁币补助,下诏废除纳粟补官令。明昌(1190—1196)、承安(1196—1201)以后,金政府又恢复了这一法令。
宋措置屯田
乾道元年(1165)三月,宋政府为恢复饱受战争破坏的两淮、京西和湖北的经济,安置流民、归正人和士兵,命淮西、湖北、荆襄帅臣措置屯田。五月,宋孝宗诏诸总领,帅臣、漕臣和诸军都统制并兼提领措置屯田,沿边守臣兼管屯田事。十一月,宋孝宗又遣龙大渊抚谕两淮,措置屯田。经宋政府多方鼓励,以上各地屯用颇有起色。但此后不久,终因所得不偿所失,各地屯田纷纷改为召民承佃纳租。
金推行通检推排
通检推排指三年一比,登录人口,六畜和田宅,推算人户家产,编排户口等第。大定四年(1164)十月,因民贫富变更,赋役不均,金世宗命泰宁军节度使张弘信等分赴诸路,通检天下人户物力,列等有差。翌年,因各地通检不均,世宗又令斟酌户口多寡和家业贫富,适中定等。十一月,金立诸路通检地土等第税法。此后,通检推排遂成有金一代之常制。
相关文章:
- [历史年表]公元182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6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2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0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5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5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5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22年历史年表 公元1722年历史大事 公元172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6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64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71年历史年表 公元1671年历史大事 公元167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71年历史年表 公元1771年历史大事 公元177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78年历史年表 公元1678年历史大事 公元1678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28年历史年表 公元1628年历史大事 公元1628年大事记
相关推荐:
- [历史年表]公元182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6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2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0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5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5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5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22年历史年表 公元1722年历史大事 公元172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71年历史年表 公元1771年历史大事 公元177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71年历史年表 公元1671年历史大事 公元167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6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64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78年历史年表 公元1678年历史大事 公元1678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28年历史年表 公元1628年历史大事 公元1628年大事记
- 公元184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6年大事记
- 公元186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8年大事记
- 公元1889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9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9年大事记
- 公元18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56年大事记
- 公元188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8年大事记
- 公元182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4年大事记
- 公元19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7年大事记
- 公元188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1年大事记
- 公元1914年历史年表 公元1914年历史大事 公元1914年大事记
- 公元18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3年大事记
- 公元191年历史年表 公元191年历史大事 公元191年大事记
- 公元180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0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00年大事记
- 公元15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5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547年大事记
- 公元18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年大事记
- 公元187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7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70年大事记
- 公元184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3年大事记
- 公元186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2年大事记
- 公元1644年历史年表 公元1644年历史大事 公元1644年大事记
- 公元16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6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656年大事记
- 公元1664年历史年表 公元1664年历史大事 公元1664年大事记
- 
                    公元186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6年大事记 
- 
                    公元189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7年大事记 
- 
                    公元183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0年大事记 
- 
                    公元18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7年大事记 
- 
                    公元19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3年大事记 
- 
                    公元1942年历史年表 公元1942年历史大事 公元1942年大事记 
- 
                    公元182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1年大事记 
- 
                    公元189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5年大事记 
- 
                    公元187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7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75年大事记 
- 
                    公元183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5年大事记 
- 公元184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1年大事记
- 公元188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2年大事记
- 公元182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2年大事记
- 公元189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6年大事记
- 公元183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4年大事记
- 公元1819年历史年表 公元1819年历史大事 公元1819年大事记
- 公元182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6年大事记
- 公元182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8年大事记
- 公元183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7年大事记
- 公元183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3年大事记

 公元1682年历史年表 公元1682年历史大事 公元1682年大事记
公元1682年历史年表 公元1682年历史大事 公元1682年大事记
                         公元1619年历史年表 公元1619年历史大事 公元1619年大事记
公元1619年历史年表 公元1619年历史大事 公元1619年大事记
                         公元1620年历史年表 公元1620年历史大事 公元1620年大事记
公元1620年历史年表 公元1620年历史大事 公元1620年大事记
                         公元1728年历史年表 公元1728年历史大事 公元1728年大事记
公元1728年历史年表 公元1728年历史大事 公元1728年大事记
                         公元1708年历史年表 公元1708年历史大事 公元1708年大事记
公元1708年历史年表 公元1708年历史大事 公元1708年大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