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上有哪些战争的胜负,是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的?

历史上有哪些战争的胜负,是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的?

日期:2020-08-21 编辑:张嵚 来源:网络

以往说起这个话题,许多朋友常追忆起的,是那些凭着智慧勇气力挽狂澜,大智大勇的历代英雄们。但同样值得铭记的,还有历史上另一类景象:有些本来已经看到胜利曙光,甚至局面一片大好的战事,却因为某一个人的自私贪婪,白白葬送了胜利机会,甚至给国家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次要说的,就是某些造就这“奇景”的“能人”。

首先一位“能人”,就是北宋一位“老直臣”:宋钦宗年间的同知枢密院事许翰。

北宋末年政风败坏,但许翰却是个少见的好人,他素来以刚正著称,再难听的话也敢说,一开口就怼翻一群人。宋徽宗瞎搞的年月里,他就经常这样“开炮”,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待到北宋彻底玩大,金兵呼啦啦破关南下,憋屈多年的许翰也翻了身,凭着多年攒下的“直臣”名声扶摇直上。前线战事却告急,他在后方升得越快,到了宋钦宗在位时的靖康元年(1126)三月,已是负责兵机事务的“同知枢密院事”。

在当时大宋许多军民看来,这位平日一身正气的许翰大人,放在如此重要岗位上,一定能凭满身“正气”杀退金兵。其实许翰的运气也好得很。当时金兵刚刚在攻打汴京的战役中失利,不得不草草议和后北退。另一路围攻太原的金兵,也是初露疲态。太原军民团结一心苦守坚城,令金将粘罕率领的精锐吃了不少苦头。粘罕本人也只好在留下一半兵力围太原后,灰溜溜暂时北返。大宋破局的战机,已经到来。

可就是这难得的制胜机会,却也激出了许翰“正气”下的毛病。这位“直臣”一向是耿直忠义著称,遇事最在乎刷声望。至于军事部署指挥的能力?那却基本为零。于是,一心想立个大功“刷声望”的许翰,猴急着颁下严令,要求种师中和姚古的宋军精锐立刻北进,聚歼太原城下的金军。

许翰这做法,看似很正义,其实却昏聩:打仗不是过家家,从兵马调动到粮草军备,样样都要实打实的办。可许翰除了死催前线军将,其他啥都不会办。种师中等人当地部队,除了得到他的空头命令外,兵马粮草装备等紧迫问题,全都没解决。就连士兵们的粮草都没到位,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拼杀吧?可许翰不管,自己分内的事情没办好,下命令却积极,单种师中的主力部队,每天都收到他六七道严令。

更可耻的是,许翰办事无能,扣帽子却在行,一看种师中们没动作,眼喷火的许翰不反思自己的错,反而大帽子扣下,直接给种师中一句“逗挠玩寇”的指责。为大宋打了一辈子仗的种师中悲愤了:他一生立功无数,可以战败却不能受此侮辱。所以明知此行必死,这位老将依然含泪出征,行前他如诀别一般,与家人一一告别。如他自己所说:“今老矣,忍受此为罪乎?”

接下来的事情,全被种师中将军料中,由于许翰的昏聩调度,宋军连粮草都没齐,就匆匆上路了,路上才走了三天就基本断粮,将士们每天只能啃着一勺黑豆行军。在太原城外20里,种师道遇到了“等候多时”的金军完颜娄室部,双方从早晨激战到中午,准备不足的宋军,箭弩很快就打光。68岁的种师中将军厮杀到最后,身边只剩下百余人,最终壮烈殉国。大宋“破局”的最好机会,就这样白白错失。

而这场战败的严重后果,还不止错失了一次机会。北宋最精锐的种师中部,因为许翰的瞎指挥全军覆没。这种“扣帽子”的套路,坑没了大宋保卫汴京最重要的力量。“靖康之耻”的大坑,等于又给挖了一大铲子。可笑的是,“靖康之耻”后许翰也“南渡”了,继续在南宋官运亨通,数万将士的鲜血,种师中将军的悲愤,于他,竟好似“没事”。

这种活剧,无论军人流血又流泪的悲剧,还是“精英许翰”闯祸后“拍屁股没事人”的闹剧,放在两宋也不是一桩。看过这类活剧,也就看懂了两宋积贫积弱的缘由。

而比起这样的闹剧里,明朝一位拥有如此“能量”的角色,更让人一声叹息:明朝天启年间的户科给事中姚宗文。

明朝言官出名“敢说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角色从来很多。做了多年言官的姚宗文,长期以来也都是小角色。为何这小角色会闹出大动静?就得先说说他的一位老朋友,亦是晚明杰出的军事家——熊廷弼。

万历晚年的萨尔浒大战,数万明军覆没白山黑水间,后金努尔哈赤强势崛起。大明朝堂惊做一团,但当时的万历皇帝,反应还算淡定:怕什么?朕用个明白人,管保就能打回来。万历心中的“明白人”,就是熊廷弼。

