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拜月祈福盛装游,古代也有妇女节

拜月祈福盛装游,古代也有妇女节

日期:2017-09-2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拜月祈福盛装游,古代也有妇女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是“3·8”妇女节,这个节日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是为了保护妇女权益而设立的。如今社会,男女平等早已成为共识。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那么在古代,有没有“妇女节”呢?一说起中国古代的女性,大家会想到“三从四德”、“裹小脚”、“贞节牌坊”等。其实,在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并不是一样的,在一些朝代,妇女的地位还挺高。而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妇女节”。

秦代妇女可杀通奸丈夫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在开国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很高,甚至“夫从妻居”。比如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在蚌埠市怀远县还有祖庙。接下来的商代,婚姻是由多个父和多个母共娶,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

但到了周朝后,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妇女地位开始下降,甚至婚姻关系能否维系,也取决于丈夫的好恶。《诗经》中不乏当时弃妇的悲戚之声。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仍、人口损失惨重,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这使得婚姻所承担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于是,连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秦国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秦代关于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

古代“妇女节”始于汉朝

但到了西汉,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男尊女卑开始盛行。班昭的《女诫》就称“男有再娶之意,女无再适之文”。

不过,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也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后,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还亲自替她作说客。古诗《孔雀东南飞》叙述,东汉建安年间,刘兰芝不见容于婆母,其夫被迫出之,回到本家之后,马上就有众多提亲者找上门来。可见妇女再嫁、即使是被出妇女的再嫁,都不是羞耻之事。

而实际上,古代的“妇女节”就是从汉朝开始的,也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在古代,这个节日又名“乞巧节”。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就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描述。传说织女为天帝的女儿,花容月貌,心灵手巧,是中国古代女性勤劳、聪慧与善良的化身。于是,七夕节开始向“乞巧”习俗转变。七夕之夜,有女孩的人家,通常要摆上瓜果、女红,以乞求织女把纺织和刺绣等技艺传授给她们。于是,七夕节又称为女儿节。

这一天,妇女们可以穿上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或走亲访友,或回娘家团聚,或逛街赶庙会等。就连平时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也可以自由出入。汉代刘歆着的《西京杂记》中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荆楚岁时记》中亦载:“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唐人非常重视“妇女节”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北方异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之前几百年间的交融,北方民族重视妇女地位、婚姻自由结合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因此,在隋代和唐朝初年,社会舆论和官方立法对妇女再婚的问题显得非常宽容。

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计算,唐代中前期的公主中改嫁者即有二十九人,其中有五人甚至三嫁。皇室如此,民间当然效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唐人非常重视七夕节,一到七夕节,女子都会对镜梳妆,认真打扮,然后在七夕之夜拜月乞巧,唐朝诗人权德舆在《七夕》诗中写道:“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描写的就是当时的七夕之夜的情景。

在七夕之夜的乞巧活动中,若有蜘蛛张网于穿针台上,则被认为是大吉。因为蜘蛛被称为“喜子”,乞巧时遇到蜘蛛,是大吉的好兆头。唐朝诗人刘言史在《七夕歌》中写道:“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说的就是乞巧遇到蜘蛛的事情。唐朝的宫中也有七夕之夜拜月乞巧的风俗,唐朝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写道:“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为了更好地让女子们在七夕之夜拜月乞巧,唐朝的皇宫中甚至还特制一种七孔金钿针,供宫女们在乞巧时使用。

到了明朝,七夕女儿节则更加隆重。《帝京午目》中载:“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七夕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用五彩绫线结成的樱桃、桑葚、角黍、葫芦等形状的饰品,成群结队地来到大街上。不仅如此,家中还要准备丰盛的食物供妇女享用。

主妇曾担纲节日祭祀

随着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与之相对应的是,《宋史》、《元史》列女传中的节妇、烈女的记载与前代相比,大为增多。本来,早期几部史书所赞扬的列女系各个领域优秀的妇女,相当于一部“各行业出色妇女传”。但《宋史》之后,所谓列女几乎全都是保持贞操、不事二夫的节妇。“列女传”也就成了“烈女传”。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子的自由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不过,有几个节日是女性参与较多的,其中碧霞元君庙会和观音会是鼓励女子参加的。碧霞元君庙会日期是在农历四月初八,传说碧霞元君是泰山娘娘,主持人间美恶、送子、赐福、婚配。庙会里,女信徒们要在这个日子里进供朝拜,祈求送子、护儿、疗疾、婚配。而观音会中,妇女要到寺院诵经聚会,吃素食,拜佛求子,主要是朝拜送子观音。

另一个大家不熟悉的节日叫天穿节,节日时间各地略有差异,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等。所谓“天穿”,就是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属于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节日。主要活动是以红线系煎饼放在屋顶,叫“补天”;以煎饼放在庭中,叫“熏天”。

这个节日,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过,自宋代以后,关于天穿节的记载逐渐减少了,但从明清开始,陕西、河南、陕西等地的文献记录又多了起来。今天,在这三个省份以及其他省份客家人聚居地以及台湾还有此风俗的“影子”。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