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天生缺陷"的隆中对:不识大体的领导者,亲手葬送了隆中对路线

"天生缺陷"的隆中对:不识大体的领导者,亲手葬送了隆中对路线

日期:2019-07-20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要统一天下,须得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分析天下大势的。从天时看,曹操统一了北方,占领了兖豫冀徐青幽并司隶等八州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二,人财物力占了压倒的优势,“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也就是说,南北已成对峙之局,但孙氏不足以单独对抗曹操,而占有地理形胜的荆益尚在庸主手中。从地利来看,刘备若跨有荆益,也就有了联吴资本,一定能成鼎足之势。从人和来看,刘表,刘璋是坐守待毙之主,不能网罗天下英雄,“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备以其信义团结了关张赵等一批“万人敌”,又得诸葛亮辅佐,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集团。因此,从天时地利人和来看,刘备是有可能争夺天下的。诸葛亮规划统一天下分两步走。第一步,刘备要不失时机地夺取荆益,建立根据地,在地利上造成三分天下的均势。第二步,依靠“人谋”的努力等待天下之变,实现统一。所谓“人谋”包括三方面内容:一要总揽英雄,赢得天命攸归,使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二是内修政理,和抚夷越,使人民归附;三要外结好孙权以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

隆中对的提出使刘备的事业有了转机,兴复汉室成为可能。但也应看到该路线的缺陷:第一,隆中路线与孙权集团的战略方针大相径庭,加上刘表与孙权有杀父之仇,所以孙权是要吞并荆州而不是联合荆州。刘备寄人篱下无立足之地,没有联吴资本,所以赤壁之战前,隆中路线只不过是刘备集团的单相思,当时并没出现孙刘联盟的政治气候,隆中路线能否实现,有待天下之变。第二,刘备打的旗号是“兴复汉室”,却要向同姓手中夺地盘,策略上不可不慎重,且刘表刘璋待刘备甚厚,强夺诈取,刘备都不忍为。所以刘备在隆中对发表之后仍按兵不动,他是在等待时机。

但老谋深算的曹操是不允许刘备从容占有荆州的,他不失时机地发动了荆州战役,刘备兵败长坂,无所依从,隆中路线几乎化为泡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临危授命,行使东吴柴桑行营与孙权谈判。“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孙权在鲁肃的帮助下,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同意发兵拒操并作了让步,接受了打败曹操后荆州归刘的条件。这里要提到的是,孙刘之所以能达成同盟呈鼎足之势,除了诸葛亮的个人才智和外交能力外,关键在于东吴国策中亦有鼎足的构想——“竟长江所极”以拒曹操,若事态发展不利,退而求其次,鼎足江东。诸葛亮的隆中对替刘备规划,只有鼎立刘备才能生存。孙刘两家战略基点不同,从而孕育了后来孙刘两家争夺荆州之战,但是正因为孙刘两家国策中都有鼎立的预想,所以曹操进逼,孙刘两家在危难之际达成同盟。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孙权履约借荆州给刘备,刘备以荆州为基地,又得蜀中张松,法正的支持,于公元214年占领益州,实现了跨有荆益,鼎足三分的预定目标,完成了隆中路线的第一步。

鼎足三分的目的是建立两路北伐基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公元219年刘备取得了汉中,又夺得上庸,关羽北伐,威震荆襄。正当隆中路线顺利发展之时,风云突变,“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蜀汉从节节胜利的顶峰骤然跌落下来,元气大伤,统一化成了泡影,隆中路线半道夭折。世事为何如此,十分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隆中路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联吴,但蜀汉占据荆州就很难同东吴建立巩固的联盟。荆州不仅是军事要冲,北伐基地,它对东吴来说还是上流门户,从荆州南下南部四郡均暴露在视线内;从荆州东向可取江夏,直捣东吴柴桑大本营,且谁占据荆州谁就与东吴共享长江天险。孙权不得荆州,门户洞开,他就坐卧不安,因此孙权必定会倾尽全力夺回荆州。故两路北伐与联吴有着很难调和的矛盾,这是隆中路线致命的弱点。当孙权被曹操重兵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当务之急是抵抗曹操进攻,荆州矛盾暂时被掩盖了,一旦形势缓和,荆州问题就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了。再者弱国结盟对抗强国,目的是求得力量的均势以便生存和发展,因此联盟内部也要力量相对均势,这是联盟的条件。刘备跨有荆益,又得汉中上庸两地,关羽威震荆襄,势力迅猛发展超过东吴,使孙权感到震恐,孙权也是人中英杰,岂甘心在同盟中扮演附庸的角色。还有荆州本是东吴将士浴血奋战夺得,只是暂借刘备,如今刘备羽翼已丰,收回荆州天经地义。孙权多次使人讨荆州不果,公元214年两家争荆州南部三郡,就是对蜀国的一个警告,但刘备,诸葛亮未能引起高度重视,最终矛盾越积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综上所述,由于诸葛亮对东吴夺取荆州的决心认识不足,导致隆中路线制订时就存在着缺陷。

