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泰国佛教是怎样的

泰国佛教是怎样的

日期:2018-02-23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佛教传入东南亚,最早的地区应在缅甸之卑谬或泰国中部之佛统。古代东南亚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兴废交替,以南传上座部势力较大。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泰国佛教是怎样的?

  泰国佛教概况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居民为傣族,原住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由于受到汉人压迫,渐渐迁徙到湄南河、湄公河沿岸,公元7世纪左右,征服近邻,建立王国的基础。13世纪中叶,于湄南河上、中游分别建立兰那泰王朝与素可泰王朝,至14世纪中叶,两王朝合并定立国都,正式统一,建立阿逾陀王朝,我国称之为暹罗。统一之前,佛教信仰已颇兴盛,造佛建寺的风气也极普遍,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所载,唐朝义净大师西行求法的时候,泰国佛法已经盛行。傣族人立国前的佛教大约可分为上座部佛教(公元前3世纪)、大乘佛教(8世纪)、蒲甘佛教(11世纪)、锡兰佛教(14世纪)的传入等四个时期。

  泰国佛教历史

  素可泰王朝初期的佛教兼扬上座部与大乘,第五代的立泰王精通内外典,著作《三界论》,详细论述佛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又领导铸造佛像,就是现今供奉在彭世洛府大舍利寺的清那叻铜佛,与曼谷善见寺的大铜佛。十四世纪中叶,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王朝,曾兴建佛陀最胜寺、巴考寺;怛莱洛迦王更将旧王宫改为佛寺,命名为最胜遍知寺;拉玛铁波底二世更敕造十六公尺高的大佛;颂昙王少年时曾出家,法名净法,曾下令在 1767年,皇室倾轧,内乱频仍,缅甸乘机入侵,后由汉人郑信光复,建立吞武里王朝,但只维持了十五年就发生叛乱,郑信的部将昭披耶查克里,乘机杀害郑信,开创曼谷王朝。昭披耶查克里就是现今泰国王室之祖拉玛一世(1782年―1809年在位)。

泰国佛教是怎样的

  拉马一世曾校订三藏,改革僧团;拉玛三世(1824年一1851年在位)谕令翻译三藏及特别论典为泰文;他的弟弟是四世1851至一1868年在位),曾出家二十七年,法号金刚智,提倡严格持戒,创立法宗派,原有的众多僧侣就称为大宗派,泰国僧团自此分成两派,流传至今;五世朱拉隆功王(1868年一1910年在位)以泰文刊行巴利语圣典,创建大舍利寺学院为高级巴利文研究中心,皇冕学院为高级佛学研究中心,并发行《法眼杂志》迄今,是泰国佛教流通最久的刊物;拉玛六世(1910年―1925年在位)着有《佛陀觉悟什么》、《东方犹太》等书;拉玛七世(1925年―1934年在位)改编巴利三藏,成为泰国现行最完备、最新编的巴利三藏;拉玛八世(1934年一1946年在位)时,佛教僧伽组织曾仿照国会形式,僧王为最高领袖,下设僧伽部长、僧伽议会、僧伽法庭。拉玛四世到六世期间所修建的佛统大塔,高约120余公尺,周围240公尺,为泰国最大的佛塔。

  泰国佛教现状

  佛教是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也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在四千七百万人口中,佛教徒占了百分之九十五。泰国9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据说全国有3万多所寺庙;而“天使之城”的首都曼谷便有“佛庙之都”之称。由于泰国历代国王都护持佛教,所以佛教成为泰国国教,僧侣备受敬重,在社会各阶层有很大的发言权。

  甚至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种种,都以佛教作为规范,而且规定男子结婚前,必须要出家,一般为一周至一个月,每天清晨出外托钵、过午不食。大部分青年僧侣是学生,泰国约有九千所教授巴利文和佛学的佛学院,另有两所佛教大学,只教授佛学,长老比丘指导静坐及修行,或致力于布教、教会行政和心理咨询。在泰国,寺庙是主要的社会教育和慈善机构,所以它有很多的社会功能,如供奉僧侣、信徒朝拜、摆设历史文物、接待外宾和游客,甚至还收受社会上无法生活的鳏寡孤独等穷人养老等。

  教育

  和平无忧寺和法身寺的建立最为泰国信众瞩目。在曼谷那孔巴东占地一千英亩的佛陀曼陀罗公园,是为庆 现代泰国佛教备受泰王和人民护持。僧俗二众共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与政府一起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制度,建立新式教会行政,奠定佛教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泰国所出版的巴利藏经,称为“暹罗皇家三藏”,普获各界赞誉。另设立皇家图书馆,以保存佛教圣典。摩诃马固和摩诃朱拉隆功是特为僧侣设立的两所佛教大学,一者利于进修佛学,再者便于接受现代教育。

  社区发展是泰国佛教另一重要课题。佛教大学和寺院均设有社会福利及乡区发展的课程,并安排课程训练农村弘法人员。各寺院及佛教寺院特别在假期举办短期出家。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