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年表 > 公元323年历史年表 公元323年历史大事 公元323年大事记

公元323年历史年表 公元323年历史大事 公元323年大事记

日期:2019-03-07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323年,即东晋永昌二年、太宁元年,该年内晋明帝追封古先贤后裔,吴之则之孙吴皋益被封为昭衍公。
中文名
公元323年

323年纪年

癸未羊年);

成汉玉衡十三年

前赵光初六年

东晋永昌二年太宁元年

前凉建兴十一年

323年大事

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死,晋明帝司马绍继位。

前赵皇帝刘曜率兵攻灭叛变的秦州刺史陈安

前赵进攻前凉,前凉向前赵称臣。

323年本年年表

大事件 东晋十六国时,公元323年,后赵破青州,临淄并入后赵;

明帝司马绍 公元323年即位,病死,年27。

公元323年,晋明帝追封古先贤后裔,吴之则之孙吴皋益被封为昭衍公,这支吴氏又重新肇显于世。尤其是吴皋益长子吴佶因娶晋明帝穆皇后之妹庾氏为妻,与皇帝结为亲戚而官运亨通。吴佶在东晋出任高官中书令,后又被封为渤国公。吴佶共生七子,后世人丁兴旺,数代得以封侯拜爵。东晋末年,其四世嫡孙镇北将军吴豫,在与北魏的战争中阵亡,其孀妻刘氏携幼子吴戢迁徙到暨阳(今江苏省江阴县)。吴戢一支在暨阳定居六代,历宋齐两朝,其间有子孙出仕为官,名见于正史记载。

古迹 温州古城区自公元323年设立永嘉郡起。

“东瓯名城”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沿海九个港口之一,公元323年,著名学者郭璞选址始建温州城。相传建城时,有一只白鹿衔花跨城而过,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祥云腾飞,故又名“鹿城”。“东瓯山水甲江南”,温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出生 东晋明帝(公元323年--326年在位)。

逝世 李充(?-公元323年)字弘度,江夏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明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少孤。父墓柏树为贼所斫,充手刃之,由是知名。善楷书,好刑名之学,疾虚浮之士。辟丞相王导掾,转记室参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求外出,乃除剡县。遭母丧,服终为大著作郎。其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甚有条贯,遂为永制。累迁中书侍郎,卒。充着有翰林论三卷,《隋书》、《唐书志》为文学论集;又注尚书及周易旨六篇,释庄论上下二篇,诗、赋、表、颂等杂文二百四十首,为文集十四卷,《唐书经籍志》并行于世。学箴一篇,(见晋书文苑传)尤为人推重。

323年历史大事

饶安三县大火

后赵五年(323)三月,后赵境内渤海郡(今河北南皮北)饶安(河北盐山西南)、东光(今县东)、安陵(今地东)三县发生大火,烧毁七千余家,死者一万五千人,损失惨重。

广州刺史陶侃攻杀梁硕

永昌元年(322)十月王敦任命前武昌太守谅任交州刺史。该地原为新昌太守梁硕所持,硕迎前刺史修湛行理州事,并拒绝王敦所派王机。至是,王敦派王谅前去,使杀修湛、梁硕,王谅到任后,与广州刺史陶侃诱杀修湛,梁硕随即围攻王谅于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陶侃于次年五月发兵救援,但王谅已被梁硕所杀。侃于六月派参军高宝将梁收斩。随后吏部郎阮放自求刺交州,途中又与侃部下发生冲突,被追击,至州后不久即病死。

刘曜击平陈安

陈安自称凉王,与刘曜分离后,晋太宁元年(323)六月,陈安又向前赵将刘贡进攻,为赵军所败。同年七月,刘曜亲率军围攻陈安所据陇城(今甘肃张家川)。安率精兵突围出奔陕中(今张家川南),刘曜派将军平选追击,陈安弃马逃匿山中。被赵兵俘杀。陈安善抚将士,同甘共苦,死后,陇上人思念,为之作《壮士之歌》。随后陇城,上邽(今甘肃天水)等均降于前赵。刘曜将秦州(今甘肃天水)大姓杨、姜诸族二千余户迁于长安;氏、羌皆送质归降。刘曜任命赤亭羌酋姚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

石虎阬杀青州降卒

后赵五年(323)八月,后赵中山公石虎率军四万向晋安东将军曹嶷进攻。青州郡县纷纷向石虎投降。石虎于是进围广固(今山东益都),曹嶷亦开门出降,石虎将嶷送往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杀之,阬其部众三万。石虎欲尽杀降众,青州刺史刘徵以无民可牧劝其勿杀,石虎于是留下男女七百口配给刘徵,令其镇守广固。

张茂降刘曜

前赵光初六年(323)八月,赵帝刘曜乘削平陈安之机,又派兵向凉州张茂进攻。刘曜亲率士卒二十八万,列阵百里,声言欲百道俱济,直抵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上下惊恐。部下马岌、陈珍鼓励张茂坚守,不为所动。张茂旋即遣使向刘曜称藩,刘曜拜张茂为侍中、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九锡,随后,张茂大修姑臧城与灵钧台,以防备外患。

杨难敌叛赵降成

氐帅杨难敌自前赵初五年(322)称藩刘曜后,光初六年六月刘曜攻灭陈安,杨难敌十分惊惧。当年八月,杨与弟坚头叛赵,南奔汉中。刘曜派遣刘厚追击,并以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守仇池。杨难敌向成国投降。成安北将军李遂据守武都贿赂,将其派往武都(今甘肃成县西),杨遂据守武都不臣于成,李稚自悔失计,与李雄等发兵进攻,均为难敌击败。

