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0年历史年表 公元1110年历史大事 公元1110年大事记
- 中文名
- 1110年
- 外文名
- 1110 A.D
- 又称
- 庚寅年
- 别称1
- 天永元年
- 别称2
- 越南会祥大庆元年
1110年历史纪实
1、公元1110年(大观四年)限制发行量为天圣时的125万贯左右,对流通地区也限在铁钱行用的四川、陕西、河东地区,后又采取了受兑、停用旧钱引,增加准备金等多种方法,使钱引的价值得到恢复。南宋时期宋政府在杭州设立"行在会子务"专门管理印制"会子"。先后印造了一千文、两千文、三千文及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六种面值的会子。会子以三年为"界",到期作废,逐旧造新换旧。
 温莎古堡
温莎古堡
2、亨利五世在主教叙任权之争上并未比亨利四世有任何软化。当教皇帕斯卡尔二世拒绝为他加冕时,亨利五世进军罗马(1110年),监禁了教皇和大部分枢机。
3、1110年,英王亨利一世在温莎古堡举行朝觐仪式,从此,温莎古堡正式成为宫廷的活动场所。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扩建,到19世纪上半叶,温莎古堡已成为拥有众多精美建筑的庞大的古堡建筑群。温莎古堡占地7公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占堡式建筑。
4、高丽王睿宗笃信道教,他即位后6年(公元1110年)建立了朝鲜史上最初的道观——福源观。
朝鲜史上道教兴盛的时代正是中国的宋明时期,当时中国的道教正很兴盛,朝鲜受其影响,不断地有道士来中国学习道教,中国皇帝亦经常派道士赴朝传道,从而促进了中朝道教的交流与发展。
5、爱丁堡城堡最主要的建筑玛格里特教堂,始建于1110年。
6、辽滨塔始建于公元1110年,是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1110年出生
1110年噶玛·德松钦巴(1110年-1193年)
德松钦巴(“德松”意思是三时,或译三世;“钦巴”意思是知者),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四大支系之一噶玛噶举的创始人。于第二绕迥之金虎年(1110年)生于康区朱倭下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境)。德松钦巴在前后藏云游了30年,一力面传经布道,一方面广学各门派的教法,一直专注于精勤闻、思、修三业之中。第三绕迥之火兔年(1147年)于西藏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兴建了噶玛丹萨寺,形成噶玛噶举派。德松钦巴成名后,不忘上师恩德。有一次,他将7块大松耳石、许多茶叶以及70头牛派人送往岗波,作为对恩师塔波拉杰的供礼。还有一次又复供金书《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4部,全部经藏计110函,以及10块大松耳石、牛马50头(匹)等。土鸡年(1189年)在拉萨附近的西北楚普地方又修建了楚普寺,与噶玛丹萨寺并称为噶玛派上、下二寺。
第三绕迥之水牛年(1193年,宋绍熙四年)圆寂,卒年84岁。从德松钦巴开始的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各派中最早采取活佛转世制承袭的,而且也是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今的一个支派。
 虞允文
虞允文
1110年虞允文(1110年—1174年)
字彬甫,为隆州仁寿人,即今四川人。他是南宋著名的丞相和军事家。虞允文自幼勤奋好学,《宋史》称其“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读书于“瑞竹园”(仁寿县城东面)。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获委任为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时秦桧当权,允文一如同四川书生皆不获重用。秦桧死后,终于获得中书舍人赵逵推荐,就任秘书丞,官至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虞允文把士兵团结起来,以1.8万兵力与百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因为采石之役大获全胜,虞允文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被委任为川陕宣谕使,并与大将吴璘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再次北伐中原,曾收复陕西六郡。干道八年(1172年)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淳熙元年(1174年)以病卒。
虞允文曾为唐书及五代史加注,并着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传颂于世。
 刘守真
刘守真
1110年刘守真
名元素,字守真,别号通元处士,河间人。生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金代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当时的北宋政治腐败,战事不断,饿殍满地,疾病流行。年青的刘守真,决心研究医学,医治百姓的疾苦。他根据有关病机的理论,提出六气中火、热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的观点,因而治疗多以寒凉药为主,并创制寒热病的新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很大的启发。奠定了中医温病学说的基础,是我国中医“寒凉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素问要旨》、《宣明论方》、《素问玄机》、《伤寒直格》等。刘守真也常到文安埠地一带行医施药,救活百姓生命无数。刘守真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医学家,金政府曾多次请他出仕,均遭拒绝。90岁无病而疾。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医术高超的医学家,把农历三月十五他的生日作为祭祀日,怀念这位古代知名的医学大师。
1110年帕木竹巴·多杰嘉布
帕竹噶举派创始人,帕木竹巴·多杰嘉布生于藏历饶迥铁虎年,即公元1110年,圆寂于藏历第三饶迥铁虎年,即公元1170年。丹萨梯寺创建于藏历第三饶迥土虎年,即公元1158年。由于帕木竹巴大师在帕竹地区创建了丹萨梯寺,所以史称帕竹寺。该寺是噶举八小派的母寺,同时亦是帕竹地方政权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对西藏历史具有很大影响。
1110年逝世
1110年李诫
(?一1110年)北宋建筑学家。
