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日本丰臣秀吉与明朝议和的历史

日本丰臣秀吉与明朝议和的历史

日期:2017-04-13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丰臣秀吉与明朝使节的议和情景是怎样的?期间过程经历了什么?下面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日本丰臣秀吉与明朝议和的历史,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日本丰臣秀吉与明朝议和的历史:

  日本文禄五年(公元1596年)九月初一,金秋时节的伏见城已是草木黄落,随着微风的吹动,满城一片赤黄,在那通往伏见城的道路两旁人群耸动,观者如堵,一排排日军士兵持枪配刀分列左右维持秩序,道路上明朝使节团打起了全副仪仗,一路上鼓乐喧天,端的是威风凛凛。

  朝鲜使节黄慎坐于轿中,见沿途日本人甚至有焚香祝祷的,心中不由大定,心想:“看来日本人要议和还真并非诳言,其国上下人等对停战亦翘首以盼呢。”

  可心里美滋滋的黄慎刚到伏见城的馆邸,便挨了当头一棒,宗义智的家臣柳川调信怒气冲冲地闯入使节馆邸,对着黄慎便怒斥道:“你们朝鲜居然不派王子亲自前来,却派了这么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是想羞辱太阁殿下吗?”声声斥责将黄慎的心情从天堂一下子打到了地狱,他慌忙向来人求情,但最终依然不被允许与明使一同拜见丰臣秀吉。

  第二天,丰臣秀吉正式在伏见城接见明朝使节,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辉元率诸将奉命列兵仗,延请使者入城,杨方亨站在使者入宿馆邸之外,看着日方盛大的接待阵容,不禁长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穿戴起全副官袍,当先走了出去,沈惟敬亦披挂整齐,手捧金印,随之而行。

  明朝使者们随着毛利辉元,进入大殿,两旁日本各大名列坐,肃然寂静,若有所待,随着一声“太阁殿下驾到”的高呼,殿上黄色大幕被缓缓拉开,清瘦的丰臣秀吉身穿日本朝服缓步走出,侍臣二人手握佩刀紧随其后。

  从兵发朝鲜以来,不知不觉,已是三年有余,丰臣秀吉老态渐露,但眼中的野心之火却依然旺盛,只见他肃立阶上,向明朝诸使节看来,沈惟敬原本胆子极大,立在杨方亨之后,尚自顾四看,此时与丰臣秀吉双目相交,如遭锤击一般,顿时便推金山倒玉柱地跪拜了下去,杨方亨见沈惟敬拜了下去,立时手足无措,略一犹豫,随即跟着拜了下去。

  丰臣秀吉见明朝的使者如此恭敬,不由大悦,大声道:“使者远来到此,辛苦了!”杨方亨不懂日语,听丰臣秀吉声音洪亮,因为不满其所为,顿时举止失措,浑身颤抖不已。

  此时小西行长见势不妙,连忙出列,对沈惟敬道:“请使者开始行礼!”

  听得“老朋友”小西行长发话,沈惟敬终于镇定下来,赶紧手捧金印以及冠服,献于丰臣秀吉,随后又将赐给诸日本大名的冠服呈上,好不容易完成了赐印赐服礼。

日本丰臣秀吉与明朝议和的历史

  次日,丰臣秀吉摆下盛大的宴席,邀请杨方亨与沈惟敬出席,只见丰臣秀吉坐于上首中央,头戴七旒皂皱纱皮弁冠,内着素白纱红领黻文中单,外穿五章娟地纱皮弁服,下着纁色素前后裳,腰系红白素大带,脚穿大红素纻丝舄,腰佩青玉佩,杨方亨与沈惟敬坐于右方下首,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七人、皆身穿斗牛服、飞鱼服、蟒服、麒麟服等明朝所赐各色冠服,坐于左方下首,其余官职更低的小大名则没有资格坐于堂中,只能在堂外廊庭内用餐。

  杨方亨与沈惟敬看这堂上诸人,自丰臣秀吉以下尽为大明衣冠,恍惚如在大明朝堂之中,觥筹交错之间,丰臣秀吉举杯大声笑道:“如此盛况,怎能无歌舞助兴?”听闻此语,堂上乐师立刻演奏起了正式的官方雅乐,可音乐声刚一响起,立刻便被丰臣秀吉喝止道:“雅乐由中土传来,当着天使的面,岂非班门弄斧?既为娱宾,当奏我日本之乐!”于是堂上鼓笛之声大作,能乐乱舞拍子开始上演,听得本族的“流行音乐”,堂下众日本人不禁欢呼起舞,如痴如狂。

  盛宴之后,丰臣秀吉返回花田山庄,便准备好好欣赏下明朝诏书到底给了他多少好处,于是便立马叫人翻译给他听,丰臣秀吉身边当时有三位相国寺鹿苑院的高僧对汉文极为精通,分别为西笑承兑、玄圃灵三、惟可永哲三人,最后这个任务落到了西笑承兑身上。

  小西行长被这个突然袭击打乱了阵脚,翻译竟不是女婿宗义智,也不是女婿的家臣景辙玄苏,这可如何是好?小西行长只能卖着老脸,对西笑承兑耳语道:“如果太阁殿下知道诏书中的内容,必然大怒,到时候谁都没好果子吃!还请您读的时候委婉点,把那些不和谐的内容都别读出来。”

  可这个西笑承兑又没事先打点过,让他突然欺骗太阁殿下,他怎么有这个胆子?于是将明朝的诏书一字不漏地读了出来: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