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刺客系列:公私兼顾杀奸臣,爽!

刺客系列:公私兼顾杀奸臣,爽!

日期:2018-03-21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八月,似道至漳州木绵庵,虎臣屡讽之自杀,不听,曰:“太皇许我不死,有诏即死。”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拉杀之。——《宋史·贾似道传》

译文:

八月,贾似道到达漳州木棉庵,郑虎臣多次讽刺贾似道让他自杀,贾似道不肯,说:“太皇太后答应我不死,如果有诏书,我马上去死。”郑虎臣说:“我为了天下杀贾似道,即使因此获死,也没有遗憾。”将贾似道拉杀致死。

报仇可以做到公私兼顾,应该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南宋时期绍兴市的公安局长就做到了这一点,他杀掉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贾似道。

这位国仇家恨一杀了之的公安局长名叫郑虎臣。

但是,这次蓄意的谋杀并没有改变宋朝灭亡的大势。

贾似道是南宋后期有名的权臣,最高做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右丞相兼枢密使)。

至于贾似道是不是奸臣,本文不作讨论。不过,在史书上,在民间,贾似道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脸奸臣。

公元1275年,贾似道带领13万南宋军队在安徽铜陵丁家洲迎战南下的蒙古人,结果大败,宋兵的鲜血染红了江水。

贾似道狼狈逃命,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

败军之将,惶惶如丧家之犬。

贾似道被免职后,本想回浙江绍兴为死去的母亲守孝,但是绍兴市长愣是各种理由,坚决不开城门。

贾似道转道去了金华,打算在金华等待东山再起。城倒是进去了,可是,婺州人在城里四处张贴布告,号召大家驱逐大奸臣。

朝廷知道了贾似道的窘境,任命他为广东高州保安团副团长,让人押送贾似道去惠阳(循州)待着,别在金华招人嫌。

金华到惠阳,至少也有1100公里。贾似道是个文人,主要是坐轿子,这样行程怎么说也在一个月以上。

就在行程中,贾似道魂归西天,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朝廷的命令下达了,贾似道即将上路。

时候,和贾似道一直有过节的荣王(《宋史》上说是福王)赵与芮暗中发布了江湖征集令,招募愿意在路上对贾似道下手的押送人员。

这个赵与芮可了不得,不仅是皇族,更是时任皇帝宋度宗赵禥的爸爸。

征集令传到绍兴,有一个人大喜过望。

这个人就是时任绍兴市会稽县的公安局长(县尉)郑虎臣。

郑局长已经56岁了,快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心里始终有个信念,那就是报仇,仇人正是贾似道。

在郑虎臣年轻的时候,贾似道陷害郑虎臣的爸爸时任绍兴市副市长郑埙,把郑家全家都发配去了边疆,郑副市长死在了流放地。

后来朝廷大赦,郑虎臣带着老爷子的骨灰回到江南,长期居住在苏州,经商挣了不少钱。

蒙古人南下,郑虎臣投身官场,担任了公安局长,也算是为国出力。

原本,贾似道位高权重,根本不是一个小小局长可以撼动的,报仇的事情想也不要想,如今,天赐良机啊。

郑虎臣欣然应征担任押送人员。

在《闽都别记》里,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押送途中所发生的事情。

贾似道启程时,身边居然还带着十多个大小美女,郑虎臣脸一板,手一挥,统统遣散。

走了没多久,郑虎臣看着贾似道坐在轿子里悠哉游哉,气不打一处来,直接下命令把轿子的顶给拆了。正值农历八月秋老虎发威的时候,大太阳底下,贾似道汗流浃背。

郑虎臣也读过书,编了首小曲,让轿夫们边走边唱,歌词是这样写的——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这里有一段往事。十五年前,总理(左丞相)吴潜被贾似道陷害,贬谪到了循州,贾似道又派担任循州知州的心腹下毒害死了吴潜,赶尽杀绝。如今,吴潜的案子刚刚平反,贾似道自己也被贬去了循州,历史是何等的讽刺。

路程漫漫,郑虎臣百般羞辱贾似道。

按郑虎臣的想法,你贾似道怎么说也是个爱面子的人,羞辱之下,自杀身亡,是很有逻辑的事情。这样,任务完成了,仇也报了,还不用担太大的责任,一举三得,多好。

但是,贾似道爱惜生命的程度远远超出了郑虎臣的想象。

经过一座寺庙,寺庙的墙上正好有吴潜的题字,郑虎臣明知故问:“贾团练,吴丞相何以到此?”废话!这条路人家吴潜也走过。

船过剑州,郑虎臣指着溪水对贾似道说:“这里的水这么清,你为何不在此葬身?”贾似道因为有太皇太后御赐的免死金牌,就回答说:“太皇太后没叫我死,如果有诏书让我死,我死也来得及!”

郑虎臣那个气啊!

三分之二的路程走完了,眼看就要到漳州了。

时任漳州市长正是贾似道的学生,郑虎臣知道,再不下手可能就没机会了。

在漳州城外的木棉庵,郑虎臣下定决心,终于动手。

贾似道平时一直随身带着太皇太后赐给的免死金牌,但上厕所的时候,总要事先解下来放在一边。

正是这个时候,郑虎臣生生干掉了贾似道。

《宋史》上用了“拉杀”这个词,史书上第一个“拉杀”的例子,是《史记》里彭生拉杀鲁桓公。

那么“拉杀”是怎么个杀法呢?

根据分析,当时郑虎臣是按住贾似道的胸口,扭断了他的脖子。

很多年以后,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亲笔书写“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

贾似道死后的第二年,他的同伙陈宜中逃到福州,拥立宋端宗赵昰继位。

陈宜中发兵逮捕杀害了郑虎臣。

在福建福安,郑虎臣的墓旁,文天祥的挽联至今犹存。

挽联的内容是——

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仁处总缘大义认真。

贾似道死的好!

郑虎臣死的值!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