李诫,字明仲。李南公子。郑州管城人。哲宗元 七年(1092)年任将作监主薄、监丞、少监。主持营造了多项宫殿、府邸和城门等大型工程。绍圣四年(1097),奉敕重修《营造法式》。元符三年(1100)书成,徽宗崇宁二年(1103)刊印施行。全书共36卷,357篇,3555条,分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如图样五大部分。总结了自周代《考工记》以来的建筑科学,收录了直至当时的多方面学科成就及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对宫室楼阁、城壕、台榭的建筑技术作了全面介绍,成为当时官方建筑的规范,对后世建筑演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建筑专著,成为我国建筑学方面的珍贵文献。李诫博学多才,工大篆,善绘画。著有《线山海经》13卷(一说10卷),《瑟琶录》3卷,《马经》3卷,《六博经》3卷,《续同名录》2卷,今俱不传。徽宗大观四年(1110)卒于虢州知州任上,葬于今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祖茔。
 晁补之
晁补之
1110年晁补之
﹙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中国北宋的词人、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传世。元丰二年进士。元祐初,任太学正,着作佐郎,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绍圣末,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毫州通判,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大观末,知达州,改泗州,卒。
1110年单愕
1031一 1110年)字季隐,宜兴县人。他经过长期考察,于元枯 四年吃1089年)写成《吴中水利书》,阐述治理太湖洪水 意、见,曾由苏轼代奏于朝。
1110年史料记载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四年(辽乾统十年)
春,正月,庚子朔,中丞吴执中言:“窃闻迩来诸路以八行贡者,如亲病割股,或对佛然顶,或刺臂出血,写青词以祷,或不茹荤,尝诵佛书,以此谓之孝。或尝救其兄之溺,或与其弟同居十馀年,以此谓之悌。其女适人,贫不能自给,取而养之于家,为善内亲。又以婿穷窭,收而教之,为善外亲。此则人之常情,仍以一事分为睦姻二行。尝一遇歉岁,率豪民以粥食饥者,而谓之恤。夫粥食饥者,乃豪民自为之而已,独谓之恤,可乎?又有尝收养一遗弃小儿,尝救一跛者之溺,而以为恤。如此之类,不可遽数。伏愿下之太学,俾长二、博士考以道艺,别白是非,澄去冒滥,勿使妄进。申饬郡县长吏及学事司察验行实,有其人则举,无其人勿以妄贡,务在奉承诏旨,不失法意。”从之。
辛丑,辽主预行立春礼,如鸭子河。
癸卯,诏新置河东、河北、陕西诸监罢改铸当十钱。
辛酉,诏:“士庶拜僧者,论以大不恭。”
丁卯,夏人入贡。
吕惠卿降授正奉大夫。侍御史毛注劾惠卿上表谢复官,用《诗》、《风雨》及《青蝇》、《节南山》章句,以古君子自处而以乱世方盛时,罪不可赦,故有是命。二月,庚午朔,辽主驻大鱼泺。
辛未,以张商英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
初,商英起知杭州,过阙入对,言:“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害兴利而已。今城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戊寅,议礼局奏:“修成《大观礼书》二百三十一卷,《祭服制度》十六卷,《制服图》一册,据经稽古,酌今之宜,以正沿袭之误。又别为《看详》十二卷,《祭服看详》二册。”诏行之。
庚辰,罢京西钱监。
己丑,以余深为门下侍郎,资政殿学士张商英为中书侍郎,户部尚书侯蒙同知枢密院事。帝尝从容问蒙曰:“蔡京何如人也?”蒙对曰:“使京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京闻而衔之。蒙,高密人也。
壬辰,罢河东、河北、京东铸夹锡钱。
癸巳,诏:“方田之法,均赋惠民。访闻近岁以来,有司推行怠惰,监司督察不严,贿赂公行,高下失实。可严饬所部,仍仰监司觉察。”
三月,庚子,募饥民补禁卒。
诏:“医学生并入太医局,算入太史局,书入翰林书艺局,画入翰林画图局,其学官等并罢。”
甲寅,敕所在振恤流民。
癸亥,诏:“罪废人稍加甄叙能安分守者,不俟满岁,各与叙进,以责来效。”
丙寅,赐上舍生十五人及第。
戊辰,诏:“上书邪下等人,可依无过人例,今后改官升任,并免检举。”
夏,四月,丙子,五国部长贡于辽。
己卯,班乐尺于天下。
癸未,蔡京上所修《哲宗实录》。
丙戌,辽主预行再生礼。癸巳,猎于北山。
丙申,立感生帝坛。
丁酉,诏修《哲宗正史》。
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丁未,彗出奎、娄。
甲寅,立词学兼茂科。帝以宏词科不足以致文学之士,改立此科,岁附贡士院试,去檄书而增制造,中格则授馆职,岁不过五人。
丙辰,诏以彗见,避殿,减膳,令侍从官直言指陈阙失。
戊午,赦天下。
壬戌,改广西黔南路为广南西路。
癸亥,治广西妄言拓地罪,追贬帅臣王祖道为昭信军节度副使,放张庄于永州。
先是御史张克公奏论:“蔡京顷居相位,擅作威福,权震中外。轻锡予以蠹国用,托爵禄以市私恩。谓财利为有馀积,皆出诞谩;务夸大以兴事功,肆为搔扰。援引小人,以为朋党;假借姻娅,布满要途。以至交通豪民,兴置产业;役天子之将作,营葺居第;用县官之人夫,漕运花石。曾无尊主庇民之心,惟事丰已营私之计。若是之类,其事非一,已有臣僚论列,臣更不敢具陈。至若名为祝圣寿而修塔以壮临平之山势,托言灌民田而决水以符兴化之谶辞;致侄俣之告变而谬为心疾,受孟诩之诬言而与之官爵;赵真欲辅之以妖术,张大成窃伺其奸意。骇动远迩,闻者寒心,皆足以鼓惑天下,为害之大者也。”
甲子,诏:“蔡京特降授太子少保,依旧致仕,在外任便居住。”制略曰:“轻爵禄以市私恩,滥锡予以蠹邦用,借助姻娅,密布要途,聚引凶邪,合成死党。以至假利民而决兴化之水,托祝圣而饰临平之山,岂曰怀忠,殆将邀福。屡有告陈之迹,每连狂悖之嫌,虽仅上于印章,犹久留于里第,偃蹇弗避,傲睨罔悛,致帝意之未孚,昭星文而申谴。言章继上,公议靡容,固欲用恩,难以屈法。宜褫师臣之秩,俾参宫保之官。聊慰群情,尚为宽典。”
丙寅,门下侍郎余深罢。深与蔡京结为死党,京既去国,深不自安,上疏乞罢,乃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
六月,庚午,御殿,复膳。
甲戌,辽主清暑于玉山。
乙亥,以张商英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蔡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异同,更称为贤,帝因人望而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商英受命,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帝喜,因大书“商霖”二字以赐之。
癸未,夏国贡于辽。
壬辰,复向宗回为汉东郡王。
甲午,准布贡于辽。
乙未,虑囚。
丙申,门下侍郎薛昂罢为佑神观使。
秋,七月,辛丑,诏权罢方田。
辽主谒庆陵。
己未,张商英言:“当十钱,自唐以来,为害甚明,行之于今,尤见窒碍。盖小平钱出门,有限有禁,故四方商旅物货交易得钱者,必入中求盐钞、收买官告度牒,而馀钱又流布在街市,故官私内外,交相利养。自当十钱行,一夫负八十千,小车载四百千。钱既为轻赍之物,则告牒难售,盐钞非操虚钱而得实价则难行,重轻之势然也。今欲权于内库并密院诸司借支,应于封桩金银物帛并盐铁等,下令以当十钱盗铸伪滥害法,半年更不行用;令民间尽所有于所在州军送纳,每十贯官支金银物帛四贯文,择其伪铸者,送近便改铸小平钱,存其如样者,俟纳钱足十贯作三贯文,各拨还元借处。然后京城作旧钱禁施行,乃可议榷货通商钞法。”
