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时志愿军对付联合国军连战连捷(4)
揭密:在朝鲜战场是怎样审讯美英战俘的?
英军第29旅“皇家重坦克营”部分俘虏听莫若健(未摄入照片)宣讲我军俘虏政策。
编者按: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60周年纪念日。虽然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虽然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如今健在的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在他们心中,这是一段永远无法抹煞的深刻记忆。本版今日特别刊发军事史专家高戈里的文章,从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志愿军老战士的视角,帮助读者了解60年前那场影响深远的战争中一些饶有意味的片断。
“我最自豪的人生经历,在半个多世纪前。”年已八旬的志愿军老战士莫若健,近日在四川成都家中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1950年10月25日,是令莫若健终生铭记的一天——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跨过了鸭绿江,来到朝鲜加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中。当时20岁的莫若健刚从中学毕业,经在军校短期培训后担任50军149师445团2营4连文化教员。酷爱英语的莫若健此时还想不到,自己的这点小爱好在朝鲜战场上竟然派上了大用场。
参与审讯的第一个美军战俘
第一次战役发起后的一天,师部通讯员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找到莫若健:“师首长命令你跑步到师作训科报到!”莫若健二话没说,跟师部通讯员上了路,边跑边问:“啥子事这么急啊?”“抓到了个高鼻子,上边派来的几个翻译,都说不通。”
原来,部队抓到美军俘虏后,军部派来几名懂英语的大学生,可他们听、说能力都比较差,与俘虏无法沟通。师首长正着急,有人提出莫若健的英语不错,于是,迅即调人。

相关搜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