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史记记载子婴的三种身世考证

史记记载子婴的三种身世考证(2)

日期:2017-04-09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第三章 从秦始皇崩后的秦朝政局探讨“二世兄”说的不可能性

上文提到《史记·六国年表》记子婴为“二世兄”是比较明确的,但是仅此一条材料而已,还未见其他相同的记载。所以仅凭这一点,还不能充分肯定它就是正确的。结合其他有关的情况分析,这一说也是有问题的。虽然,从年龄来说,如为二世兄,必在20岁以上,最大可能30岁左右,可能有10多岁的儿子,与其子谋杀赵高的事,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以二世当政后排斥异已大肆杀戮自己的诸兄来看,那是站不住脚的。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而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中有“辩士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也。然则二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

由此可见二世胡亥乃秦始皇第十八子,在秦始皇“二十馀子”中虽非最小,仅管为其父秦始皇所“爱”。但在他之上仍有“十七兄”若按当时正统帝位的继承顺序胡亥是不可能以“少子”的身份继承帝位的。所以赵高、胡亥与李斯合谋改变秦始皇的遗诏,另外伪造遗言,立胡亥为太子。当胡亥以阴谋手段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二世皇帝时。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加剧争夺权力的斗争。同时二世胡亥、赵高和李斯他们也必会为他们矫诏篡位而感到饮食不安。于是“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六公子戮死于杜”。另有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和公子高自杀。被迫自杀的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就连参与“沙丘之谋”的关键人物李斯最后也于二世二年七月腰斩咸阳市。

粗略统计在二世登基后连同扶苏在内被杀害的秦诸公子有二十馀人。如果子婴确是二世之兄,他又何能在此政治风波中得于幸免!况且他还能向二世建言,劝阻二世诛杀大臣。而后尚能平安无事,最终还可以被赵高立为秦王!所以子婴身分为“二世兄”的说法在当时的政治情势之下是站部住脚的。

第四章 “始皇弟”说的合理性

1、从子婴的生平看“始皇弟”说的合理性

子婴在《史记》中有三次登场,第一次是在秦二世要杀大臣蒙毅时“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第二次是就是子婴在被赵高立为秦王后与其两个儿子设计暗杀赵高。最后一次是当刘邦率军打入关中后“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具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

由子婴的生平可见他是秦始皇之弟的说法是合理的。

首先,关于向二世进谏之事,他作为二世的叔父、皇室中的长辈,自然可以提出不应当杀蒙毅的问题。虽然是臣子之属,但毕竟是皇室中的长辈,所以从谏辞的口气看,也是一致的。虽然在秦国历史上有“侄终叔继”的先例,但是从凯觎皇位来说,在当时传位是大多是父死子继的情况下,作为始皇的弟弟,子婴已算皇室的旁支对二世胡亥的帝位已不构成直接的威胁。再加上当时二世、赵高他们虽然实行“灭大臣而远骨肉”的恐怖政策,但他们也会为了巩固统治基础保留一些较为血缘疏远、对皇位已不构成威胁的宗亲。所以子婴虽然就敢于进谏,但他却能全身而退。

其次,从年龄看,作为始皇弟,有比较大的儿子,可以一起谋划诛杀赵高之事,这是在情理中的。而且他会有足够的社会地位使赵高欲杀二世另立新君时对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说:“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最后,赵高逼死二世以后,把子婴抬出来继承王位,说明子婴在当时的统治者中间,还多少有一些号召力,可以起到赵高所不能起的作用。子婴不愿做赵高的傀儡,毅然设计谋杀赵高,夺回了全部统治权力。又有当项羽入关与刘邦在关中相持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曾派人报告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于是引出了历史上著名“鸿门宴”。可见,子婴的谋略和胆识,已久经沙场十分老到,不是一般的平庸之人可比,就连刘邦在入关后都曾想利用子婴的威望在关中称王。因而作为秦始皇之弟应该是比较相称的。

2、从秦国的历史传统看“始皇弟”说的合理性

秦室本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传至非子时周孝王因其“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将他“邑之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非子的五世孙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秦伯成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原周王室在陕西的领地;再到襄公的五世孙秦缪(穆)公时称霸西戎;直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秦国的领土一直是处于当时中原的西部边陲,并且长期与西戎部落争战融合。这不但造就了秦国好功尚战的民风,同时也使秦国有着不同于别国的君主继承制度。

按照宗法制度嫡长子具有合法的继承资格,若无嫡子则按长幼之序来决定继承顺序。但秦国与他国不同。《春秋公羊传·昭公五年》记载,“秦伯卒,何以不名?秦者夷也,匿嫡之名也”,何注:“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而立之”。由此可见秦国的君位不一定由嫡长子继承。“总计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九代国君:兄终弟继者三人(德公、成公、穆公),以次子立者一人(襄公),以孙立者二人(宪公、出子),不明嫡庶者一人(文公),以长子身份继位者仅二人(武公、宣公)。穆公以后,秦国的君位继承,也无定制。如躁公卒,立其弟怀公;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而由简公、惠公、出子继位,最后才立献公。”秦国嫡长子继承制的不确立,这反映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所以在秦国历史上有许多兄终弟继和侄终叔继的先例的情况下,子婴以秦始皇之弟和二世之叔的身份继承王位是符合秦国的历史传统的。

结论

虽然关于在位仅四十六天的秦朝最后一位君主子婴的身世有着众多的记载,但经过仔细推敲后《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子婴为“始皇弟”的说法应是正确的。关于子婴身世的问题虽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但是通过对子婴身世的问题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使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的记载难免会有缺失,我们不能盲目的信从史书,面对史料中的矛盾之处,我们只有深入历史中去,用全方位的视角剖析历史,才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寻历史的真相。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