八月,庚午,张商英又言:“陛下奋发英断,慨然欲救钱轻物重之弊,一旦发德音,下明诏,捐弃帑藏数千万缗钱宝,改当十为当三。令下之日,中外欢呼,万口一舌。然而奸邪之在内者,密倡其说曰:‘不久必复,可畜以待也。’奸邪之在外者,晓民以掠美曰:‘当三则亏汝,当七则中矣。’是以小民听而和之,令出五十日,而犹未大孚也。伏望陛下固志不移,使正议卒行,奸邪愧服,而消其凶悍不平之气。”
乙亥,以刘正夫为中书侍郎,侯蒙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邓洵仁为尚书右丞。
戊寅,省内外冗官。
庚辰,以资政殿学士吴居厚为门下侍郎。
丁亥,行内外学官选试法。
闰月,辛丑,诏:“诸路事有不便于民者,监司条奏之。”
辛亥,辽主谒怀陵;己未,谒祖陵。
辛酉,诏戒朋党。
以张阁知杭州。阁思所以固宠,乃因辞日,乞自领花石纲事,自此应奉益繁矣。
壬戌,辽皇太叔和啰噶从猎于庆州,道卒。
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甲戌,辽主命免行重九节礼。
冬,十月,丁酉,立贵妃郑氏为皇后。后,开封人,本钦圣殿押班。初,帝为端王,常朝钦圣太后,太后命后供侍;及帝即位,遂以赐帝。后性谨,善顺承帝意,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竟立为后。
蔡京之免,知枢密院事郑居中自许必得相,帝觉之,不果用。至是复以外戚罢为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
戊戌,以吴居厚知枢密院事。
太白昼见。
辽主驻藕丝淀。
十一月,丁卯,祀圜丘,大赦;改明年元曰政和。
甲戌,罢拱州为襄邑县。
戊寅,诏通州安置人陈瓘与自便。
初,瓘自合浦放还,居四明。而其子正汇干至馀杭,适闻蔡崇盛诧蔡京有动摇东宫之语,正汇即日自陈于杭帅蔡薿。薿方结京为死党,遂执正汇送京师,而飞书告京,俾预为计。事下开封府制狱,知开封李孝称,酷吏也,乃并下明州捕瓘。士民哭送之,瓘不为动,既就狱,顾其子笑曰:“不肖子烦吾一行。”孝称胁瓘使证正汇之妄,瓘曰:“正汇闻京将不利于社稷,传于道路,遽自陈告,瓘所不知。忘父子之恩而指其为妄,则情所不忍;挟私情以符合其说,又义所不为。况不欺不二,平昔所以事君教子,岂于利害之际有所贪畏,自违其言乎!蔡京奸邪,必为国祸,瓘固尝论于谏省,亦不待今日语言间也。”时内侍黄经臣监勘,闻所对,失声叹息,谓瓘曰:“主上正欲知实状,右司第依此置对。”狱具,竟坐正汇以所言过实,流窜海岛,而瓘亦有通州安置之命。至此方许其自便。
十二月,己酉,辽诏明年改元天庆。
庚戌,改谥靖和皇后为惠恭。
以吕惠卿为观文殿学士、知大名府。
罢内藏东北出剩盐钞及六路上供钱钞。
是岁,夔州江水溢。海水清。
出宫女四百八十六人。
南丹州内附。
辽境内大饥,惟保静军马人望所治,粒食不阙,路不鸣桴。遥授人望为彰义军节度使。时谷价翔踊,宿卫士多不给,萧托斯和出私廪周之;旋召知南院枢密使事。
相关文章:
- [历史年表]公元184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6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56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9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8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3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9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3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0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9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3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942年历史年表 公元1942年历史大事 公元194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9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5年大事记
相关推荐:
- [历史年表]公元184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6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56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9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8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1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3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9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3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0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9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3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942年历史年表 公元1942年历史大事 公元194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89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5年大事记
- 公元184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6年大事记
- 公元186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8年大事记
- 公元1889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9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9年大事记
- 公元18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56年大事记
- 公元188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8年大事记
