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亨利四世的个人生平

亨利四世的个人生平

日期:2017-09-2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亨利四世,法兰克尼亚王朝(也叫萨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084年加冕)。亨利四世也是巴伐利亚公爵(1055年起)。他不是这个王朝最强大的君主,但却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位。 下面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亨利四世的个人生平,希望对你有用!

亨利四世的个人生平

  亨利四世的人物身世

  亨利四世是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三世的长子,母为普瓦图的阿格尼丝。他的父亲海因里希三世为了确保他能继承王位,召集诸侯提前选举还是个幼儿的亨利四世为自己的继承人。1054年7月17日,年仅四岁的亨利四世在帝国首都亚琛由科隆大主教赫尔曼二世加冕为国王。1055年,他又在父亲的授意下当选为巴伐利亚公爵。当海因里希三世于1056年意外地去世时,亨利四世年仅六岁。他的寡母普瓦图的阿格尼丝为他摄政。1062年,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劫持了年幼的亨利四世,胁迫阿格尼丝太后交出政权。安诺成为帝国的摄政后,窃取了王室领地的公爵们势力强大起来。安诺并在1065年强迫亨利四世与萨伏伊伯爵奥托一世之女伯莎(都灵的)结婚。亨利四世在1069年公开提出要与伯莎离婚,未获教宗允准。这一切都使亨利四世更加仇视安诺。1070年,与亨利四世关系紧密的不来梅大主教阿德尔伯特取代了安诺的位置。

  亨利四世致力于在帝国境内加强皇帝的权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德意志诸侯们势力强大且不愿服从任何一位君主,教会则在罗马教廷发起的克吕尼改革中变得越来越有独立性。 1073年,教宗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年届五旬的希尔德布兰德,成为众望所归的教皇候选人,并在枢机主教的一致拥护下成为新任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刚一登基,便颁布了著名的《教宗训令》(Dictatus papae),该训令的宗旨是教宗永无谬误,其中"他可以罢免皇帝"一条使得世俗与宗教权力的界限被打破,亨利四世与教会的冲突表面化。 亨利四世巩固国王在萨克森权力的措施(修建城堡,派遣王室卫队驻扎)引起1073年-1075年的萨克森叛乱,他不能冒险同时与这两者对抗,在镇压叛乱时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并承诺支持教会的改革。

  1075年六月,亨利四世在战场上击溃了萨克森人的反抗。 1075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预米兰总主教职位的确定和授职,否则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亨利四世坚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叙任权,并拒绝让得到教宗支持的米兰总主教就职,为此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发生激烈冲突。

  格里高利七世,长期以来是教会改革的中心人物,决心使教宗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这就爆发了一场形式为授职权之争的皇帝和教宗之间的公开冲突。1076年1月24日,亨利四世召集26位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的主教在沃尔姆斯(Worms)举行宗教会议,宣称格里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宣布废黜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但是,响应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众更对国王的行为深感不安。

  作为报复式的回应,格里高利七世于1076年2月22日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开除、废黜和放逐亨利四世。 被绝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宗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 对亨利四世致命的打击来自帝国诸侯,1076年10月,在特雷布尔举行的帝国议会上,大多数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将在1077年2月2日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议会,邀请教皇亲自出席作为裁决者,以见证诸侯们的最终决定。民众也拒绝帮助国王;因为他已被逐出教门。

  亨利四世没有足够的兵力制服所有反叛的诸侯。到了1077年,情况已很明显:除非亨利四世能重获教籍,他的皇位就将被剥夺。

  格里高利七世已出发参加在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议会,当格里高利七世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驻地时,便匆匆逃往支持他的托斯卡纳女藩候玛蒂尔达的领地卡诺莎城堡避难。 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策略是请求教宗的宽恕。 接着发生的便是著名"卡诺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据传说,是赤脚)站立了三天;从1月25日到1月27日,恳求教宗原谅他的一切罪过。格里高利七世,处于两难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诺,但终究取消了绝罚。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个成功的策略。