如此说来,隆中对是无法行得通,兴复汉室只是南柯一梦吗?非也!隆中对的主旨是依靠人谋引导历史,强调人谋即要注重权变,不可死守僵化的教条。在蜀国力量未壮大之时,要保全荆州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还荆州,全力北图关中。孙权得了荆州,上游的威胁消除了,吴蜀才能缔结巩固的同盟,他就能一心一意伐魏。“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这条路线由东吴来执行未尝不可,效果一样,主角换了而已。况蜀国还据有上庸,可出一路偏师策应荆州的吴军,牵制曹魏河南之兵。如此,则刘备北出秦川,直取关中,孙权全力攻打合肥,徐州,荆襄联军协同北伐,以向宛洛,历史也许是另一种局面。中策是运用外交手腕缓吴之攻,待到力量强大吴国自不敢攻。首先得撤换骄矜自大的关羽,从和吴派中选择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如赵云驻守荆州并屯以重兵,同时应辅以联姻,归还部分不影响北伐的荆州南部几个郡等外交手腕来加强与吴国的团结。东吴见荆州有防备,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待机,彼若不倾全力攻打合肥,荆州之兵亦不能动。如此可能形成荆州与东吴对峙的局面,只有汉中一路可北伐,胜算很小,但这总比丢荆州,败夷陵要强。下策是武力捍卫,不惜同盟破裂。同盟破裂也就意味着隆中路线的夭折,事非迫不得已,不能取下策。可惜刘备和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灵活应变,死守僵化的教条不放,尤其是刘备,骄狂自大,一意孤行,完全不把同盟放在眼里,亲手葬送了隆中路线。

且看刘备在执行隆中路线中之失:

一,公元208年刘琮投降曹操,诸葛亮劝刘备袭夺荆州,刘备不纳,失去了夺取荆州的最好时机,赤壁战后才从孙权手中借得,留下了祸根。

二,刘备入蜀也是犹豫不决。《庞统传》记载: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吴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刘备入蜀后,刘璋亲迎会于涪,庞统劝刘备在会所执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此为商鞅擒魏公子印之策,大失道义,刘备断然拒绝。庞统又献计三策,上策是出其不意轻进取成都;中策是诈称还救孙权,向刘璋借兵借粮,刘璋不借则名正言顺讨伐;下策是退还白帝,引荆州之援,徐图进取。刘备接受中计,诱使刘璋挑起战争,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但拖长了战争,未能在曹军翻越秦岭之前先得汉中致使夺取汉中费了很大周折。

刘备不肯用权诈夺取荆益,而以宽仁信义号召天下,深得人和,在政治上的确争得了主动,这是得;但刘备不用权诈,迟得了荆益和汉中,使得一些人才流失,又折了一个庞统,这是失。也许得大于失,但以下几点,刘备不达权变,只有失而无得。

三,刘备得益州,不立即北进汉中,却于公元214年东下与孙权争江南三郡,结果是既失联吴信义,又未能保住三郡,还失夺取汉中的战机。刘备北定中原的外部环境有赖于同盟,而刘备却亲手把他破坏,播下了失败的种子,恰如鲁肃所言:“贪而忘义,必为祸阶”。争南三郡的结果是中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江夏本为孙权所有,孙权从夺取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中退出零陵,刘备以兵戎相见,只索回一个零陵,实在不值。这次冲突还使刘备未能抢在曹操之前夺取汉中,后来刘备虽得汉中,但只得其地而失其民,曹操已移汉中民八万余口,依武都氐五万余落以实关中,汉中人物尽为曹操所有。争南三郡一举大为失策!

四,关羽在同盟出现裂痕之时北伐更是一种冒进,同时刘备从荆州抽走了孟达,使荆州成了一座空城。此时的刘备骄狂自大,对形势的判断估计不足。

五,刘备既委孟达去攻上庸,却又信人不专,派养子刘封去监军,造成刘孟二将不和,荆州告急却坐视不救。

六,最为可悲的是刘备执迷不悟,复仇东伐。从权变的立场来看,为了兴复汉室,策略应当灵活,夺刘表刘璋之地不为过,不讨孙权不为失。赵云就劝谏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刘备应“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东吴诸葛谨也写信给刘备,说以利害:“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刘备一概听不进去,可谓不识大体。黄权在军事部署上也提出了意见,认为刘备一国之尊,只宜后镇,由他打先锋。刘备也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结果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赔了老本又丢了性命。即使历史改写,让刘备胜利也未必是好事。原因在于刘备失败,尚能生存,因孙权志在夺荆州,而非灭蜀;若刘备胜利,定要速灭,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魏谋臣刘哗就向曹丕谏言,趁吴蜀交兵,大举伐吴。刘哗说:“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依山阻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经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攻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国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刘备若取得胜利,压向荆州,则刘哗之谋一定能实现,曹丕巴不得如此,但正当他观望之际,刘备败北,东吴大将陆逊及时回防,曹魏乘其弊的阴谋才未得逞。

丢荆州,败夷陵,隆中路线彻底失败了,但隆中路线的夭折最早还是萌芽于刘备与孙权争荆南三郡。蜀臣廖立的批评很正确;“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合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也。”

综上所诉,隆中对虽然天生有缺陷,但可以人为克服的。但刘备等在执行隆中路线的过程中不达权变,不识大体,亲手葬送了隆中路线。​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