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为什么慈禧刚死​载沣​就要诛杀袁世凯,为公还是为私?

为什么慈禧刚死​载沣​就要诛杀袁世凯,为公还是为私?

日期:2018-06-0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摘自《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金满楼(著),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授权合作稿。

文:金满楼

越是失去的,就越想夺回来。清末新政以后,从官制改革到预备立宪,汉人的势力在不断壮大。特别是袁世凯,其年富力强而又党羽甚众,皇族亲贵们怎能不忧心忡忡。这不,载沣刚刚上台,肃亲王善耆与镇国公载泽便密告载沣:“内外军政,皆是袁之党羽。从前袁所畏惧的是慈禧太后。

如今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经无人可以钳制他”;如不对袁世凯速作处置的话,“异日势力养成,削除更为不易,且恐祸在不测”。就连恭亲王溥伟,他也拿着当年道光皇帝赐予其祖父的白虹宝刀,向载沣献计说要亲自手刃了袁世凯这个元凶巨恶。

载涛曾不无客观地说:“载沣虽无统驭办事之才,但并不能说他糊涂。他摄政以后,眼前摆着一个袁世凯,处于军机大臣的要地,而奕劻又是叫袁使金钱喂饱了的人,完全听袁支配。近畿陆军将领以及几省的督抚,都是袁所提拔,或与袁有秘密勾结。他感到,即使没有光绪帝的往日仇恨,自己这个监国摄政亦必致大权旁落,徒拥虚名。”

1906年前后,袁世凯身兼八大臣职位:参预政务大臣、督办山海关内外铁路大臣、督办政务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督办天津至镇江铁路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督办邮政大臣、会办练兵大臣,手里还控制着近十万人的新军,其势力足以令整个清廷为之心惧。

慈禧太后在世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对袁世凯有所控制,如相继收回北洋四镇的兵权及军事学堂的管理权,1907年又将袁世凯上调为军机大臣,令其脱离地方等。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动摇袁世凯的势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思虑再三后,载沣与隆裕太后将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请来商议。不料奕劻听后立刻伏在地上,一言不发。另一位军机重臣张之洞听说要诛杀袁世凯,未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其表示:“当今伏莽未靖,人心未安,冲帝登位,正赖老臣协力同心,辅弼幼君,以安人心。安人心即安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今摄政王即位,第一道上谕即诛及老臣,臣以为不祥之兆,且与国家攸关,非国家之福,期期以为不可。”

按说,张之洞和袁世凯的关系并不算好,他的话其实也是宽仁厚道的长者之语。不管是为了大局着想或是其他,张之洞的态度都在有意或无意中保全了袁世凯。事实上,除了奕劻和张之洞反对诛杀袁世凯外,其他几个军机大臣也表示反对,比如那桐与世续。

在这几位军机大臣中,奕劻、那桐、世续均与袁世凯关系非同一般。而在地方督抚中,端方是袁世凯的姻亲,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更是袁世凯多年的把兄弟。至于袁世凯多年的部属,如唐绍仪、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等,更是遍布各省各地各个紧要位置。如果载沣贸然行事,一意孤行,恐怕会后患无穷。另外,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也曾为袁世凯出面说情。这些人都构成了阻止杀袁的重要力量。

袁世凯毕竟是军机重臣,杀他固然不智,不过驱袁还是可以办到的。说来有趣,皇权体制下,载沣一句“足疾”就可以将袁世凯罢职,而位高权重、根深蒂固如袁者其实也不能如何,最后还不是屁滚尿流地留折谢恩,连夜出京,岂敢有一丝一毫地抵抗。

对此,时为京官的曹汝霖不无客观地评价说:“摄政王此举,真是不知大势,显其低能。不察国家利害,只知为先兄皇帝复仇,何其小也。摄政王对我关心,不能不感他知遇,然以他罢斥项城,起用亲贵,仍觉有‘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之感,不足与言国事也。”

更多>>(接下文评论)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