  帝国议会没有召开,希望亨利下台的诸侯们还是选举士瓦本公爵莱茵费尔登的鲁道夫为对立国王,这个人是亨利四世的姐夫,帝国分成了两派,爆发了内战。 双方缠斗了近两年,亨利四世才逐渐掌握主动。 既然绝罚已经被取消了,还在战场上获得优势,这时亨利四世派人给远在罗马的格里高利七世送去口信,要求他承认自己为皇帝,并绝罚鲁道夫。 他以威胁的口吻,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自己将册封一位对立教皇!

  1080年,格里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立即就做出了决定:再度绝罚亨利四世并承认鲁道夫为国王。1080年10月,鲁道夫殒命沙场,敌对诸侯们群龙无首。 已届而立之年的亨利终于可以有机会去报卡诺莎屈辱的一箭之仇了,他挥师南下,德意志的军队三度围攻罗马,格里高利七世组织教皇国的士兵们殊死抵抗,直到1083年,亨利才占领了梵蒂冈城堡,并逐渐吞噬其它罗马城区。1084年,进占罗马,一部分枢机主教临阵倒戈,投靠了德意志人,亨利四世亦再度宣布废黜教宗,并任命克雷芒三世为教宗,在那里接受克雷芒三世加冕。

  格里高利七世弃城南逃退守到圣安杰罗城堡,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援。教皇的新盟友,这些彪悍的诺曼人从意大利南部驰援罗马,并将德意志军队赶出了城市。 这些欧洲地区最后的蛮族军纪败坏,取得胜利后在罗马城中大肆抢劫,激起市民的不满,包括引狼入室的教皇也失去了罗马人的拥护。 格里高利七世无奈只能离开罗马,在诺曼士兵的保护下逃到了意大利南方,1085年在流亡中去世。

  亨利四世很快面对着新的叛乱。继任教宗维克托三世与帝国诸侯联合;亨利四世为此再度侵入意大利,但未能取胜。在与韦尔夫家族的韦尔夫一世和解后,他才得以从意大利返回德国。1093年,他的长子康拉德曾经发动叛乱。在诸侯的怂恿下,他的幼子海因里希蠢蠢欲动,企图取代他的地位。1105年,这个阴谋取得了成功,王储推翻了自己的父亲,成为新国王海因里希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儿子的监禁,但后来成功逃脱,并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于他的军队。但正在他准备夺回王位时,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

  新任教宗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但列日的百姓们蔑视教宗的命令,把他们的皇帝隆重地安葬了。

  亨利四世与教会冲突

  1075年,亨利四世与教会的冲突表面化。他坚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叙任权,并拒绝让得到教皇支持的米兰大主教就职,为此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激烈冲突。格列高利七世,长期以来是教会改革的中心人物,决心使教皇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 1075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预米兰大主教职位的确定和授职,否则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这就爆发了一场形式为授职权 之争的皇帝和教皇之间的公开冲突。1076年1月,亨利四世召集全德意志主教在沃尔姆斯开会,宣称格列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宣布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给教皇写的回信中,亨利四世写道:"你呀,我们所有的主教以及我们大家都宣判你有罪,滚下来!离开你不配占有的使徒座位!应该让另外一个无需借助神圣教规的外衣来掩盖恶行而以真正圣彼得的教谕教导人的人来登圣彼得的宝座。朕亨利,蒙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们主教们都对你说,滚下来,滚下来!"但是,响应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众更对皇帝的行为深感不安。作为报复式的回应,格列高利七世于1076年2月22日对亨利四世处以破门律:开除、废黜和