323年史料记载

中宗元皇帝下太宁元年(癸未,公元三二三年)

春,正月,成李骧、任回寇台登,将军司马玖战死,越巂太守李钊、汉嘉太守王载皆以郡降于成。

二月,庚戌,葬元帝于建平陵。

三月,戊寅朔,改元。

饶安、东光、安陵三县灾,烧七千馀家,死者万五千人。

后赵寇彭城、下邳,徐州刺史卞敦与征北将军王邃退保盱眙。敦,壸之从父兄也。

王敦谋篡位,讽朝廷征己;帝手诏征之。夏,四月,加敦黄钺、班剑,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敦移镇姑孰,屯于湖,以司空导为司徒,敦自领扬州牧。敦欲为逆,王彬谏之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之。彬正色曰:“君昔岁杀兄,今又杀弟邪!”敦乃止,以彬为豫章太守。

后赵王勒遣使结好于慕容廆,廆执送建康。

成李骧等进攻宁州,刺史褒中壮公王逊使将军姚岳等拒之,战于螗?良,成兵大败。岳追至泸水,成兵争济,溺死者千馀人。岳以道远,不敢济而还。逊以岳不穷追,大怒,鞭之,怒甚,冠裂而卒。逊在州十四年,威行殊俗,州人立其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宁州刺史。

广州刺史陶侃遣兵救交州;未至,梁硕拔龙编,夺刺史王谅节,谅不与,硕断其右臂。谅曰:“死且不避,断臂何为!”逾旬而卒。

六月,壬子,立妃庾氏为皇后;以后兄中领军亮为中书监。

梁硕据交州,凶暴失众心。陶侃遣参军高宝攻硕,斩之。诏以侃领交州刺史,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未几,吏部郎阮放求为交州刺史,许之。放行至宁浦,遇高宝,为宝设馔,伏兵杀之。宝兵击放,放走,得免,至州。少时,病卒。放,咸之族子也。

陈安围赵征西将军刘贡于南安,休屠王石武自桑城引兵趣上邽以救之,与贡合击安,大破之。安收馀骑八千,走保陇城。秋,七月,赵主曜自将围陇城,别遣兵围上邽。安频出战,辄败。右军将军刘干攻平襄,克之,陇上诸县悉降。安留其将杨伯支、姜冲儿守陇城,自帅精骑突围,出奔陕中。曜遣将军平先等追之。安左挥七尺大刀,右运丈八蛇矛,近则刀矛俱发,辄殪五六人,远则左右驰射而走。先亦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遂夺其蛇矛。会日暮雨甚,安弃马与左右匿于山中;赵兵索之,不知所在。明日,安遣其将石容觇赵兵,赵辅威将军呼延青人获之,拷问安所在,容卒不肯言,青人杀之。雨霁,青人寻其迹,获安于涧曲,斩之。安善抚将士,与同甘苦,及死,陇上人思之,为作《壮士之歌》。杨伯支斩姜冲儿,以陇城降;别将宋亭斩赵募,以上邽降。曜徙秦州大姓杨、姜诸族二千馀户于长安。氐、羌皆送任请降;以赤亭羌酋姚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

帝畏王敦之逼,欲以郗鉴为外援,拜鉴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镇合肥。王敦忌之,表鉴为尚书令。八月,诏征鉴还,道经姑孰,敦与之论西朝人士,曰:“乐彦辅,短才耳。考其实,岂胜满武秋邪!”鉴曰:“彦辅道韵平淡,愍怀之废,柔而能正。武秋失节之士,安得拟之!”敦曰:“当是时,危机交急。”鉴曰:“丈夫当死生以之。”敦恶其言,不复相见,久留不遣。敦党皆劝敦杀之,敦不从。鉴还台,遂与帝谋讨敦。

后赵中山公虎帅步骑四万击安东将军曹嶷,青州郡县多降之,遂围广固。嶷出降,送襄国杀之,坑其众三万。虎欲尽杀嶷众,青州刺史刘征曰:“今留征,使牧民也,无民焉牧!征将归耳!”虎乃留男女七百口配征,使镇广固。

赵主曜自陇上西击凉州,遣其将刘咸攻韩璞于冀城,呼延晏攻宁羌护军阴鉴于桑壁,曜自将戎卒二十八万军于河上,列营百馀里,金鼓之声动地,河水为沸,张茂临河诸戍,皆望风奔溃。曜扬声欲百道俱济,直抵姑臧,凉州大震。参军马岌劝茂亲出拒战,长史汜祎怒,请斩之。岌曰:“汜公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家国大计。明公父子欲为朝廷诛刘曜有年矣,今曜自至,远近之情,共观明公此举,当立信勇之验以副秦、陇之望。力虽不敌,势不可以不出。”茂曰:“善!”乃出屯石头。茂谓参军陈珍曰:“刘曜举三秦之众,乘胜席卷而来,将若之何?”珍曰:“曜兵虽多,精卒至少,大抵皆氐、羌乌合之众,恩信未洽,且有山东之虞,安能舍其腹心之疾,旷日持久,与我争河西之地邪!若二旬不退,珍请得弊卒数千,为明公擒之。”茂喜,使珍将兵救韩璞。赵诸将争欲济河,赵主曜曰:“吾军势虽盛,然畏威而来者三分有二,中军疲困,其实难用。今但按甲勿动,以吾威声震之,若出中旬张茂之表不至者,吾为负卿矣。”茂寻遣使称籓,献马、牛、羊、珍宝不可胜纪。曜拜茂侍中、都督凉、南北秦、梁、益、巴、汉、陇右、西域杂夷、匈奴诸军事、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九锡。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