虽然同是言官出身,但熊廷弼却是言官里少有“敢说又敢干”的人物。早年他巡按辽东时,就精准看到了后金八旗的可怕潜力。待到萨尔浒战役结束,“火速升官”的熊廷弼,扛着万历赐的尚方宝剑出任辽东经略,接盘的却是烂摊子——辽东大地兵败如山倒,士兵百姓纷纷撒腿逃跑,骑兵们宁可把战马毒死,也绝不上战场与八旗拼命,特别是辽东的门户沈阳,当地守军一听努尔哈赤要来,吓得仓皇逃窜,偌大沈阳城,一度逃成“空城”。

但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性格倔强的熊廷弼,硬是扛了起来:士兵逃亡?先挑官大的军官杀。沈阳逃空了?那就驻兵辽阳,整顿防务。即“以守为稳着”,靠着明朝火器犀利城池坚固的优势,一步步往前推进。硬是扎扎实实,在辽东站稳了脚跟。

于是,萨尔浒战役后,那“兵败如山倒”的景象,竟奇迹般被熊廷弼板回来:打赢了的努尔哈赤,地盘依然局于开原铁岭等地,沈阳辽阳等重镇也牢牢掌握在明军手里。甚至熊廷弼还步步前进,一步步扩大防区。雄心勃勃的努尔哈赤,也只能“按兵不动者岁余”。

甚至,在按奈不住的努尔哈赤,打算跟熊廷弼撞了撞后,那“八旗满万不可战”的“神话”,也挨了重重一击:后金军先攻沈阳,推进到距离沈阳十里处,就被明军一阵群殴。而后虽然在花岭蒲河等地占了点小便宜,但随后又被明军打了回来。像萨尔浒战役里摧枯拉朽痛打明军的一幕,放在熊廷弼面前,基本就是个梦。

至此,局势危急的辽东,就硬是在熊廷弼的铁腕整治下,不到一年就逐渐搬回了局面。辽阳沈阳等重镇安然无恙,“起得快”的努尔哈赤,也一度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谁知给他解决这个难题的,却就是熊廷弼的“好朋友”——户科给事中姚宗文。

姚宗文与熊廷弼,早年曾是“并肩骂人”的好战友。萨尔浒战役后,熊廷弼发达了,姚宗文的官位却还是原地踏步。于是姚给事中也就起了私心,希望熊廷弼能“关照”下老朋友,不料正忙着整军备战的熊廷弼,一忙就把这事儿忘了。这下姚宗文很伤心:啥?辽东战局比我升官的事儿还重要?你等着!

偏偏不久以后,姚宗文在老乡方从哲(内阁大学士)的关照下,去辽东巡阅军情,这个小心眼的言官,可逮住公报私仇的机会,回来就在奏折里把熊廷弼好一顿喷,什么“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之类的“脏水”,一股脑全泼熊廷弼身上。也许“姚大言官”的本意,只是骂两句泄泄愤,可他这一骂就点了火药桶。

一来这熊廷弼,本来就是个臭脾气,走哪都得罪人,早就被朝中多少人“盯着”。二来这辽东经略的岗位,一年前是烂摊,现在转危为安了,那就更成了香饽饽,不知多少人要抢。姚宗文这一顿骂,恰好就掀了盖子,各种各样的脏水,齐齐朝着熊廷弼泼来,熊廷弼为官以来所有的“劣迹”,全被人扒了个底朝天。明明是力挽狂澜的英雄,没几天就被大明朝的“朝堂舆论”,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斯文败类。

幸亏当时的兵科给事中朱童蒙还算厚道,他奉命勘验熊廷弼的战功,给了公正的评价:“数十万(辽东)生灵,皆廷弼(熊廷弼)一人所留”。“(熊廷弼)策马趋救,何其壮也”。挨了一身脏水的熊廷弼,这才免于牢狱之灾,辽东经略却做不成了,让给了东林党“干才”袁应泰。这一通活剧,就是姚宗文“泄私愤”惹的祸。

可骂痛快的姚宗文不会想到,他这祸惹得有多大:熊廷弼下课了,可接替熊廷弼的袁应泰,是清官不假,却是军事庸才,不久后努尔哈赤“慕名来攻”,一顿瞎指挥的袁应泰,接连丢了辽阳沈阳,把熊廷弼辛辛苦苦守住的国土,全“败给”努尔哈赤,成了未来清王朝“龙兴”的本钱。这一顿闹剧,乃至更不久后,熊廷弼无比悲惨的结局,叫几百年后的乾隆皇帝都一声长叹:“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

确实,一个风气严重扭曲,党争祸国成风的明王朝,就是有熊廷弼这样的牛人,也是救不过来啊。

参考资料:顾宏义《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梅毅《明朝真史》、覃仕勇《奏折上的晚明》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