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八卦史记之三十四:历史悠久的卖官鬻爵

八卦史记之三十四:历史悠久的卖官鬻爵

日期:2017-04-0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不久前,沸沸扬扬的苏荣案终于尘埃落定。宣判中,苏荣有一条罪名“卖官鬻爵”,这个词在中国算是历史悠久了,今天来扒一扒“卖官鬻爵”的历史。顾名思义,“卖官鬻爵”分成两类,一类是“卖官”,一类是“鬻爵”。

前者卖的是有职有权的官位,后者卖的是显示身份地位、类似荣誉称号的爵位。

先说起源。

夏商周时,官爵世袭,还没有在商品市场上流通,没出现买官卖官。

到了战国时期,“卖官鬻爵”出现了。

《管子》说:“上卖官爵,十年而亡。”《韩非子》说:“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但是这两本书都没有直接说明卖官的具体情况。

记录完整、指向性明确的“卖官鬻爵”最早是秦始皇,据《史记》记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注意,秦始皇卖的只是爵位,上缴差不多30多吨粮食,可以升一级爵位,爵位一共有20级。

还有一种说法,其实,商鞅变法的时候,就有“粟爵粟任”,意思也是一样的,交粮食,升爵位。

因为收的是粮食,卖得是爵位,而且一般也只是在大灾情况下施行,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你捐款,我给你一朵小红花。

到了汉朝,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有捐粮食卖爵位的政策,并且逐渐开始把一些官位拿出来卖。

比如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一代辞赋大家最早进入公务员队伍就是花钱买的。

在这期间,把“卖官鬻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是晁错,他在有名的《论贵粟疏》里说,“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意思就是,爵位这玩意,皇帝开个口就行,粮食这玩意,是实打实地里长出来的。

“卖官鬻爵”是无本买卖,前途无量啊!

把“卖官鬻爵”做到炉火纯青的是东汉灵帝刘宏。

相对于以前多少有些遮遮掩掩,刘宏同志把“卖官鬻爵”做成了事业,在“卖官鬻爵”正规化、标准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做事业就要有专业机构,刘宏成立了“官爵交易所”——西邸,明码标价,欢迎选购。

做事业就要做到极致,只有不断丰富货架,才能给顾客更多的选择,官爵的货架上从最初的关内侯、虎贲、羽林区区三种“商品”,到后来无所不包,差不多除了皇帝没法卖,其他都可以卖了。

司徒是掌管民政的大官,标价一千万钱,幽州名士崔列走通了皇帝保姆的路子,打了个对折,五百万,“三公”之一的司徒到手。

事后,崔烈问他儿子,舆论什么反应,他儿子对他说,“论者嫌其铜臭”,外面的人都在议论你这个官有铜臭味。“铜臭”一词由此而来。

和股市一样,官爵的价钱是浮动的。

因职而异。抢手的官职,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卖不出去的官职,也会降价出售。

因人而异。你是大V,价格就可以便宜些,你是屁民,价格就要上浮些。

曹操的爸爸曹嵩是个太监,硬生生花了一个亿,坐上了太尉的位置。这里面除了买官的钱,还有上下打点的钱。

曹嵩买官的经历告诉我们: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可以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从178年到189年,汉灵帝刘宏“卖官鬻爵”前后长达12年,为“卖官鬻爵”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为什么不继续了呢?

答案很简单:刘宏死了。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