  放逐亨利四世。按照破门律,被惩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的解除效忠宣誓。对亨利四世致命的打击来自德国诸侯,德意志部分诸侯立即以选举国王的行动作为支持。在特里布尔会议上,大多数公爵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民众也拒绝帮助皇帝;因为他已被逐出教门。亨利四世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制服反叛的诸侯。到1077年,情况已很明显:除非亨利四世能重获教籍,他的皇位就将被颠覆。

  "卡诺莎悔罪"事件

  格里高利七世有一天在奥格斯堡用餐时突然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驻地,于是便匆匆逃往他的一位朋友托斯卡纳女伯爵玛蒂尔达的领地卡诺莎城堡。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意图是请求教皇的宽恕。接着便发生了著名的"卡诺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据传说,是赤脚)站立了三天;从1月25日到1月27日,恳求教皇原谅他的一切罪过。格列高利七世,处于两难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诺,终于取消了破门律。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个成功的策略。破门律被迫取消,对皇权约束之工具解除了,反对皇帝的联盟也垮台了。此后,"卡诺莎之行"在西方世界成了忍辱投降的代名词。

  亨利四世确实没有咽下他受到的耻辱。在他重新得到人民的支持,并使诸侯没有借口反对他之后,他迅速讨伐叛乱者。诸侯们已经选出了一个新国王: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亨利四世在吃了几个败仗之后,将鲁道夫抓获,并砍下了后者的一只手。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率大军进军罗马(1084年)。亨利四世成功地占领了罗马,在那里接受了伪教皇克莱芒三世的加冕。格列高利七世弃城南逃萨来诺,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援。吉斯卡尔欣然从命。结果诺曼人确实赶走了亨利四世,但他们同时洗劫了罗马。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1085年)。

  亨利四世的突然去世

  亨利四世很快面对着新的叛乱。继任教皇与德国诸侯联合;亨利四世为此再度侵入意大利,但未能取胜(1090年)。在与韦尔夫家族(士瓦本公爵鲁道夫的家族)和解后,

  他才得以从意大利返回德国。1093年,他的长子康拉德曾经发动叛乱。在诸侯的怂恿下,他的幼子亨利蠢蠢欲动,企图取代他的地位。1105年,这个阴谋取得了成功,王储推翻了自己的父亲,成为新国王亨利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儿子的监禁,但后来成功逃脱,并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于他的军队。但正在他准备夺回王位时,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

  1106年,亨利四世在列日去世。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但列日的百姓们蔑视教皇的命令,把他们的皇帝隆重地安葬了,虽然他生前被革除了教籍,那些贫寒的教士们仍为他的灵魂祈祷,而停放其灵柩的列日教堂也被普通士兵和武装平民们层层卫护起来。离开人世之前,他宽恕了自己所有的敌人,包括他那背叛自己的儿子。

  亨利四世的去世并不代表着政治斗争的结束,卡诺莎之行所埋下的仇恨种子, 一直影响着以后几代皇帝和教皇。直到1122年,百年的权力之争让教皇和皇帝都精疲力尽,双方在德国西部的沃尔姆斯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协定规定:德意志境内的主教由教士自由选举产生,而不受皇帝干涉。但是,这种选举必须在皇帝的监督下才能有效。主教在领地上的权力由皇帝来授予,以权标作为其象征,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以指环作为其象征。自此,皇帝与教皇的权力之争才告一段落。

  亨利四世的身后评价

  亨利四世支持低级骑士和城市自由市民,帮助他们增进经济利益。通过不遗余力地制止社会动乱,他赢得了所有渴望和平与秩序、厌倦了贵族阶层内部永无休止纷争的人的支持。他惩处了那些在1096年的大屠杀中犯下罪行的人,从而为犹太人复了仇;他保护那些被强制皈依基督教的人,并希望能让这些人回归自己本来的宗教信仰。人们相信亨利的墓地将成为一片散发神奇力量的地方。尽管国王未能使人民对和平、繁荣和公正的渴望化为现实,但人们仍然对他顶礼膜拜,普通人仍然把和平和理想主要寄托在他身上。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