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罗马将军克拉苏历史简介

罗马将军克拉苏历史简介

日期:2017-04-04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是罗马将军、政治家,在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克拉苏出身在富有的上流阶级,后来又在上级(苏拉)的默许下迫害政敌、滥用职权,他也是一位成功的黑心奴隶商人,不择手段的敛财。所以他在一生中聚敛了巨大的财富,所以后人认为他是罗马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也是世界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之一。

  人物简介

  (罗马首富)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拉丁语:M·LICINIVS·P·F·P·N·CRASSVS,英语:MarcusLiciniusCrassusDives,约公元前115年—前53年),古罗马政治家、军事家,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声名显赫的罗马首富,因此姓名后得以被加上“Dives(罗马首富)”的称号。

  克拉苏大半生都在政坛上度过,并继承父业进行商业投机。克拉苏的父亲为前罗马首富、元老院议员普布利乌斯·李锡尼·克拉苏,克拉苏通过奴隶贸易、矿产经营和地产投机扩充家业,其资产据估计可达1.004亿塞斯特斯。克拉苏在官场上也有着稳定的表现,他在成年后不仅一直作为元老院的议员,也先后担任过大法官(公元前73年)、执政官(公元前70年与前55年)和叙利亚总督(原本任期为公元前54年—49年,但克拉苏于公元前53年阵亡)等重要官职,并作为富人阶级的代表和将军庞培一道参加了凯撒成立的“前三头”联盟。

罗马将军克拉苏历史简介

  克拉苏在军事上也有些许表现,但都不足以与凯撒和庞培的功绩相媲美,唯一的大胜利便是公元前71年成功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53年,急于得到军功的克拉苏刚就任叙利亚行省总督时就匆忙率军远征帕提亚,因为战略问题和士兵的骚动从而全军覆没,克拉苏本人被忠诚的部下杀死,以免被敌军羞辱。尽管克拉苏在军事上并无长处,甚至亡命于此,不过他在罗马共和国政治上的地位还是一般人无可撼动的。

  人物生平

  人生初期

  克拉苏出生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二。克拉苏的父亲普布利乌斯·克拉苏早就是罗马首富、元老院议员,而且曾经因军功在罗马城举行过“凯旋仪式”(Triumphus)。由于普布利乌斯在政治上偏向于元老院权贵苏拉一派,因此在苏拉的对手马略统治时期曾遭到压迫[1]。马略死后,独掌大权的执政官卢修斯·科尔涅利乌斯·秦纳(LuciusCorneliusCinna)继续实施对苏拉派的压迫,在罗马实行独裁。秦纳的行为使得年轻的克拉苏逃向苏拉的大本营——阿非利加,最终随苏拉攻回罗马。

  致富的最大财源

  公众的灾难,是克拉苏个人致富的最大财源。克拉苏注意到罗马的房屋鳞次栉比,很容易失火,就组织了一个当时还非常罕见的消防队,一旦有房子失火,他就趁房主们恐惧不安之时,以极低的价格买下正在着火的房子及其相邻的房屋,然后才开始扑火。就这样,克拉苏获得了数以千计的房子和住宅,然后再以高价出租。他为了得到一位神庙贞女的一所别墅,就向她纠缠不休、大献殷勤,以至于被人怀疑与贞女私通。此外,克拉苏还拥有无数的银矿,以及人数众多、分工明确的奴隶。他亲自指导奴隶的教育。他经常说,主人的一切事务都应该让奴隶去做,而主人所要做的就是管理奴隶。

  据说克拉苏倾心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当他远游国外时,总是由一位学者陪伴。每次,这位学者都能得到一件旅行用的斗篷,但是回来之后就被收回。对于这个学者来说,人们“很难说他是在和克拉苏有了师生之谊之前更穷,还是之后变得更穷了”。吝啬的克拉苏,在收买人心方面又是极其慷慨、极其和蔼的:他经常借钱给朋友而不收利息(但借期一满,却又立即无情地逼债);他经常在家中盛宴款待平民百姓;在街上,不论对方地位多么低贱,只要向他打招呼,他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据说,这是当时讨好民众的一种惠而不费的办法)。

  野心与敌意

  与庞培、恺撒并称为“三巨头”的克拉苏,从来不会把野心与敌意混为一谈。恺撒早年在亚细亚被海盗俘虏的时候,曾经说:“克拉苏,你听到我被俘的消息时该有多么高兴啊。”但是,克拉苏却能慧眼识英雄,甚至在恺撒与他太太有染之后,他还出钱资助恺撒竞选;在恺撒动身去西班牙就任行政官之前,债主们追上门来扣住了他的行装,也是克拉苏为恺撒的巨额债务做了担保。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