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南北朝历史 > 女人系列:她是女版的慕容复

女人系列:她是女版的慕容复

日期:2017-04-11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沙钵略妻,宇文氏之女,曰千金公主,自伤宗祀绝灭,每怀复隋之志,日夜言之于沙钵略。——《隋书·突厥列传》

译文:

沙钵略的妻子,是宇文氏的女儿,被称为千金公主,对宇文家族的灭绝暗自伤痛,心怀报复隋朝的志向,日夜对沙钵略诉说。

这个女人的人生是天堂到地狱、冰火两重天。

出嫁之前,皇帝是她的堂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出嫁之后,皇帝是她的仇人,汇满腔仇恨于一心。

这是一个勇敢的复仇的女人,也是一个悲剧的绝望的女人。

她就是千金公主宇文芳。

千金公主是个混血儿。

她的爸爸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叔叔——赵王宇文招,她的妈妈是一位汉族女子。

“二转子”一般都特别聪明,也特别漂亮。宇文芳有着鲜卑人的身材,汉族人的皮肤,有着鲜卑人的豪放,也有着汉族人的端庄。基因选择很神奇。

宇文芳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主,国学、诗歌、绘画、政治,手工、马术、射箭门门A+,她甚至还是一个不错的建筑设计师。

对她的评价,用金星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完美。

出身皇家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

北周皇帝为了安抚北方日益强盛的突厥,把和亲的使命交给了自己的堂妹千金公主宇文芳。

可以不去吗?不行,那好,安心嫁给突厥国王吧。好在也有一半胡人血统,适应性够强,还不至于悲悲切切。

但出嫁没多久,北周内部出事了。宣帝宇文赟觉得当皇帝没意思,把帝位传给了年幼的儿子宇文衍(后来改名宇文阐)。年幼的静帝继位后,宇文赟的老丈人杨坚的机会来了。

篡权的老套故事。580年,杨坚杀光了姓宇文的各位王爷。581年,杨坚把静帝赶下皇位,自己坐了上去,建立了隋朝。

再看远在突厥的宇文芳,老爸死在杨坚手里,家族全灭,此仇不共戴天啊!

宇文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早就在突厥站稳了脚跟。突厥王沙钵略早就成了她的粉丝,对她言听计从。用身体笼络,用智慧借势,这是一个聪明女人的不二法宝。

宇文芳也确确实实为突厥人付出了很多,她教突厥贵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逐步改良突厥人原始的生活习俗,教突厥人建造房子,烧制陶器……

这些让她赢得了突厥人的敬仰和爱戴,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突厥王的信任。

杨坚坐上了皇位,没有像之前的北周北齐那样,对突厥人拉拢示好,沙钵略很生气,宇文芳的哭诉更是激起了沙钵略的保护欲,姓杨的想炸刺?看看我们突厥人的弯刀答不答应。

四十万突厥铁骑黑压压涌进大隋的国土。

杨坚毕竟掌握了当时天下最精锐的“府兵”,在猝不及防的失败后大举反击,而后劲不足的突厥人粮草短缺,又起了内讧,加上大后方还有契丹人蠢蠢欲动,打不下去了,求和吧!

千金公主宇文芳熟知内情,提出送突厥王的一个儿子去做人质,又软中带硬地对隋朝使臣说,你们可不能把突厥王逼急了,要不然就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其实,杨坚也不想打下去,他的战略是“先南后北”、“北稳南攻”:先稳住北方,把南方陈朝搞定,再掉过头来平定北方。

人家突厥人都称臣了,还想咋样,面子也有了,战略也合适,还是放一放吧。杨坚把人家宇文芳的名字改成杨芳,改了个封号叫大义公主。

和平就这样来到,宇文芳的第一次复国尝试失败了。

一些人失败了,就会从此消沉下去,而有些人则会越挫越勇。千金公主宇文芳明显是后者。

要复国就要有皇帝的候选人,自己是女儿之身,不可能充当名义上的领袖。要想恢复宇文家族的北周,就必须先找到宇文家族的皇种才行。据野史记载,宇文芳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派人四处察访寻找,终于找到了北周皇族幸存的一位王子。

要复国就要有自己的势力,不然只会给别人做嫁衣。宇文芳在沙漠中建立了一处秘密基地,打造了一支人数不多,但战力强大的精锐部队。

要复国还是要借势,等自己慢慢壮大,黄花菜也凉了。宇文芳又说服了丈夫,一起干掉隋朝之后,新北周和突厥共分天下。

万事俱备,复国的计划在慢慢发酵,只待一个时机。

宇文芳踌躇满志,却突然遭遇“熔断”:沙钵略死了!

宇文芳依照胡俗转嫁继位的业护可汗。不久,业护可汗去世,又转嫁都蓝可汗。

虽然她的复国梦始终如一地推进着,她也一直在争取各任可汗的支持。但是,时间不等人,隋朝趁北方稳定的机会,一举南下灭了陈朝,俘虏了陈后主,统一了南方。

隋朝已经度过了刚建国时的虚弱期,可以转移精力安定北疆了。

《隋书》记载,在灭掉陈朝的当年,杨坚把从陈叔宝那里缴获来的价值连城的翠玉屏风赐给宇文芳。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