- 公元182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4年大事记
- 公元19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7年大事记
- 公元188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1年大事记
- 公元1914年历史年表 公元1914年历史大事 公元1914年大事记
- 公元18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3年大事记
- 公元191年历史年表 公元191年历史大事 公元191年大事记
- 公元180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0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00年大事记
- 公元15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5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547年大事记
- 公元18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年大事记
- 公元187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7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70年大事记
- 公元184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3年大事记
- 公元186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2年大事记
- 公元1644年历史年表 公元1644年历史大事 公元1644年大事记
- 公元16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6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656年大事记
- 公元1664年历史年表 公元1664年历史大事 公元1664年大事记
- 
                    公元186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6年大事记 
- 
                    公元189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7年大事记 
- 
                    公元183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0年大事记 
- 
                    公元18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7年大事记 
- 
                    公元19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3年大事记 
- 
                    公元1942年历史年表 公元1942年历史大事 公元1942年大事记 
- 
                    公元182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1年大事记 
- 
                    公元189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5年大事记 
- 
                    公元187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7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75年大事记 
- 
                    公元183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5年大事记 
- 公元184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1年大事记
- 公元188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2年大事记
- 公元182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2年大事记
- 公元189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6年大事记
- 公元183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4年大事记
- 公元1819年历史年表 公元1819年历史大事 公元1819年大事记
- 公元182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6年大事记
- 公元182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8年大事记
- 公元183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7年大事记
- 公元183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3年大事记

 公元188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2年大事记
公元188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2年大事记
                         公元182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2年大事记
公元182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2年大事记
                         公元189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6年大事记
公元189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6年大事记
                         公元183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4年大事记
公元183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4年大事记
                         公元184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2年大事记
公元184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2年大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